家庭投資指南(1)(3 / 3)

地方政府債券是指地方政府為籌措本地的建設資金而發行的債券。主要用於發展地方教育、公共設施及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機構債券是指由政府所屬機構或公共團體發行,由政府提供擔保的債券。

金融債券是指銀行及非銀行機構為籌集資金,彌補信貸資金不足而發行的債務憑證。金融債券的利率水平一般高於政府債券而低於公司債券。

企業債券是指我國各種所有製形式的企業為了特定的目的所發行的債券。

(2)按債券的期限長短劃分

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債券3種。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債券稱為短期債券,1~10年之間稱為中期債券。10年以上的為長期債券,我國發行的債券一般為中長期債券。

(3)按債券的利息支付方式劃分

可分為附息債券、一次性還本付息債券和貼息債券。

附息債券是指債券券麵上附有息票,息票上標明利息額、支附利息的期限和債券號碼等內容。憑息票按照一定期限領取本期利息。一次性還本附息的債券就是等債券到期時一定收回本息。貼息債券也稱貼水債券,指債券券麵上不附息票,發行時按規定的折扣率,以低於券麵價值的價格發行到期按券麵價償還本金的債券。

此外,還可按債券的發行方式劃分,可分為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按是否記名可分為記名債券和不記名債券等等。

2債券投資的特點

債券是一種資信度很高的投資方式,因為債券這種借據的借款人是國家、政府機構或信譽較高的企業與銀行。無論是在發行市場上買來的債券,還是在交易市場上買來的二手債券,隻要持有它,就相應的享有以下權力:

第一,獲取報酬。一般情況下,在債券發行單位的發行條件中都明確地規定了債券的利率、利息、利息的支付方式和時間。債券持有者可按規定期獲取利息。

第二,索回本金。在債券到期時,債券持有者有權收回本金。如果債券以抽簽方式分批還本,則中簽的債券持有者有權要求債券發行單位按中簽償還本金。

第三,轉讓權利。由於債券是一種流通轉讓的有價證券,因此如果債券持有者急需現金時可在債券市場上將其賣掉,債券轉讓之後,債券持有者的各種權利同時也轉移到了新的持有者手上。

第四,如果債券發行單位發行債券超過規定數額,而影響債券人的利益時,債券持有者有權要求與債券發行單位交涉以維護債券持有者的利益。

第五,在債券償還年度,債券發行單位必須優先償還債券本息;發行單位破產時,必須首先清償債券。

緣於此,債券投資相應地有以下幾個重要特征:

第一,債券的收益性好。債券的本金、利息收入與存款相比同樣穩定,而且由於投資者與發行者直接融資,沒有中間機構瓜分利潤,所以債券的相對利率要高得多。

第二,投資債券的安全性很高。債券在發行時就已經明確了還本付息的期限,一般情況下年利率也是不變的,他們與發行者對資金的使用情況及收益的大小無關。同時,債券發行時有一套嚴格的資信審查製度。因此能夠確保投資者的投資收益。

第三,債券可以買賣流通。當債券持有者急需現金時,可到交易所將債券賣出取得現金。

但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情況下,這幾種特征很難同時兼顧。如安全性高流動性強的債券,投資者必然積極購買,因此,這種債券的價格必然上漲,收益率也就較低。因此,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及對市場的分析預測,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重點,從而形成最佳的投資組合。

債券投資與儲蓄、股票投資的區別

1債券和存款的區別

債券是用作收取利息的金融行為。銀行存款也是收取利息。但兩者的區別卻十分大。銀行的存款利息,你肯定可以知道連本帶利會收回多少。而且一定賺,沒有虧。但債券在收取利息之餘,價格卻可以在市場上波動,有升有跌。有可能債券價升後有利息收入。但也有可能雖有利息收入,但債券價格下跌,得不償失。主宰債券價格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銀行利率。由於債券利率固定,當銀行利率上升時,存款入銀行就會很合算,資金就會流向銀行存款,使債券價格下跌。但當銀行存款利率下降,債券利息一旦高出銀行利息時,投資者就會取債券而舍存款,使債券價格下跌。

2債券與股票的區別

債券和股票都是由機構發行。但股票卻永遠沒有由政府發行的。兩者都可以炒作,升升跌跌,但債券通常都有固定利率收入而股票有沒有股息卻要由公司的利潤而定,決定股價起落的原因錯綜複雜,而債券的走勢卻比較容易捕捉,利率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

股票與債券的收入來源及風險性不同。股東投資收益來源於兩個方麵,即股息收入和買賣股票的價格差。股息收入多少,完全取決於公司經營狀況的好壞,視其盈利數額而決定。若公司虧損,則無收益可言,而買賣價格差則取決於股票價格走向;債券的收益來源於利息收入,到期還本付息,風險遠遠低於股票。

