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此路不通通彼路(2)(3 / 3)

“你要不聽我的勸告,這輩子你可有罪受了!”哥哥以教訓的口氣厲聲說道。

少年哥白尼斬釘截鐵地回答道:“我主意已定,什麼都不怕!”

第一架飛機的製造者蘭格力1930年作第一次飛行時,飛機掉到了水裏,四周充滿了譏笑聲。失敗的消息登在第二天美國各報上。但蘭格力不灰心,他相信毛病不在飛機,要求再試一試。然而第二次試飛,由於一根繩子掛著了飛機的尾巴,飛機倒衝入水裏,蘭格力本人幾乎摔死,飛機從水裏拖上來時早已破碎不堪。翌日一早,美國全國各報都嘲笑他是“傻子”,教會的牧師們認為這是褻瀆了上帝,說“如果上帝的意思是叫人飛的,早就會替人生兩個翅膀。”有些守舊的科學家也說,地心吸力是不能戰勝的。政府也斷然拒絕了他再次試飛的要求。盡管蘭格力是在譏諷中鬱悶死去,盡管他的飛機放在華盛頓的國立博物院之初仍被人圍觀和嘲笑,但正是這架飛機,帶著蘭格力的創造和意誌,被後人送上了天,從而圓了人在空中飛翔之夢。

但有時不可執迷太深,該撒手時請撒手。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事實上,撒手可以減輕一件事的麻煩和折磨,去做另一件更有意義的事。行就做,不行,該放就放,節省時間吧。

非洲土人抓狒狒有一絕招:故意讓躲在遠處的狒狒看見,將其愛吃的食物放進一個口小裏大的洞中。等人走遠,狒狒就歡蹦亂跳地來了,它將爪子伸進洞裏,緊緊抓住食物,但由於洞口很小,它的爪子握成拳後就無法從洞中抽出來了,這時人隻管不慌不忙地來收獲獵物,根本不用擔心它會跑掉,因為狒狒舍不得那些可口的食物,越是驚慌和急躁,就越是將食物提得越緊,爪子就越無法從洞中抽出。

聽說過這個故事的朋友都大呼“妙”!——此招妙就妙在人將自己的心理推及到了類人的動物。其實,狒狒們隻要稍一撒手就可以溜之大吉,可它們偏偏不!就在這一點上,說拂拂類人,亦可說人類狒狒。狒狒的舉止大都是無意識的本能,由不得它,而人如果像狒狒一般見利而不見害地死不撒手,那隻能怪他利令智昏或執迷不悟。

失戀者隻要肯對拋棄自己的戀人撒手,何至於把自己弄得失魂落魄、心灰意冷?失業者隻要肯對頭腦中僵化的擇業觀撒手,何至於整天萎靡不振、怨天尤人?賭徒隻要肯對僥幸心理撒手,何至於血本無歸、傾家蕩產?癮君子隻要肯對海洛因撒手,何至於如行屍走肉、渾噩一生?貪贓枉法者隻要肯對一個“錢”字撒手,又何至於入獄甚至搭上卿卿性命?……

有句老話:退一步,海闊天空。那就退上一步又如何?時機成熟,“卷土重來”何嚐不是上策呢?

八、逆反思維譜新曲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任何問題的產生和解決,都要依賴於一定的內外因條件的製約。內外因條件的相互製約與改變,必然會引起事物結果的相應改變。

我國宋朝時的潭州城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個非常闊綽的財主姓魏,他有一個寶貝兒子。一次他兒子見鄰居的孩子用魚鉤引釣小雞的遊戲非常有趣,便學著小雞的樣子用嘴去叼魚鉤。可一不小心,魚鉤卡在了他的喉嚨裏。這下可急壞了他的家人,大夫們看後均束手無策,一時間魏家慌了神。

後來經人介紹,請來一位姓莫的經驗豐富的老人。莫老人叫魏家準備了一個蠶繭、一串佛珠和一些豬油。他先將蠶繭剪下一塊,搓軟並注了豬油,然後在蠶繭上開了一個小孔,用小孩嘴邊留下的魚鉤線把它穿上,命令小孩張開嘴,將蠶繭塞入小孩口中,緊接著如法炮製,將佛珠依線穿上,令孩子吞下,這樣串緊的佛珠如一條硬棒,直抵喉中的魚鉤,莫老人用力向下一按佛珠,魚鉤便從喉嚨處退了下來,因塗了豬油的蠶繭已將魚鉤緊緊地包住,莫老人便輕輕地順利地將魚鉤從孩子的喉部提了上來,眾人見了,無不驚歎稱奇。

從喉嚨裏取出魚鉤,一般人都會想到往上提這個想法,但往上提勢必會刺破孩子的咽喉。而莫老人先用蠶繭裹魚鉤,然後“向下按”,把魚鉤輕輕地從喉部退下,再將它順利地“提出來”,解決了別人未能解決的問題。

將事物的依存條件倒過來想,從而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國外也屢見不鮮。

島國日本兵庫縣有個叫因波的小村子,在已經非常富足的日本,是個非常貧窮的地方。

因為村子土地貧脊,什麼出產都沒有,加上交通閉塞,既不通鐵路,又不通公路,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