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初年,二十出頭的禰衡初遊許昌。當時許昌是漢王朝的都城,名流雲集,司馬朗、荀緒、趙稚等人都是當世名士。有人勸禰衡結交司馬朗等人。禰衡說:“我怎能跟殺豬、賣酒的在一起。”勸他參拜荀緒、趙稚,他回答道:“荀某白長一副好相貌,如果吊喪,可借他的麵孔用一下;趙某是酒囊飯袋,隻好叫他看守廚房。這位才子唯獨與少府孔融、主薄楊修意氣相投,對人說:“孔文舉是我大兒,楊德祖是我小兒,其餘碌碌之輩,不值一提。”由此可見他何等狂傲。
獻帝初年間,孔融上書薦舉禰衡,大將軍曹操有召見之意。禰衡看不起曹操,抱病不往,還口出不遜之言。曹操求才心切,為了收買人心,還是給他封了個擊鼓小吏的官,借以羞辱他。一天,曹操大會賓客,命禰衡穿戴鼓吏衣帽當眾擊鼓為樂,禰衡竟在大庭廣眾之中脫光衣服,赤身露體,使賓主討了場沒趣。
曹操恨禰衡入骨,但又不願因殺他而壞自己的名聲。便把禰衡送給荊州牧劉表。禰衡替劉表掌管文書,頗為賣力,但不久便因倔傲無禮而得罪眾人。劉表也聰明,把他打發到江夏太守黃祖那裏去。禰衡為黃祖掌書記,起初幹得也不錯,後來黃祖在戰船上設宴,禰衡說話無禮受到黃祖嗬斥,禰衡竟頂嘴罵道:“死老頭,你少羅嗦!”黃祖急性子,盛怒之下把他殺了。其時,禰衡僅26歲。
禰衡文才頗高,桀驁不馴,本有一技之長,受人尊重。但是禰衡沒有因為這一技之長而受惠於世。他恃一點文墨才氣而輕看天下。無端衝撞權勢人物,最後因狂縱而被人宰殺。
有些人容易犯“井底之蛙綜合症”。在他們眼裏隻有頭頂上那一小方天空,而那天空之下最偉大者,莫過於自己了。於是,便誌得意滿,唯我獨尊,其結果是可笑可悲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人都不應自滿自傲。更何況不了解世情,不知道自己的根底便自吹自擂,是很容易引起世人反感的,碰上那手握重權的統治者,一語不慎,還會惹來殺頭之禍,弄不好殃及家人。所以,做人定要有自知之明與知人之明,切莫夜郎自大,因不知道深淺進退而禍身。
這是造成一個人事業大起大落的缺點。這種人做的事太多,結果反而一事無成。
十一、一味固執必自斃
處在紛紜變幻的世界中,人應該有種權變的意識和手段,應該善於吸納他人的意見,這樣才會耳聰目明。但是,一些剛愎自用的人,往往不會聽取他人的意見,也無視客觀事物的情況和勢態,固執己見,自我封閉,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一己之見淩駕於其他事物之上,堅持錯誤和惡欲膨脹,隻管按自己的思路去行事,最終都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甚至走上絕路,往往還會牽連別人。
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國都,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汜南。在危急關頭,鄭國大夫燭之武充分利且秦晉之間的矛盾,用繩子捆了自己,在晚上偷偷去見秦穆公。燭之武慷慨陳詞,分析形勢,引用史事。骨子裏是為了保全鄭國,表麵上卻處處為秦國打算。秦穆公聽了很高興,便和鄭國訂立盟約,派杞子等人駐守鄭國,自己便撤兵回國了。
過了兩年多,晉文公一死,秦穆公野心勃勃,想夾鄭攻晉,禰霸中原。恰好這時候,杞子從鄭國派人報告秦穆公說:“鄭人叫我掌管北門的鑰匙。假如秘密派軍隊前來,就可以占領鄭國。”
秦穆公喜不自禁,拿這件事去征詢蹇叔的意見。不料蹇叔卻說:“使軍隊受到很大消耗去襲擊遠方的國家,我沒有聽說過。行軍疲勞,力量消耗,遠方的國家已有防備,秦軍勞苦了而毫無所得,士兵就會產生叛逆作亂的心思。再說行軍千裏,哪個不知道呢?”
秦穆公利令智昏,根本聽不進蹇叔的意見,於是召見孟明、西乞、白乙叫他們從東門出兵。
蹇叔哭著說:“孟明啊,我看見軍隊出去卻見不到他們回來了!”秦穆公打發人對他說:“你知道什麼!你要是隻活到中壽就死掉,現在你墓上的樹木也有兩手合抱那麼粗了。”完全不把蹇叔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看待。
蹇叔的兒子參加了這支軍隊。蹇叔邊哭邊送他,說;“晉人必定有肴殳地攔擊秦軍,那裏有兩座大山:南邊的大山是夏代君王皋的墳墓;北邊的大山曾是周文王避風雨的地方。你必定死在這中間,我到那裏去收你的屍體吧!”
秦穆公固執己見,一意孤行,秦國的軍隊堅持向東進發。秦軍長途跋涉,鄭國早有覺察,秦軍偷襲鄭國不成,便滅了滑國回師。秦軍行至肴殳地,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遭到晉國的攔擊,秦軍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