預期收益率不同。在金融市場上,證券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股票投資的高風險決定了股票投資預期收益率高,債券因其風險小,預期收益可事先計算出來,所以債券投資預期收益率低於股票投資。

公司債券與股票持有人在權利方麵也有區別。股東有權參加股東大會,享有選舉權、被選舉權、股票優先認購權、表決權等參與公司管理的多項權益;債券持有人的權利僅限於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不參與公司的經營與管理。債券持有人則毋需理會公司是否有錢賺,因為他們是債主,公司就算虧本都要清還債券利息和到期還本。債券持有人可以有更大的保障,但利息因為一般是固定的所以不會賺得太多。

至於公司倒閉清盤時,資產變買之後,除了還給政府稅項雜費、雇員工資之外,就先還給債券持有人。剩餘的才會歸還股東,在這一方麵債券比股票安全。

債券交易的方式

並不是所有的債券都可進行交易,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一樣,也要分為發行市場和交易市場。有些債券發行後即可上市,有些債券發行一定時期後方可上市,也有的債券隻發行不流通。這就決定了任何一種你能買到的債券不一定都可隨時再賣掉。如果你購買債券看重的是債券到期能獲得高於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利潤收入,那麼,購買的債券能否上市流通一般不影響你的投資決策。為了防止預料不到的風險,大多數投資者都樂於買可上市流通的債券,一旦急於變現,可到交易市場賣掉。

債券交易的方式主要有現貨交易、期貨交易、期權交易和現先交易四種。

1現貨交易

就是債券買賣雙方在成交後立即進行交割清算。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債券的成交與交割清算不可能同時進行,一般允許在成交後拖延一段時間交割。

2期貨交易

是指債券成交後,交易雙方按契約規定的價格在將來的特定日期進行交割清算。大部分簽訂期貨契約的投資者,都要依據債券價格的變動進行反向買賣,也就是說,在交割日前,原來賣出期貨的人可作回購,原來買進期貨的人可做轉賣,到交割日時,隻以買賣差價做差額結算。期貨交易的投資者即使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債券,隻要支付少量的保證金便可買賣大額的債券。

3期權交易

債券期權,又稱債券交易選擇權。投資者交納一定數量的期權費之後,有權在一定時間內按約定的價格購買或出售若幹數量債權的權利。期權交易是指買賣這種權利的交易,投資者購買了在一定時間內買或賣一定數量、一定價格債權的權利,但不是必須買,當投資者發現債券市場價格與約定價格相比較於自己不利時,也可以放棄行使購買或出售債券的權利,最多損失掉原先購買期權時所支付的期權費而已。

4現先交易

是指債券交易雙方在買進或賣出債券時,事先約定在一定時期後按一定的價格再賣給對方或再從對方買回的一種交易。現先交易實際上是一種短期資金借貸。買入現先的目的是通過暫時性地持有債券,使手中暫時閑置的資金得以充分利用,從中獲得持債券期間的利息;賣出現先的目的,是通過債券的暫時轉讓,籌措短期資金。

債券投資技巧

與投資於儲蓄相比,投資於債券具有較高的收益率;與投資於股票,期貨相比,投資於債券又可以承擔較低的風險。因此,對於想獲得高於銀行利息的回報而又不願承擔風險的投資者來說,債券無疑是一種良好的投資工具。

在有價證券中,國家債券與金融債券當然是最安全的債券。目前在我國,國庫券是現在國家債券中最主要的一種,在保值儲蓄停辦以後,國庫券的特有的好處更是日益突出:

首先是安全性高。由國家承當債務人,投資者的風險是最低的,可以按期還本付息。

其次是收益固定且高於同期銀行存款。

最後是兌現性強。除到期兌付外,也可以到遍布各地的證券交易網點兌付,上市。

所以,假如投資者目前有一筆短期不用的資金,再去銀行存三年以上的儲蓄就顯得不合算。從目前來看,最好是購買國債,一是購買新國債,從1996年已發行的五年期國債來看,年收益率都在12%左右,此收益率已遠高於1996年8月23日調低利率後的五年期存款9%的年利率;二是通過委托買進已上市的國債。如無記名國債(396券)1996年4月5日收盤價為10167元,若以此價位買進,到期年收益率為1406%,遠高於五年期銀行存款利率(8月23日後為900%),且隨時可通過證券所網絡拋出兌現,資金機動性較強。另外,隨著各種期限不同、利率各異、發行方式有別的各類國債的陸續推出,投資者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資金實力選取不同種類數額的證券,重新進行投資組合。

投資債券與投資於其他項目相比,收益率可能不同,而不同的債券之間收益率也是互不相同的。因此,在充分考慮投資風險的前提下,應當選擇收益率最高的投資項目,這樣才會用有限的資金賺取盡可能多的錢,獲得最大的收益。

