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飲用清華清茶,清除血液中煙毒,減輕生理對煙毒造成的依賴,從而降低煙癮,逐漸減少吸煙量;
曰飲用清華清茶第一個周期內,咳出黑灰色痰,咳嗽、幹哎、胸悶、氣短、咽部異物感、臭……基本消失。明顯感覺,咽喉清爽舒適,肺活量增強,胸輕鬆……
曰因沙塵暴、汽車尾氣、工業粉塵……所吸入的煙、塵、菌,飲用清華清茶,及時清洗,可以減輕危害;
曰飲用清華清茶,清咽、清肺、潤喉,增強免疫能力。可預防和改善慢性咽喉炎、氣管炎、哮喘……呼吸係統疾病;
曰清華清茶選用百合、蘆根、陳皮、桑葉、青果、薄荷、甘草、綠茶等藥食同源的純天然植物藥,長期飲用無毒副作用。花味可以平衡藥味,感清新、舒適。可謂喝“茶”喝出健康來。
五、創意思維與教育創新
1.發給每個學生一把手槍
中國的教育是一開始就發給每位學生一把手槍。發槍時,老師對學生說,學好射擊技術,將來你們都要為自己打鳥吃的。
美國的教育不是發手槍,而針對不同的學生發不同的槍。美國老師也對學生說:“你們要學好射擊技術,待長大了你們要憑自己的本事獵取食物的。”
這兩種方式表麵上看來都是發給學生一支槍,但在教育的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
西方重個性化教育,每人發給不同的槍。
中國重整體化單一性平均教育,每人都發一隻相同的槍。
西方重不同目的,不同的槍有不同的射程。
中國重相同的目的,即用一樣的槍打鳥。
2.中國人的“巴掌”教育
小孩子,你隻能按“老子”的規定在這裏玩,否則就是一巴掌。
長此以往,小孩不敢亂動,便成為束縛型的人。
小孩子,你笑我就給你糖,你哭,“老子”就是一把掌。
長此以往,小孩懂得了取悅,於是便成了迎合型的人。
小孩子,你寫字出格,我就罰你抄100篇。
長此以往,小孩在標準化管理下,便成了“機器人”或“模具人”(品種單一)。
小孩子,你不聽我枯燥的說教,我就不給你好評合格。
長此以往,學生還未踏人社會便成了冷漠的人了。
年輕人,你長期在社會上嘻嘻哈哈,隨隨便便,小心我炒你的“魷魚”。
長此以往,年輕人怕失去飯碗,於是便成為了刻板型的人。
年輕人,你不能發達,你太不中用,小心這個世界沒一個人能瞧得上你。
長此以往,年輕人怕失去關愛和自信,便身在曹營心在漢,於是便成為了外求型的人。
總而言之,這就是中國的“巴掌教育法”。
推斷:沒有力量的民族,才在教育上顯示武力。而有力量的民族,卻恰恰相反。
3.學習與教育的革命
世界一切都在變化,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也同樣應求新求變求突破,否則就是鐵腦袋教木腦袋——一代硬過一代。
教育是一項取舍性很強的工作,在教育之前,我們總應該研究一下學習者應該學習什麼才對。
生命有限,知識無限,一頓亂學,50歲還在攻博士後,豈不是大大的諷刺。
這是一個成本經濟時代,一切的目標都必須預先考慮成本。所以,學習者自然也應引入成本論,否則,便會得不償失。
關於學習內容,我有兩點見解:
一是學習的革命,實質上是講學習內容的革命,沒有內容的革命,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就如皮之毛。
二是學習的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很明顯出現了三個飛躍性階段。
第一階段:求知識階段。這個階段學習者都是主動的,因為當時知識技術還很落後,掌握了知識的人普遍不多。
第二階段:灌知識階段。這個階段學習者大都是被動的,因為社會上已產生了許多知識,從而衍生出大量的老師。
第三階段:求怎樣學習階段。這個階段知識大爆炸,信息大裂變,我們用一生的時光恐怕也學不完世上千分之一的知識。物以稀為貴,此時,我們急需的不再是大量的知識和信息,而是怎樣掌握學會學習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發展到了這一階段了。
那麼,今天,最流行的老師,應該是那些教授方法學的智者。
4.教育與人的創造力,
教育就要教育出能大量生產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人。
假如你的手被捆住了,你還能創造麼?
假如你的思維被羈絆著,你還能主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