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財務管理(3)(1 / 3)

個人貸款活學活用

1個人消費貸款

目前各家銀行已開辦了多種形式的個人消費貸款:買房可以申請住房貸款,裝修可以申請裝修貸款;買汽車可以申請個人購車貸款;購買家用電器、家具等大件耐用消費品可以申請耐用消費品貸款;旅遊可以申請旅遊貸款;出國留學可以申請教育貸款,等等。除了這些專款專用的貸款外,工行還開辦了不指定用途的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對個人來說,這項貸款十分合算,以個人耐用消費品為例,一年期利率是5325%,若以“按月等額”方式還款,本月償還部分在下月就被扣除,實際上是一種整借零還方式,最終算下來,實際年利率大約在37%左右,和存款利息大體相當。

2存單質押貸款

各家銀行均有開辦個人存單小額質押貸款。按照以前的規定,該貸款起點5000元,最高不超過10萬元,每筆貸款不超過質押品(存單)麵額的80%——這些規定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資金需求,央行已於日前決定對個人定期儲蓄存單質押貸款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調整:一是取消了10萬元的上限,小額質押貸款摘掉了“小額”的帽子;二是貸款比例由80%提高到90%,這將更大地滿足客戶對資金的需求。

3保單抵押貸款

人壽保險保單由於繳費期限較長,且一般都是均衡交納保費,因此當保費交納到一定時間後,就會積累一定數量的現金價值,投保人可以利用保單的現金價值,以保單作抵押向銀行借款。有的銀行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單筆最高不超過質押保單現金價值90%的個人貸款。該貸款無須提供其他資信證明或擔保,可以現金或轉賬方式交付。貸款到期後,還可提供相應的續借服務。

4信用卡透支貸款

目前很多家銀行都推出了具有透支功能的貸記卡或準貸記卡,允許進行消費或取現用途的透支。根據消費者的資信程度,金卡最高透支額為5萬元,月透支餘額不得超過10萬元或其綜合授信額度的3%;個人普通卡最高透支額為2萬元,月透支餘額不得超過5萬元。各別銀行將推出功能更為先進的人民幣信用卡,有長達50天的免息期,透支款項可以提現,但取現的透支金額沒有免息期;中信實業銀行不久也將推出類似的信用卡,客戶無須任何擔保就可辦卡,銀行將根據申請人的資信情況為其核定可用於消費和取現的額度,免息還款期最長可達45天。

5憑證式國債質押貸款

居民可持1999年起財政部發行的尚未到期的憑證式國債,向認購銀行提出貸款申請。該貸款起點5000元,每筆貸款不超過質押品麵額的90%,貸款利率按同期同檔次法定貸款利率執行,並實行利隨本清,貸期不足6個月的按6個月的貸款利息確定。若貸款逾期不還,逾期一個月之內,自逾期之日起,銀行將按法定罰息利率向借款人計收罰息;逾期一個月以上,銀行有權處置質押的憑證式國債,抵償貸款本息。

6典當貸款

典當貸款是以實物為抵押,以實物所有權轉移的形式取得臨時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它是金融機構貸款的延伸和補充。盡管其費率要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但對於急需籌資的人來說,還不失為一種幹脆利落的融資方式。典當物品的範圍包括:金銀珠寶、古玩字畫、有價證券、家用電器、汽車、服裝等私人財物。典當行一般按照抵押商品現時市場零售價的50%~80%估價,到期不能辦理贖回的可以辦理續當手續。

如今,個人貸款的種類越來越多,普通家庭可以通過貸款的形式實現家庭的遠期或近期消費和投資目標,這是現代家庭必備的金融知識,運用得好,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把握借錢時機

既然錢財可以為我們賺取更多的利潤,那麼借錢就很有講究,借錢也是講時機的。在利率高時,借錢所要付的利息就會十分多。正確的借錢時間,決定了你借來的錢是否能夠替你賺取更多利潤。