李某想用手中的錢進行投資。他發現要搞投資,渠道雖然不少,但選擇起來卻麵臨難題:出錢與別人合作經商,風險太大;精力也不允許;買國庫券或搞一般的儲蓄,利息又太低。1989年,物價上漲利率不斷上調,再加上保值利率,吸引了大量的人參加儲蓄,但李某認為,保值利率是根據物價變動而定的,不可能一直不變,並且隨著物價回落,利率還會下調,所以他沒有輕易地把錢存入銀行。

當時的高息債券已經上市,利率比銀行儲蓄要高,最高時達到了年息20%,而且買賣雙方一次簽約,利息收入明碼標價,不再發生變動。李某認為這是當時自己有能力選擇的最佳投資機會,便在年息17%時買進了一部分;當年利率達到20%時,便把手中所有的錢都投了進去。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過了半年多,銀行利率開始下調,保值被 貼得率也一降再降,直至取消,而李某買入的高息債券在一年半後,仍照拿高息不誤,一下子多得了一大筆。

可供選擇的投資機會是很多的,包括儲蓄、房地產、股票、債券以及實業等。由於政治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債券有時會成為冷門,無人願意投資購買,這時很可能就是買債券的最好時機。

國庫券以及允許上市的企業債券等其他債券,可以轉讓,而且轉讓價格不變。投資者可以利用這一點,抓住新債券發行的時機,把未到期的債券提前賣出,連本帶利買入新發行的債券。所得利息比到期才兌付的利息還要多。

從近年來國庫券轉讓價格行情來看,隻要銀行同期利率不調高,發行國庫券後頭一兩年的利率一般高於後一兩年的利率。提前賣出國庫券可多得息,利用這個利率差,把未到期的利息提前變成本金,息變本,本又生息,如此循環下去。

但投資過程中應注意兩點:一是賣出時間應選擇新國庫券發行時,以便賣出後買進新券,二是提前賣出時,前一段的利率應比後一段高,或者後一段的利率與新發行國庫券的利率相同甚至還要低。

債券種類與投資選擇

債券的種類依劃分標準的不同而不同。目前,我國的債券按發行主體主要分為政府債券(主要為國庫券)、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三種。這三種債券對投資者的投資選擇有不同影響。

一般講,政府債券由國家發行,在各類債券中信譽是最高的,資信可靠,投資風險小,但實際收益率低於其他債券的收益率;企業債券是由企業或企業集團為籌資而發行的債券,其信譽低於政府債券或金融債券;金融債券是由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信譽高於企業債券,低於政府債券,風險和實際收益率介於二者之間。

在我國,債券主要有國庫券、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從目前看,企業債券發展很快,但認購對象大多是企事業單位和內部職工,發行範圍也比較狹窄,僅限於某一地區或某一企業。除上海等少部分地區外,絕大多數的企業債券不能上市交易,因此不能吸引全國廣大的投資者。當然,具體到某一地區、某一企業,企業債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往往會大於國庫券和金融債券。但企業債券收益高,風險也大,投資前必須對發行公司的信譽和債券質量予以充分重視。

在我國,金融債券到期時,按票麵金額還本付息,逾期不再計息,而且債券可以轉讓、繼承、抵押,發行對象主要是城鄉居民個人,利率高於同期同檔儲蓄利率水平。所以,對投資保值、減少風險的投資者或用於充當貯藏手段的廣大居民,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投資對象。但金融債券目前不能掛牌上市交易,債券隻能到期時到原發售銀行兌付,對主要想取得收益的投資者缺少吸引力。

國庫券是目前我國廣大投資者交易的主要對象,並且已基本上形成了全國性的國庫券交易市場。在各大城市的交易網點,全國、省、市的報刊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全國和本地的國庫券交易行情,為投資者投資提供了便利。而且國庫券收益率一般也高於同期定期儲蓄存款的實際利息收入水平,越來越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重視,再加上從1989年起我國發行了保值公債,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們不願購買國債的心理,使國庫券成為投資者最主要的選擇對象和取得收益的主要手段。但也應看到,自我國發行國庫券以來,盡管在國庫券的期限、轉讓、種類、利率等方麵有了較大的變化,由於國庫券的轉讓市場主要集中於大中城市,國債的流通性或變現性受到限製,交易對象僅限於個人,向企業發行的國庫券不能轉讓,轉讓價格有時低於麵值,使持有人得不到利息或虧本,影響單位和個人認購國庫券的積極性。此外,國庫券的期限結構較為單一,多為中長期,流動性小,有些地區還實行攤派,這些都影響了國債市場的發展,投資者也不願再投資。所以,隻有不斷開發新的金融商品,如可轉換債券存單、存折債券、可轉讓大額存單、浮動利率債券等,才能使投資者有更加廣闊的選擇餘地,才能保護公眾的投資熱情,維護投資者的利益,發展和完善債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