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司馬光情急生智,瞬間掉轉了思考方向,即然“人離開水”能得救,為什麼就不能“水離開人”呢,它不也能救人嗎?於是,在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司馬光采取砸缸放水這一絕招,使同伴獲救。
這就是逆向思維。
對於比較複雜的創新問題,如果順著想使我們陷入困境,那麼我們不妨試著司馬光教的那招倒過來想,它可能會使你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直至出奇製勝呢。
七、破舊需要勇氣
創新,做為打破舊的規則、觀念、習慣和製度的利箭,它需要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大刀闊斧、勇往直前的信念的支持才能取得。在膽小如鼠、聞風喪膽的人麵前,成功如同一個高傲的人,是不願多看他一眼的,更不會向他伸出熱情的手來。
今應郴一日閑來無事,便想請辦理文書事宜的主簿杜宣到府中小酌幾杯。因夏天天氣悶熱,酒席便命人設在廳堂裏。二人把酒臨風,談笑風生,自是一番快意。
在談話的間歇,杜宣低頭往杯中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酒中有條赤色的小蛇在蠕動,頓時冷汗順著背涔涔而下。由於應郴是他的上司,又是給了他很大的麵子請他來飲酒,所以他不得不飲,不敢不飲。但當仆人再斟時,他死活推卻,借故告辭,倉皇而逃。
回到家裏,杜宣覺得蛇已進了腹中,正在裏麵翻江倒海,興風作浪,一時間腹部痛如刀絞,難以忍受,連吃飯喝水都非常困難。請了很多大夫,吃了很多藥,病情仍不見好轉。
應郴得知他病了,便到他家探望。問他是怎麼鬧起這個怪病的,杜宣不好再瞞,便將在他府上喝了蛇酒的事據實相告。
應郴回到家,坐在廳堂中反複回憶和思考,仍弄不明白酒杯裏怎麼會有蛇。
突然,他一抬頭,北牆上掛著的那張紅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飲酒時坐的位置,斟酒於杯,也放在桌上原來的位置,果然,杯中似有一條赤蛇在蠕動,應郴不覺笑了,原來都是這張弓惹的禍。
於是命人請來杜宣,讓他坐在原來的位子上,叫他仔細觀看酒杯裏的影子,告訴他:“杯中之蛇,不過是牆上那弓的倒影罷了。本縣今已察明,可以結案了。你就開懷暢飲幾杯吧!
杜宣疑慮即消,病自然也就不治而愈了。
身為主簿的杜宣,不能說他沒有知識,應該把他列在“文化人”之列。試問有如此膽小心理的“文化人”,又何談什麼大膽的創新呢?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都非常強大,而且都野心勃勃。
北有強晉,南鄰勁楚,中間弱小的鄭國,猶如婆婆、兒媳之間的男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受著“夾板氣”。
有一次,晉靈公為了擴大影響,為稱霸諸侯製造聲勢,特意在鄭國附近召集鄰近小國開會。鄭國處在晉楚兩霸之間,既不願得罪晉國,也怕惹怒了楚國,所以隻得找個借口不去赴會。
晉靈公見鄭國沒來開會,甚為不滿,說鄭國對晉存有二心。鄭國為此惶恐不安,提心吊膽。
鄭穆公急忙連夜修書給晉靈公,曆數鄭國與晉國曆史上就有許多友好的關係,說明鄭國的處境,表明鄭國的態度。信中說:我們鄭國夾於晉楚之間,北懼晉國,南怕楚國,故而未能應邀與會。這是無可奈何之事,絕非本意。古語說:畏首畏尾,身其餘幾?(意思是頭也怕,腳也怕,全身沒有地方不怕。)鹿到臨死的時候,為了尋求庇護,是會慌不擇路的。一個小國,這樣對待大國,也算做到家了。我們鄭國,現在正是這樣,一貫殷勤地侍奉你們,如果你們還是不滿意,我們將十分為難,如果你們逼得太急太厲害了,我們別無選擇,隻好去投靠楚國去了,我們投靠楚國,那可是你們逼出來的呀!
晉靈公見信後,他怕鄭國真的投靠了楚國,讓楚國白揀個大便宜,便暫不興師問罪,而派人講和了事。
鄭國雖是彈丸之地,但畢竟是一諸侯國,而鄭穆公身為一國之君,如此可憐兮兮懦弱不堪,在列強虎視眈眈之下,又怎能不成為他人腹中之物呢?做為“領導人”的鄭穆公尚且如此,他麾下的文臣武將們,可以斷定,也強不了哪去。
身為“文化人”的杜宣,高居“領導崗位”的鄭穆公,於情於理,都應該比普通百姓更應有所作為,但事實上遠非如此。杜宣被一張弓的影子嚇得冷汗涔涔,大病一場;鄭穆公更是百般搖尾乞憐,我們看不出這樣的人成功之路何在!
所以,如果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落個樹葉也怕砸破了腦袋的膽小鬼,即便具備了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也不會沐浴在輝煌之中。因為他們走進了草木皆兵、聞風喪膽的泥澤。
八、感觸生活
也許大多的人麻木於物質社會的追逐中,殊不知他們已經背離了生活的真正含義,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既然上天給了我們這樣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為何不多點童貞,去感受、接觸它呢?
有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他養了兩隻猴子,並把它們分開飼養。
他把一隻長年關在一個籠子裏,除了給它食物外,並不給它別的什麼自由和接觸。
這隻猴子從沒有接觸過別的動物,所以表現得鬱鬱寡歡,整天無精打采的,到後來,當它到了青春期時,科學家把一隻異性的猴子給它放在一起,它卻表現得很是恐懼和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