1利率低垂

資本的成本其實就是利息。如果利率回複錢存入銀行已經可以有十三厘的利息收入,不少的投資也收不到如此的回報。但既然銀行發給存戶的利息如此高,轉手借給你的利息自然會比存款利率更高。如果借入的資本利息很高,但投資的利潤卻不能彌補這些利息支出,借錢就顯得並不合算。但如果投資的預期回報豐厚,利率又低垂,借錢投資就大多沒有錯。

2通脹高挺

如果物價指數如脫僵的野馬,自己拿住鈔票就會逐漸失去一些購買力,既然如此,就更應去借錢。因為銀行隻會收取利息,並不會去理會物價指數。如果銀行年利率十厘,借入三百萬的話,第二年就要還三百三十萬。但如果遇到物價上漲,今年三百萬的樓宇明年會升值到八百萬,現時借入三百萬買樓,一年之後就升值兩倍多,而你還給銀行的錢,隻是三百萬本金加上三十萬元的支出。這個例子雖然有點誇張,但事實上是借錢時要考慮的因素。因為貨幣購買力下降,還本還息時隻需給予已經貶值的貨幣,無形中自己也賺了不少,小小利息根本不足掛齒。

3投資計劃

借貸是投資理財的重要內容,通常都是為了實現特定的理財目標,而不是一時興起,漫無目的的。因此,在借貸之前,必須規劃好這筆錢的實際用處,投資在哪些工具上,獲利的目標,何時還貸,要有一個詳細的計劃後,行動才會有的放矢,早日實現自己的投資計劃,理財目標,並早日還貸。投資計劃越完備,借貸的效用就會發揮得越大。

4利潤風險比率

利潤風險比率是投資學一個甚為重要的名詞。一個投資是否值得一搏,就要看利潤風險比率。比如,收益大於風險,賺就會賺一千萬,賠就隻賠一萬元,這樣的投資就值得一搏。但如果賺錢最多隻有一萬元,賠卻可以賠上百萬,風險如此大,收益如此小,根本就不值得一搏。如果利潤大,風險又小,借錢來一搏就很值得。

5負債的風險

做任何投資都會麵臨負債的危險,風險與利潤是結伴而行的。如果你心高氣傲,做股票、外彙、黃金、期貨等都想一把刀鋸大樹,采取杠杆投資,做什麼買賣都采取按金形式,對一切實買實賣都不予理會,那麼你的機會會因為杠杆作用而放大好多倍,但與此同時,風險也會因此而放大好幾倍甚至幾十倍。因此隻要市場波動一點,就可能使本錢增值一倍或幾倍,但如果看錯的話,就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全部資本賠個精光。當市場波動劇烈的時候,本錢賠光之後更可能虧空。投資者一旦虧空,負債無論多少,都要背在身上,變成負債無限。

因此,當炒股、炒期、炒彙的時候,必須要考慮一下無限負債的風險,切勿冒太大風險。以免一次意外,永無翻身機會。

安全信貸消費

1你可以承受多少信用額

一個出色的理財計劃應該可以指示出你可以接受多少的信貸,而你又可以輕鬆地把它還掉。切不可無度消費,積債難還。要防止你的還款出現問題,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在每月的預算中限製自己的信貸。一般理財專家認為,每月的信用卡支出不應超過拿回家庭收入的20%。如果你的月薪為一千元,那麼你每月簽的卡數就不應該超過二百五十元。這是它所能承擔的最大信用額。如果你身上還有其他不同的債務,如銀行借貸和私人借貸,那麼這個信貸標準還要再稍微調低至一成半或一成。

當然可以持有一個不俗的信用額,但是有很高的信用額並不是叫你把它用盡。借貸也講究安全感,信貸安全比率其實就是每個月信用卡支出和家庭收入的比例。用一個公式表示為:

