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的天體運動論,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新大陸的發現和開懇……皆始於冒險。人類的一係列發現和創造、社會的變革,皆始於冒險。
惟有帶著沉重的風險意識,敢於懷疑和打破已往的秩序,通過冒險而取得勝利後,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最高喜悅。
冒險與危機具有深層次的關聯。把“危機”拆開了講便是危險和機遇。人的機遇,人的成功往往存在於危險之中。你想獲得那美好的機遇嗎?你想奪取成功嗎?那就要敢冒風險,投身危險的境地,去探索、去創造,不要瞻前顧後,不要害怕失敗。
冒險免不了有失敗。成功的母體便是失敗。成功隻是無數次失敗之中的一個分子。正常的規律是,無數次的失敗換來一次成功,無數人的失敗換來一人成功。雖然成功的那一次,成功的那個人是幸運的,但此前無數人無數次的失敗是同樣偉大的。那種失敗同樣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其價值體現在後來的成功之中。
從人生的根本意義來理解,冒險失敗勝於安逸平庸。轟轟烈烈地奮鬥一生,到頭來失敗了,他的一生仍然是偉大的、壯烈的。
懼怕失敗,不冒風險,求穩怕亂,平平穩穩地過一輩子,雖然可靠,雖然平靜,雖然可以保住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人生,但那真正是一個悲哀而無聊的人生,一個懦夫的人生。其最為痛惜之處在於,你自己葬送了自己的潛能。你本來可以摘取成功之果,分享成功的最高喜悅,可是你卻甘願把它放棄了。與其造成這樣的悔恨和遺憾,不如去勇敢地闖蕩和探索。與其平庸地過一輩子,不如做一個失敗的英雄。
項羽敗於劉邦,項羽仍然是一位英雄,展示了轟轟烈烈的一生。
李自成終於失敗,李自成仍然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
孫中山最終失敗,孫中山仍然是一位偉人。
為了更大的成功,別貪戀眼前的安逸和平穩吧。揚起你生命的大帆,頂著滿天烏雲,迎著驚濤駭浪,去搏擊,去拚搏,去展示你生命的根本意義,實現你生命的偉大創造。
3.冒險的真諦“敢為人之不敢為”
有人向香港工商巨子霍英東請教他成功的秘訣,霍英東的回答是:“能為人之不能為,敢為人之不敢為,即敢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是的,他就是憑借著他的聰明才智,憑借著他敢於冒險而不冒進的精神由一個渡輪的加煤工成為了香港的超級富豪。他的冒險精神從他興辦海底淘沙業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霍英東最初是從航運業發展起來的,然後又抓住機遇成功地率先轉向地產業。但是伴隨著霍氏地產業的發達,香港地產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競爭日漸激烈和殘酷。雖然憑著他雄厚的財力和豐富的經驗,他完全能夠繼續在地產業獨領風騷。但是不甘寂寞、樂於迎接挑戰的霍英東卻開始思索新的賺錢途徑。
他想到了海底淘沙,這一想法來自於他的生意經曆:他在建築樓房時,常常為建築材料而傷腦筋,但海沙又是建材中的必需物品。因為香港島小地少,建築用沙大都從外部運入,且需求量隨著香港的發展會日益增大;故海底淘沙肯定會是一個很有潛力和前途的行業。
但是,海底淘沙需要把海沙從深數十米甚至數百米深的海底淘上來,又談何容易。其對機械設備的要求極高,用工時間要拉得很長,獲利的前景難以預測。當時的香港無人敢於問津。但是,霍英東就是敢於為別人之不敢為,他堅信,隻要引進先進的設備,提高勞動效率,海底淘沙就肯定能賺取可觀的利潤。
主意既定,便馬上付諸實施。霍英東於1961年底從泰國花120萬港元買了一艘長288英尺,載重2890噸的大挖泥船,命名為“有榮四號”,當船駛入香港時,親朋好友們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如此巨大的投資,如果血本無歸怎麼辦?霍英東卻爽朗地一笑說:“創業是需要勇氣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這勇氣、這膽量、這精神終於有了報答,“有榮四號”成了霍英東的“淘金船”。隨後,他又派人到歐洲訂購了一批淘沙機械船,用現代化手段取代了落後的人力淘沙。如一艘名為“曼克頓號”的控泥船,20分鍾可從海底挖泥沙2000噸,並自動卸入船艙中。兩年後,他已經擁有了80多艘船,其中淘沙船達20多艘。與此同時,他還一舉獲得了中國海沙入口專利權,這等於壟斷了香港海沙的供應市場,成為了香港淘沙業的巨擎。
霍英東就是憑借著他“敢為別人之不敢為”的精神,率先涉足了當時香港無人敢問津的、搞不好有破產危險的淘沙業,勇敢地吃下了那隻“螃蟹”,從而使自己的事業進一步走向輝煌。
但隻有“敢”還是不夠的,必須還要以“能”為後盾。從霍英東拓展淘沙業來看,他原本雄厚的財力以及豐富的經營經驗是他又一次成功的重要保障。
如果根本沒有戰勝困難的“能”,而隻有“敢”就付諸行動,那麼,這種行動就是一種冒進、而不能稱其為一種冒險,它隻能導致慘敗,即使會有某次僥幸的成功,但最終會慘敗。
4.冒險終會有回報
沒有本錢怎樣發大財?人們常問這樣的問題,答案是敢於冒險。
因為,沒有萬無一失的賺錢之道,即使業已擁有百萬家財的富豪也是如此,何況初出江湖,身無文錢的赤手空拳者。因此,想賺錢,想發財就得承擔風險。害怕冒風險的人,永遠也沒有發大財的可能。冒險與財富是同胞兄弟,是孿生姐妹,認識到這點,你就開始有了質的飛躍了。有時候,你跨出了那麼一小步,就是一個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