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陰暗與光明的抉擇(1)(1 / 3)

人生之路,無需苛求。隻要你邁步,路就會在你腳下延伸;隻要你揚帆,便會八麵來風。隻有啟程,才能到達理想的目的地;隻有拚搏,才能獲得輝煌的成功;隻有播種,才會有收獲;隻有拚搏,才能品味幸福的人生。

生命渴望的遠方,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選定的目標和理想。超越自我的過程就是創造的過程。人活在世上,不能隻貪圖安逸享受。隻有努力創造,全力拚搏,拚命超越,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尋到自己的位置,使生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要超越,就要先認識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點,克服懶惰、虛榮、固執、懦弱、嫉妒等陋習。這樣,就朝成功邁出了第一步。不了解自己,是人生最大的不幸;解剖自己,則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感悟自己,就獲得人生的默契,一次次地反省自己,自己是最好的知己;在絕望的深淵裏,一次次地拯救自己,自己是萬能的上帝。自暴自棄,自己便是自己的奴隸;自強自立,自已就是自己的安琪兒。超越自己,才不失為一份堅毅;完善自己,生命就會擁有更絢爛的美麗。

一、摒棄自大

與自卑正好相反,什麼時候都把自己看得最重要,什麼事情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而且有時還刻意地去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這種心理就是自高自大。中國的老祖宗在造字的時候也確實動了心思,“自大加一點”就是“臭”,非常形象地道出了這種心理所導致的惡果。

“驕兵必敗”的格言盡人皆知,但每一時代,重蹈覆轍者還是大有人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風雲人物——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其70歲以前可謂是一位功勳卓著的“常勝將軍”。他1930年便是美軍曆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二次大戰期間,他以極小的代價一舉拿下了多羅島。在攻占了呂寧島後,他沒有得到上級授權,又攻取了其他島嶼。戰後,他以“盟軍最高司令官”名義執行美國單獨占領日本的任務。他又超越軍事長官的權限,插手日本的社會和經濟改革。美國總統羅斯福、杜魯門對他的自行其是非常不滿,但又無可奈何。

1950年麥克阿瑟又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指揮侵朝戰爭。仁川登陸戰,他暫時扭轉了美軍初期的敗局,將朝鮮人民軍一截為二,然後他長驅直入抵達鴨綠江邊。一連串進攻和冒險的勝利,使這位將軍頭腦發昏,“自我”膨脹起來,他自認為打遍天下無敵手,竟派兵轟炸我東北城市,在海上炮擊我商船,直接威脅我國的安全。中國政府一再提出警告,但麥克阿瑟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認為中國人民是不敢也無力參戰的。狂妄自大使他完全無視中朝人民不屈的尊嚴和反侵略的巨大潛力。

10月15日,麥克阿瑟躊躇滿誌地在威克島向杜魯門保證“朝鮮戰爭是贏定了”。並說:“中國共產黨不會進攻。”“在南北朝鮮,抵抗都會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結束。”這樣,就能夠在聖誕節前把第8集團軍撤回日本。

而事實給了麥克阿瑟極大的嘲諷。中國人民解放軍10月19日就到了朝鮮。從1950年10月25日起於1951年4月,經過四次戰役的較量,麥克阿瑟損兵折將,從鴨綠江一路退到三八線一帶,其人員傷亡慘重,引起國內震動。美國9個師陷在朝鮮,天天被消耗,而美國的戰略中心歐洲隻剩下36個師。美國的西歐盟友擔心西歐常規防禦力量不足,會給蘇聯的進攻造成可乘之機。他們對美國施加壓力,說美國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杜魯門為了在朝鮮脫身,通知麥克阿瑟尋求和平計劃。麥克阿瑟不服氣。他為了破壞可能停戰談判的氣氛,擅自發表一個恫嚇中國的聲明。說:“敵方現在一定痛苦地知道,聯合國如果決定放棄把戰爭限於朝鮮境內的努力,而擴大我們的軍事行動到中國的沿海地區和內地基地,這就使中國遭受軍事上即將崩潰的危險。”在恫嚇一通以後,聲明在末尾寫道:“我準備隨時在戰地和敵方部隊的總司令舉行會議,認真努力尋求不必再流血而可以實現聯合國在朝鮮的目標的軍事手段,這些目標是任何國家不能有理由反對的。”

這個吹牛加挑釁的聲明發出後,英法兩國政府令其駐華盛頓大使提出非正式抗議:“抗議麥克阿瑟將軍逾越他目前作為聯合國朝鮮司令官的權限而發表的聲明。”

杜魯門得知麥克阿瑟的聲明,氣得“嘴唇發白”。

4月21日淩晨,杜魯門宣布撤銷麥克阿瑟的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遠東總司令、美國遠東陸軍總司令四項職務。這個消息是別人從廣播裏聽到後告訴麥克阿瑟的,他自己在回憶錄裏說:“沒有一個辦公聽差,沒有一個打雜女工,沒有隨便哪一個仆人會這樣無情地不顧起碼的體麵被解雇。”

某一時某一事的成功和勝利容易引起自滿自大,自滿自大會帶來消極後果,輕則阻礙進步,重則導致失敗垮台。“勝易驕,驕必敗,”這是萬古常新的真理。

二、嫉妒是一種無能的競爭

嫉妒比自卑和自高自大要可怕得多。它從心底一出發,就像一條毒蛇一樣吐著紅色信子,所及之處總使別人致傷致殘,甚至致死,這種可怕的心理就是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