信貸安全比率=每月總還款額每月的實際收入

這個信貸安全比率就是用數據去反映你是否出現過度借貸的問題。比率越低的話,你每月的還款問題就越容易解決;相反,比率越高的話,還款就越有問題,難度越大。

少於20%的信貸安全比率,可以使你使用信用卡時用得開心,還得放心。假如信貸的比率占每月收入的三成,你的信貸就該亮紅燈了,你會出現嚴重的欠債問題。

2信用卡的危險訊號

隨著銀行發行信用卡種類的增多,了解並熟練掌握信用卡的使用方法會給生活帶來很多便捷,信用卡作為現代人重要的支付方式,如果用它來購物消費,可以陪你度過不少歡愉的時刻,但是信用卡往往為購物大開方便之門,引起很多無度消費,因此,使用信用卡時應注意它發出的危險訊號,適時地節製自己的消費。

(1)每當想購物之時,就會掏出自己的信用卡。

(2)除了信用卡以外,你經常會使用支票,以避免信用卡金額不足而遭拒絕。

(3)經常簽卡,信用額完全動用,以致簽爆卡。

(4)不敢去正視自己所簽賬單的金額,有一種逃避現實的心態,不敢正視自己的消費信貸情況。

(5)你需要透過借貸來應付一般的生活開支。

(6)你經常使用信用卡內的現金透支來支付其他債款。

(7)你可以隻繳付信用卡單的最低還款額,而對其他單上的東西視若無睹。

(8)你自己並無儲蓄。

八項之中如果有兩項發生在你身上,你就應該改變和調整一下自己的消費模式,削減使用信貸,並且時常警覺到自己超支的情況。

3增加信用額的方法

信用卡內的信用額決定你可以用多少金額。信用額越高的話,你就可以用信用卡購買更多的東西或者可以透支出更多的現金來。信用額的多少是由銀行方麵加以批核的,不過有些好的方法可以使你的信用額提高:

(1)在銀行同時開設儲蓄和來往賬戶

如果把錢同時存放在信用卡的存卡銀行而不是東一個銀行,西一個銀行很分散。這表示你的理財很有係統、有條理,不會雜亂無章,銀行也會認為你的信用度很高而較為安心。

(2)經常使用信用卡

如果你每個月都使用信用卡,即使可以用現金來支付的場合也使用信用卡,銀行就視你為最佳的顧客。銀行最不歡迎那些凝住不動的客戶。

(3)小額借貸

即使你不需要借錢,手頭寬鬆,如果你想提高信用額的話,也必須要借一些錢,給銀行一些賺取利息的機會。如果你有借又有還,銀行就會視你為最佳顧客,自願地給予較高的信用額。你現在的小額信貸的信貸情況將為你今後向銀行借出大筆金額建立良好的信用。

(4)信用記錄

你應該在銀行建立良好的信用記錄,它會比你收入的證明更重要。現在拿到的信用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信用額並不難取,但要按月繳費,每月有入有出,才是個人理財應該重視的地方,每月的支付相當重要,不應過期繳付信用卡賬項。準時還錢除了免卻利息支出之外,也使自己有很好的信譽。每月的賬單必須準時繳交最低還款額。

當然,申請信用額時要老老實實。如果弄虛作假,一旦被銀行發現實情,日後再申請信貸就會十分困難。

4信用卡的使用技巧

(1)雙卡通行

手中應最少持有兩張信用卡。除了提防自動櫃台機食卡以外,兩張信用卡也可以使你的消費更加方便。因為有些地方並不知道你實際上會消費多少,很可能會先行查閱你信用卡的資料,可能使你的信用卡不能再在另外的地方消費。去外地旅行時,如果隻有一張卡,就會有很多不便。

(2)小心核對賬單

每月的賬單必須小心核對,留意是否有一些不是你經常光顧的地方,或者這些商店的賬單有雙重的支賬。賬單是銀行用電腦編印出來的,一般不會有什麼差錯,但如果偶爾有什麼差錯,就應當及時向銀行舉報。

