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村裏的人都想盡快地擺脫貧困,但誰也沒有致富的法子。為此,他們從首都東京請來了一位專家,幫助他們來出點子。
專家從左到右,從東到西對全村進行了實地考察,按照“要想出售得多,才能換回得多”的順著想的思路思考,卻怎麼也想不出一個切實有效的良方來。出售什麼?村裏什麼都沒有,搞旅遊開發吧,又沒有任何景點可供遊人遊覽,有的,隻是徹頭徹尾,實實在在的窮。窮——對了,何不從它入手,專家靈機一動。於是他向村民提出:你們要想富起來,又沒什麼產品和可利用資源可供出售,那就隻有出售你們的貧窮和落後。從現在起,你們就不要再住房子了,要住到樹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了,要披樹葉穿獸皮,像幾千年前的老祖宗那樣生活。這樣城裏人就會來參觀旅遊,你們的日子就會富裕起來。
“太荒唐可笑了!”村民們大惑不解。
經專家的一再解釋、說服,大家才勉強同意一試。
後來,經過媒體和記者的報道宣傳,這個小村很快便引來了無數的好奇者,一來二去,村裏真的富了起來。
這位專家的致富思路,聽起來非常離奇,但實際上卻非常簡單,他不過是把致使村子落後的原因:“無人關心”和“無人幫助”,倒過來想,將它顛倒過來變成“眾人矚目”和“眾人支援”而已。也就是這看似簡單的顛倒,竟然能解決了“村裏真的富了起來”這個大問題。
任何事物,隨著矛盾的主觀與客觀的製約轉化,也必定會給結果帶來變化,可謂物極必反,“順著”不能化解的矛盾,也許在“倒過來”時就能迎刃而解了。
九、變不利為有利
事物的普遍存在,並不是孤立的。事物間都存在各種各樣的作用。既可以起正方麵作用,也可以起反方麵作用。事物和人的關係也是如此,此時是有利作用,彼時可能就是不利作用。
人們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往往能使事物的性質、特點發生改變,從而起到同原有作用正好相反的作用,比如把對人不利的作用轉變為對人有利的作用,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避害趨利。
下麵是兩個這方麵的例子。
格德約是加拿大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一天,他不小心碰翻了一個瓶子,瓶子裏裝的液體淹濕了桌上一份正待複印的文件。文件非常重要。
格德約很著急,心想這下可闖禍了,文件上的文字可能看不清了。
他趕緊抓起文件來仔細察看,結果讓他暗自慶幸,文件上被液體浸染的部分,其字跡依然清晰可見。太出人意料了。
當他拿去複印時,又一個意外情況出現了,複印出來的文件,被液體汙染本來清晰的那部分,竟變成了一團黑斑。不由得他轉喜為憂。
為了消除文件上的黑斑,他絞盡腦汁也一籌莫展。
突然,頭腦中冒出一個針對“液體”與“黑斑”倒過來想的念頭。自從複印機被發明以來,人們不常為文件被盜印而大傷腦筋嗎?為什麼不以這種“液體”為基礎,化其不利為有利,而研製一種能防止盜印的特殊液體呢?
格德約利用這種逆向思維,經過一段艱苦努力,最終把這種產品研製成功,但他最後推向市場的不是液體,而是一種深紅色的影印紙,並且銷路很好。
上麵是將“作用顛倒”用於科研方麵的例子,下麵是它作用於人的故事。
在過去,中國的公安局也好,外國的警察局也罷,抓到了盜竊汽車的慣偷後,一般都是采用監禁的辦法,不讓他們的偷車技術再發揮作用。
國外某地的一個警察局,有一次抓到了一個專門偷汽車的大盜。據說此人18歲開始偷汽車,一般的高級汽車到了他的手中,最多1分鍾就能偷走。他偷過的汽車總價值已達5億元以上,也因此成了警察局的常客,11次“進宮”。
對於這樣一個慣盜,警察局長認為,讓他這麼“高超”、“精湛”的技術閑置不用或永遠消失,未免“可惜”,經過一番慎重考慮,這位局長動了惻隱之心,想出了一個發揮他偷車特長的辦法:聘請他擔任該局的“汽車防盜技術指導”,並成立一個技術小組,專門揚長避短研製汽車防盜設備。
果然,經過他的指導而研製出的汽車防盜設備,質量非常過關,效益也相當可觀。
當然,這個慣盜也終於改造成了一個能將其“特長”服務於社會的守法公民。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用我解釋,大家也知道它的含義。同樣,從文件上出現“黑斑”這件讓人“闖禍”的事上,格德約並沒有垂頭喪氣,而是馬上轉變思維,變不利為有利,開始著手發明防止盜印的影印紙;警察局長“動惻隱之心”,利用小偷慣盜的“特長”,使其成為“守法公民”,都是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對事物發生作用的方向發生改變,從而帶動事物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此,通過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矛盾的性質、特點發生改變而起到同原作用相反的作用,或使它對人們的不利作用變為有利作用,這其中的差距用天壤之別來形容,當不為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