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風光在險峰(3 / 3)

1985年,湘西隆回的一個塑料製品廠幾經波折,25歲的孫寅貴出任廠長。在他的帶領下,塑料製品廠起死回生,不僅還清了以前所有欠債,而且,工廠有了百萬多元的盈利。孫的前程鋪滿了燦爛的錦繡。

然而,他辭職不幹了。他帶著妻子、孩子,登上了北去的列車,開始了他人生的又一次冒險。而這時,他所有的,隻是不多的款項和兩項專利發明。

到了北京,昔日的廠長成了盲流。

他沒有戶口,沒有朋友,沒有關係,沒有後台,沒有多少本錢,所擁有的是一顆永不安分的敢冒險的雄心。他要憑借自己的本領,沒有本錢便赤手空拳打天下。

為了謀生,他開始四處推銷他的小發明,錢也一小筆一小筆地賺了進來。七、八個月之後,他擁有了一輛自己的菲亞特。但這不是他來京城冒險的目標,他的理想,是擁有一家自己的大企業。

來北京的第二年,孫寅貴向朋友借了5萬元錢,與人合資創辦了亞都建築設備製品研究所,他出任董事長,在極端簡陋的條件下,開始了艱難的創業生涯。

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把加濕器引進中國市場。就是這種加濕器,引導孫寅貴走出了困頓的泥潭,在短短的5年時間內,亞都的產值增加了190倍。

冒險的回報,使孫寅貴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亨。

對每一個沒有本錢的創業者來說,冒險是發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創業過程中必不可免的。循規蹈矩,平穩致富,要想發大財隻能是天方夜譚。

或許,冒險會使你感到擔心,感到畏懼,感到害怕,使你極度的不安,那麼,你想發大財,你就應當首先改變這種心理障礙。改變的辦法有許多,比如,拿出你的一點點餘錢,或者是借來的也好,即使隻有100元也不要緊,把它投入到一項很有風險卻很有前途的事業中,在投入之前,就把這筆錢從你的腦海中一筆勾銷,當作從來沒有過一樣,減小你的憂慮。假如這次冒險成功了,下次你用更多的資本冒險時,你的擔心就會大大縮小。

當一批科技工作者認為把高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不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一定會有很好的前途的時候,一批民辦的科技實業公司就誕生了。正是由於當初有人敢於冒風險,才有了今天的四通、聯想、巨人等集團公司。這批民辦科技公司當今紅火的生意或許會給沒有本錢的人一種非常有益的啟發:敢冒風險終有回報。

5.冒險不同於冒進

一次,一個樵夫在山中遇到了一位哲人。他問哲人:“先生,請告訴我,什麼是冒險,什麼又是冒進?”哲人想了想,指著樹林深處的一個洞說:“假如這洞裏有一箱珠寶,你要到洞裏去得到它。如果這是一個狼洞,那麼你就是在冒險!如果這是一個虎洞,那麼你就是冒進。”正當那樵夫還在遲疑,哲人又接著說:“假如這洞裏的不是一箱珠寶,而是你的一捆幹柴,那麼即使是一個狗洞,你要進去得到它也是一種冒進。”

哲人的話告訴我們,冒險是一種經過危險可以得到,並且得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的行為;而冒進則是經過危險根本不可能勝利得到的行為,或是雖然得到但所得東西對自己毫無價值的行為。

每一個成功者,都是一個冒險者,他們勇於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冒一定的風險。他們知道世上沒有無需冒遭受一次損失的風險而獲得的成功,否則所獲得的肯定不能稱其為成功。但是每一個成功者,又都不是一個冒進者,他們在付諸行動前都能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實力,所麵臨的困難,所要得到的東西對自己的重要性,具有憑借自己的能力有可能經過努力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時,他們才去行動。他們決不會讓自己去進行無謂的犧牲。

例如這裏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可以弄到一份可靠的工作,年薪兩萬元;每五年左右就可能提升一次;另一個機會是你可以買下一個公司,該公司的前途如何尚不可知,但業主的現行年薪為5萬元。該公司可能在一、兩年內繼續盈利或倒閉。你如何進行選擇呢?是接受那份能得到中等報酬並有望晉升的可靠工作呢?還是冒一下險買下那個公司,以求可能獲得更高的報酬呢?

有些人根本不考慮冒險,不管公司成功的可能性有多麼大,他們寧願安於現狀去接受那份可靠的工作;而另外一些人則既不關心成功的可能性,也不考慮自己為辦好公司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及其一旦失敗後所受到的損失,他們隻是看到那公司、現行業主的報酬是第一份工作的2倍以上而決意買下那家公司。對於第一種人來說,他們過於保守,沒有冒險的膽量和精神,注定不可能成就大事;而第二種人,他們的意誌隻是受眼前報酬的大小來擺布,而不顧自己的成功概率就冒然行事,這是一種賭徒般的冒進行為,他們也不可能獲得連續的成功。

成功者的決策方式和對形勢的估價與上述兩種人截然不同。他們能夠係統、完整地估價該公司成功的可能性,以及經過自己的努力對其影響的程度。如果他看到自己具有足以影響該公司成敗的能力,他就很可能買下它;否則他就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