(3)失卡馬上舉報

如果信用卡遺失,必須馬上通知銀行卡務中心,以減少自己的財產損失。報失前的簽賬,一概要由卡主負責;如果及早報失的話,責任就交給銀行了,否則,失卡造成的損失會另人咋舌。

(4)額外收費時不使用信用卡

有些商場要征收顧客3%~4%的信用卡收費。這個額外收費會讓你的賬單延遲一到半個月才支付。如果月息三厘的話,年息就不是三十六厘那麼簡單。如用複利計算,月息三厘等於年息四十二厘了。所以當售貨員要收信用卡費用時,你不妨把信用卡收起而改付現金。

信用卡的消費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也給財務管理帶來了不少麻煩,很多人常常入不敷出,收支不能平衡,理財時,要合理預算,節製不必要的消費,減少自己的財務負擔,改善自己的信貸狀況。

家庭稅務操作

稅收是現代文明的一種必然結果。向國家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稅款應按期交付這是一條法律也是一個常識,但是適當的稅務安排可以幫你省下不少稅款。未來的生活中,隨著稅法的進一步完善,付稅的機會可能日漸增多,給家庭財務帶來一定的負擔。作為自保,合法減稅安排最有利無害,而且是絕對無風險的省錢方法,不論你做什麼生意,得哪項財產,合法避稅是現代人理財的最高招術。

避稅是門學問

在國外的電視或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到年底,很多人(當然大多是高收入者)會請來一位會計師來為自己計算應繳納多少稅,盡可能少繳一點,雖然雇擁一名會計師要花不少錢,但是相比少繳納的稅款來說,還是比較劃算的。這些會計師為雇主幹的事就是合理避稅。

社會發展很快,所以稅法難免有很多漏洞,合理避稅就是在對稅法有深入了解後,合法地盡量少繳納稅款。

以我國的勞務報酬所得稅為例,勞務報酬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隻征收一次稅;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按月計算,每月征收一次。這其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經過計算,把一筆大的勞務收入分成幾個月收取,每月繳納稅款,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會有一定下降。不信,咱們就算筆賬。

A 設置模式:一次收費,一次交稅

納稅人甲和納稅人乙分別一次性(這個很關鍵)從外單位取得技術谘詢費5000元和演出出場費30000元。那麼他們分別應繳納稅款:

甲:應納稅額5000×(1-20%)×20%=800元

乙(因為金額較高,所以計算也複雜):(1)應納稅所得額30000×(1-20%)=24000元

(2)應納稅額24000×20%=4800元

(3)應加成征收稅額(24000-20000)×20%×05(加征5成)=400元

乙總計應納稅4800+400=5200元

甲和乙分別應繳納稅款800元和5200元。

B 設置模式:分開按月繳納

甲分2個月收取5000元(每月2500元):乙分3個月收取30000元(每月10000元)。

甲每月應繳納稅款為:(2500-800)×20%=340元

那麼,2個月總共應繳納稅款就是:2×340=680元,比原來少繳納了120元。

乙每月應繳納稅款為:10000×(1-20%)×20%=1600元

那麼,3個月總共應繳納稅款就是:3×1600=4800元,與原來相比,少繳納了加成征收稅額。

如果按照B模式,甲的120元和乙的400元就不會征收,這就是合理避稅。當然,按理來說,可能是當明星的乙不可能分2個月收錢,這裏隻是舉個例子。

每個公司,不論大小,隻要掛牌營業,不論這天有多少進賬,都要納稅,都會有稅月催人的煩惱。而中產階級雖然收入比普通人好些,卻沒有住居屋,免費法律、廉價醫療的福利。所得稅也在累進稅率之下,收入越多,邊際稅率越高。如何節省稅務開支已經變成了自保之道的理財環節。稅,當然是節省越多,對自己越有好處。

