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麵對新環境,你有準備嗎(1)(3 / 3)

前幾年,某偏遠山區,一座沉睡了幾百個世紀的鐵龍山終於得到了開采利用。一支上千人的開礦隊伍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山裏。這支並不算小的隊伍要辦公、要吃要住,於是當地農民的大量耕地被占用,被一排排的場房、住宅樓所占用。原來農民賴以生存的農業地理環境被改變了,耕地減少了,糧食收入必然要減少,原來的優勢改變為弱勢。但是這支上千人的隊伍又為山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農民們在耕地之餘,又將眼光瞄準了為礦山職工提供飲食及商品服務的新途徑。一時間,蔬菜大棚、飯店、理發店、縫紉鋪、商店等林立而起。一直封閉、沉悶的山村卻異常地興奮活躍起來,不但經濟比以前得到了極大的改變,而且也引進了許多新思想、新觀念、新的生活方式。

能不能利用環境,發揮環境的優勢,則主要在於個人的思想認識與能力才學上。同樣的環境改變,有人可以成為中流擊水的弄潮兒,有人卻抱著金碗沿街乞討。

人們所處的環境變了,其人生之旅也必然受到嚴重的影響。

任何環境的變化都不會是突如其來的,“山雨欲來風滿樓”就是這個道理。不管是自然環境的變化,還是社會環境的變化,在變化之前,都會在我們的身邊和我們感覺得到的地方露出一絲蛛絲馬跡。比如地震到來之前總要有些前兆,戰爭在開始之前總要有一些事端。但環境在變化之前也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有些時候人們不會輕易地覺察到。這就導致了環境之變具有一定的預測性。人們所處的環境變了,其人生之旅也必然受到嚴重的影響。

四、在逆境中奮進

逆境是足以喚起一個人的熱情、推醒一個人的潛力而使他達到成功的。有本領、有骨氣的人,能將“失望”變為“扶助”,像蚌殼能將煩惱它的沙礫化成珠子一樣。鷲鳥一旦毛羽生成,母鳥會將它們逐出巢外,使它們作空中飛翔的練習。那種經驗,使它們能於日後成為禽鳥中的君主和覓食的能手。

凡是環境不順利,到處被摒棄、被排斥的青年,往往日後會有出息,而那些從小就環境順利的人,卻常常“苗而不秀,秀而不寶!”自然往往在給予人一分困難時,同時也添給人一分智力!

塞萬提斯寫他的《唐·吉訶德》是在他困處馬瑞德獄中的時候。那時他貧困不堪,甚至無錢買紙,在將完稿時,把皮革當作紙張。有人勸一位西班牙百萬富翁去接濟他,那位百萬富翁回答說:

“上天不允許我去接濟他的生活,因為惟有他的貧困,才能使得世界豐富!”

監獄往往能喚起有些人心中已經熄滅的火焰。《魯濱遜飄流記》是在獄中寫成的,《天路曆程》也是在彼特福特監獄中寫成的。拉萊在他13年的囚禁生活中,寫成了他的《世界曆史》。路德幽囚在瓦特堡的時候,把《聖經》譯成了德文。大詩人但丁被判死刑,而過著流亡的生活達20年,他的作品就是在這段時期中完成的。

有史以來,被“壓迫”,被驅趕,簡直是猶太人注定的命運。然而猶太人卻產生過許多最可貴的詩歌、最巧妙的諺語、最華美的音樂。對於他們,“迫害”仿佛總是同“逆境”攜手而來的。猶太人很富裕,許多國家的經濟命脈,幾乎都是掌握在猶太人手中。

對於他們,“困苦如春日的早晨,雖帶寒霜,但已有暖意;天氣的冷,足以殺掉土中的害蟲,但仍能容許植物的生長!”

席勒為病魔纏擾15年,而他的最有價值的書本,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寫成的。彌爾頓在雙目失明、貧病交迫的時候,寫下了他著名的著作。

大無畏的人,愈為環境所迫,愈加奮勇,不戰栗,不逡巡,意誌堅定,敢於對付任何困難,輕視任何厄運,嘲笑任何逆境;因為憂患、困苦不足以損他毫厘,反足以加強他的意誌、力量與品格,使他成為了不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