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罪惡感,所以你開始鬱悶。因為鬱悶,你便衝向了商場,以此再次獲得你當初買那件商品時的"快感"。
我曾經選擇進行所謂的"因利購買"計劃--買一大堆我認為不久以後就能轉手賣出的東西,然後從中獲利。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當我第一次聽說有一支叫做弗朗茨·斐迪南的樂隊時,我就知道他們將會大紅大紫,所以我開始大肆購買跟他們有關的商品。簽上名的,限量的,白色標簽的……
大約花了七百磅以後,我決定自己也要成為這支樂隊的粉絲,所以我將購買數量翻倍,賣一份自己收藏一份。
當然,他們果然成了人物,但我的東西賣得不夠快。價格很快就跌了下來,隻剩下整整兩大架子弗朗茨樂隊的音像製品在嘲笑我和那錯誤的投資。
曾經有段時間,大家都知道我不再那麼瘋狂購物。年初的時候,我打起精神,決心要徹底戒掉這個癖好,但總有事情冒出來妨礙我。
比如那個價值一百英鎊的熨鬥。它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熨燙問題,與此同時,用它熨燙書房裏堆積成山的衣服還可以減少能耗。它毫無疑問能幫助我更快地熨燙。但同時也突顯出一個事實--我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存放所有的衣服。
燙過以後,衣服被整齊地堆放在一個六英尺高的衣櫃的頂部,差不多兩英尺高,搖搖欲墜,在我們睡覺時隨時可能倒下來悶死我們。名牌致死!
然後前幾個星期為了凱文的四十歲生日我們去羅馬小小地旅行了一趟。我們在那個城市最頂級的酒店裏過了七天貴族般墮落的生活,並大肆購物。
麵對現實吧,在這個十八超市都賣活龍蝦的城市裏,你隻能禁不住地瘋狂。我的本意是在整個旅行過程中,凱文什麼都齊備,什麼都不用買。那絕不便宜,但你真的能給你伴侶的幸福和他四十歲生日的特別禮物標價嗎?
另外,當你回到家並意識到,那雙白色意大利皮革的懶人鞋雖然在倫敦這樣的天氣環境裏顯得不切實際,但當你坐在大競技場邊上喝著檸檬酒,聞著黃金咖啡的香味的時候,它卻變成了人人追捧的潮流之物,那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