避稅也可以通過一些財務上的精心安排,合法地將原來的稅項減低。避稅不是在收到稅單後不去交稅,這樣隻能被判罰巨款。避稅也不是在報稅時作一些數字去隱瞞收入,希望以此減低稅款,這是瞞稅或者逃稅會構成罪行。避稅即合法又合理,隻要有一些稅法常識,精心安排自己的財務,就會節省很多不必要的稅項,省下的稅款會變成另外一種收入。對高薪收入者來說,稅務安排之後能節省的稅款很多,隻要自己肯動動腦筋,錢財無處不在,至於稅務安排的方法,可以有幾百種。如果你對稅務沒有認識可以請教精於此道的朋友或會計專業人士,根據自己的實際收入來源作出切實可行的稅務安排,就可以避免付出無謂而過度的稅項。作為自保,合法減稅安排,最有利而無害,而且是絕對無風險的省錢方法。

巧妙安排投資品種可免利息稅

儲蓄是家庭最常用的一種投資工具,但是自從開征利息稅後,利息收入變得微不足道,不少市民改變了原來的投資方式,紛紛到風險較大的股市、藏市尋覓良機。其實作為在資金、時間、專業技能上均有不足的工薪族,不妨重點關注可免利息稅的投資品種,這是避稅的重要方法。

1選擇教育儲蓄

利息稅征收辦法規定,教育儲蓄的利息所得將免征個人所得稅,成為“免稅”儲蓄。那麼教育儲蓄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儲蓄呢?教育儲蓄是指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指定銀行開戶、存入規定數額資金、用於教育目的的專項儲蓄,一般由工商銀行辦理。教育儲蓄的對象是在校中小學生,其存期分3年期和6年期兩種,為零存整取定期儲蓄,每戶最低起存金額50元。教育儲蓄將定向使用,是一種專門為學生支付非義務教育所需的教育基金的專項儲蓄。教育儲蓄的利率享受兩大優惠政策,除免征利息稅外,其作為零存整取儲蓄將享受整存整取利息,利率優惠幅度在25%以上。教育儲蓄采用實名製,辦理開戶時,儲戶要持本人(學生)戶口簿或身份證,到工商銀行以儲戶本人(學生)的姓名開立存款賬戶。到期支取時,儲戶需憑存折及接受非義務教育的錄取通知書原件或學校證明到工商銀行一次支取本息。

2投資“金邊債券”

國債因其安全性、流通性、收益性俱佳而被譽為“金邊債券”,深受市民的青睞。國債的投資方式可以分兩大類:一類是購買不上市的憑證式國債。如以1999年國債為例:該國債3年期、5年期的利率分別為278%、297%,投資1萬元本金,到期分別獲利息834元、1485元;而銀行3年期、5年期的利率分別為27%、280%,扣除20%的利息稅,到期實得利息分別為648元、1152元,兩者相比,國債要比銀行儲蓄利息分別多得186元和333元。另一類是購買已上市交易的二手國債。如目前在證交所掛牌交易的幾隻國債,年收益率均在3%~4%之間,大大高於同期儲蓄存款的實際利率。

3貨比三家買企業債券。

企業債券也屬免征利息稅的投資品種,且利率要比同期的銀行利率高出1至2個百分點。現在市場上發行的企業債券較多,工薪族可選擇資信度在AA級以上,有大集團、大公司作擔保的、知名度較高,最好還能上市的品種作為自己投資組合的品種。

購買人壽保險可以避稅

在歐美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個人身故後,其財產必須交納高額的遺產稅。那麼,作為被保人財產之一的人壽保險賠償金,是否也要納稅呢?

