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觸景生情,話題轉移到霧,由霧又跳躍到水。貝爾納在向福勒解釋水的結構的過程中,突然想到:水的本質,關鍵在於它的分子結構。用H2O表示水的分子時,對其中的氫原子是如何排列未作說明,一般都理解為H—0—H,即氫原子排列在一條直線上。然而假定氫原子排列成OHH那麼,不就形成了強烈的電子矩,這樣就可以解釋水分子的內聚力為什麼能在常溫下,使水分子凝聚為液體了。此外,通過分子間的不同組合方式,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水比冰重這一反常現象了。
回到英國,順著以上靈感啟發的思路,貝爾納馬不停蹄地繼續深入研究。
數月後,貝爾納和福勒合寫的關於水結構方麵的專著出版了。這樣,由關於霧的閑談而觸發出來的靈感,導致了水結構學的誕生!
很多人都有這方麵的經驗:與人深入的交談,經常起到誘發靈感的作用。
由於每個人的年齡、身份、文化、知識及理解能力不盡相同,思考問題的方式、特點和思路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在相互傾心交談中,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特點互相融彙、交叉、碰撞,便能打破和改變原有的思路,使思想產生某種“飛躍”和“質變”,從而迸發出靈感的火花來。
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的海森堡說:“科學基於實驗,但是隻有通過科學工作者的交談、商討,才能使實驗結果獲得正確的解釋……科學紮根於討論。”
通過上麵的實例,我們應該受到許多有益的啟發了。對於今後現實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在進行思考和探索的過程中,需要隨時留心和注意與朋友的傾心交談,並對周圍的異常現象給予高度的警覺。也許,在交談討論中,在異常現象的觸發下,靈感便悄然而至了。
九、探討靈感的實質
靈感這個神秘莫測的東西,包含著多種因素、多種功能,有著多側麵的本質屬性,它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靈感也是人腦對信息加工的產物,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質變和飛躍。由於它信息加工的形式、途徑和手段的特殊性,以及思維成果表現形態的特殊性,使靈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變成了極為複雜、玄奧而撲朔迷離的思維現象。
盡管如此,靈感對於創造發明的神奇作用卻是不容忽視和低估的。
我國榮獲戴維遜獎的數學家侯振挺,對自己如何得益於神奇的靈感啟示,證明了世界上公認的數學難題“巴爾姆斷言”,曾作如是說:“當時我深深地被‘巴爾姆斷言’所吸引,一頭紮進了對‘巴爾姆斷言’的證明工作,一次又一次似乎到了解決它的邊緣,可是一次又一次都沒有達到目的。我早起晚睡,夜以繼日,利用了全部可以利用的時間,吃飯、睡覺、走路,頭腦中總是圍繞著‘巴爾姆斷言’。”說到此,侯振挺深有感觸地說:“難啊,確實是真難……時間一天天地過去,明明一個證明它的輪廊逐漸在頭腦中形成了,但還有一些問題證明不了,就像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我把當時的進展寫成一份文件。當時我正在外地實習,就讓一位同學順路帶回學校去請教老師,於是我送那位同學去火車站。就在火車將要開動時,在我那始終思考這個證明的頭腦裏,忽然閃過一星火花,刹那間似乎在那擋路的大山裏發現了一條幽徑,於是我留下了那份寫給老師的文件;立刻在車站旁的石條上坐下,拿出筆推導起來。果然,那一星火花照亮了前進的道路,曲折的幽徑越來越寬。十幾分鍾以後,這最後一座大山終於被拋到我的後麵去了,‘巴爾姆斷言’完全得到了證明。啊!好容易!隻十幾分鍾就完成了!”
上麵的實例僅供讀者細心體會。下麵我們就產生靈感的心理機製和生理機製做一簡單探討和說明。
1.關於靈感產生的心理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