美國的一些州規定,人壽保險賠償金在一定的條件下是要納稅的,不定期一般采取低稅的措施,更多的州則采取免稅務的優惠待遇。所以,許多有錢的美國人喜歡購買一些高額保單,以便合理地避稅。

歐洲的老年人通常也會將購買人壽保險作為自己遺產計劃的一部分,以避免支付龐大的遺產稅,而福蔭後代。

在我國,專家指出遺產稅離我們並不遙遠了。但對於人壽保險,因其是一項和人民生活福利保障息息相關的行業,政府當然會鼓勵、扶持。所以在賠償稅收政策方麵相應的采取了免稅的政策。

比如說,一位39歲的當事人,投保其分紅險共計10萬元,年交保費8680元。在第5年,他獲得分紅2萬元,之後又不幸因意外事故身,其投保書上的受益人指定為“法定繼承人”,那麼,除了他第一次獲得的2萬元分紅可以全部免稅外;當事人身故後,其受益人所獲的賠償金也可全額免稅。

人壽保險賠償金的功用之一體現在不用交納遺產稅,另外它還兼有以下諸多的功能:可以用於清理債務,交納房子等不動產的高額遺產稅:辦理身後事宜,給子孫後代留下連續不斷的遺產;作為慈善基金指定某團體為受益機構等等。

過去,我國的高收入階層相對而言為數不多,人壽保險普及率也較低,人們不必麵對複雜的遺產計劃,但是,隨著遺產稅即將出台,而人壽保險除了提供高額的保障以外,在我國還可以合理、合法避稅,相應地為人們提供了一塊減輕稅務負擔的空間。這也使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將注意的目光投向人壽保險。

購買人壽保險,不讓自己一輩子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財產“縮水”,這已經為廣大遠見卓識的新一代國人所認同。

客觀上講,《遺產稅法》的實施會使有錢人為減少納稅而減少可能成為遺產的個人財產,這種減少無非有三種途徑:一是消費,二是捐贈公益事業,三是購買人壽保險。

由於保險金不是收入,而是保險公司按保險條款給付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應得的經濟補償,因此,保險金免稅成為國際上通行的慣例,投保壽險對保戶來說能達到合法、合理避稅的目的。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第4條第5款也規定:“保險賠款免征個人所得稅。”財政部稅務司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考慮到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及征管條件,並配合國家建立社會保障製度,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國家將對封閉式運作的個人儲蓄性教育保險金、個人儲蓄住房公積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金、個人儲蓄性失業保險金、個人儲蓄性醫療保險金等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稅。

遺產稅的開征已經開始影響到我們很多現有觀念,人壽保險的節稅、避稅功能凸現無疑:首先,人壽保險具有高度的變現力。二是降低資產淨額。購買人壽保險的保費屬支出,故不會列入遺產總額中,可以省下一筆稅金。三是可以創造負債,達到降低遺產淨額節稅的目的。四是可提供高額的保障。

此外,壽險的避稅功能還可以充分拓展,很多發達國家的人們除了會利用貸款預支未來的錢,更會用保險抵禦風險。如人們在貸款購置了房產後,往往同時為自己買下一份與房產價值等額的人壽保險。這樣,萬一有什麼不測,留下的保險金將可以付清房款,家人將免遭流離失所之苦。這樣的財務規劃,正是建立在保險金免稅的基礎上。

合理節省物業增值稅

從一九九四年七月開始,稅務局開始征收物業增值稅,以求壓抑樓價,阻遏炒風。凡是在連續六年期間,曾經進行過三次物業交易的,或在使用物業未夠兩年就買出,其中獲利達二十萬元或以上的話,稅務局就會為你開設一個物業交易檔案,要你繳交物業買賣的利得稅。

不過,開一個檔案後,並非一定要交物業增值稅,通過一定的應對技巧也無須繳付物業增值稅。

首先,如果你過去並沒有頻頻進行房產買賣的記錄,就可以證明自己並無炒樓的動機。

其次,如果你買入又賣出的物業,都純粹用作自住或出租性質,購入新樓或賣出舊樓的行為就純粹是資本增值,自住和收租物業都不需繳付物業增值稅。或,你有充分的理由,例如屋子太小需要更換大屋,移民海外等,隻要是稅務局能接納的理由,一般也無需繳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