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宗教】借助於有意識的人為力量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宗教。它是繼自然宗教之後在階級社會中出現的宗教。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社會力量對人們的壓迫。恩格斯指出,有些宗教之所以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多少是人工造成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28頁)階級社會中的一神教,由於剝削階級的利用和改造,在其創立和發展過程中,被人為的滲入許多虛構的東西。“天上”統一的神,無非是人間的統一的專製皇帝和他所代表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地位而虛構出來的。人為宗教一般都隻信仰和崇拜一個主宰一切、至高無上的造物主,都有自己的創始人、經典教義、教規禮儀、教會組織等。自發宗教並非絕無人為因素,它們在出現祭師後常難以避免有意識的斯騙,而有些人為宗教在初期也是自發形成的。關於“人為宗教”的概念揭示了在階級社會中宗教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社會根源和宗教的階級實質。
【啟示宗教】對稱於“自然宗教”,指自稱其教義來自神的啟示的宗教。啟示亦稱“天啟”,表示超感性地直接了解到真理,隻有物殊的人在神秘的狀態中才能達到這種境地。基督教神學認為,啟示的涵義為上帝直接向人顯示真理的行動,以及這種真理本身。它的教義來自神的啟示,故自稱為啟示宗教。後來西方有些宗教分類學家,鑒於猶太教、伊斯蘭教也自稱其教義來自神的啟示,遂將它們也歸入啟示宗教之列,以啟示宗教作為宗教分類學的述語之一。
【神】宗教信仰的主要觀念之一。它是宗教迷信所幻想的主宰物質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識的存在。神的觀念產生於願始社會,是人們不能理解和駕馭自然力量與社會力量時,這些力量以人格化的方式在人們頭腦中的虛幻反映。隨著社會結構和文化形式的發展變化,神的形象和類別也日益多樣化。神的數量經曆了多神、主神、一神的順序而趨於單一化,而神靈的功能和品位則由簡單趨向複雜,最後出現了由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及其下屬等級繁多的諸神所構成的天界體係。對神的敬仰和崇拜,是一切宗教唯心主義的核心。
【自然神】原始社會人們把不可理解和不能駕馭的自然體或自然力人格化而形成的神。認為自然物本身是具有生命和意誌的神靈,先是對特定的具體對象如河流、山嶽予以膜拜;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動、植物以及氣象、天體的依賴關係日益密切,相應地也把它們陸續加以神化;又隨著人們抽象能力的提高,便逐漸形成神靈獨立於具體特定自然物的觀念。各種動植物神和風雨日月之神都是自然神。
【社會神】人們將社會現象和社會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神。原始社會初期,社會結構簡單,當時的神靈觀念都是自然神。其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複雜化,人們也把各種社會力量認為是不可理解和不能駕馭的盲目力量,從而陸續出現了“命運神”、“愛情神”、“戰神”等。階級產生後,進而出現“財神”,“祿神”,以及民族和地域的守護神、不同行業的行業神等。即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各種神靈都具有社會功能而不再存在單純的自然神。
【擬人神】按照人類的形象和本性而設想的神。它並非泛指一切神靈,而是專指信仰宗教的人對神的設想加以完全擬人化的神。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所信奉的神,大都無全具有人的形象和本性。如古代埃及宗教中不少神的形象,頭部為動物,身體為人形;古代希臘宗教完全的擬人神外,頭或上身為人形,身體或上半部卻為動物。最早指出擬人神現象的,是古希臘哲學家色諾芬尼(約前565—約前473),他注意到不同種族的神靈,分別同本族人的形象一致。
【部落神】原始部落宗教所信奉的神靈。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神。它與部落的神話傳說密切相聯,有的把傳說中的部落共同始祖,作為部落的神加以供奉。
【民族神】指不同的民族宗教所信奉的神。它常與民族起源的神話傳說緊密相聯。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神靈。在人類曆史的發展中,隨著部落的相互融合,一些較大部落的原有的神常逐漸融合為一,或在其中逐漸形成一位或幾們主神。一些民族宗教隨著民族的消失而消失,而有些較重的民族神並不隨之立刻消失,它們常被吸收到更大範圍的宗教中而繼續流傳下去。
【崇拜】指人們所信奉的超自然體加以尊崇和敬拜。它是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崇拜的目的主要在於對所信奉對象進行感恩和祈求;為些而出現各種儀式,以及主持這種儀式的專職人員,如祭司、僧侶等。按照不同的崇拜對象,可對不同的宗教進行分類。如自然宗教有自然崇拜,部落宗教有圖騰崇拜,文明社會的宗教有偶像崇拜》神靈崇拜等。
【自然崇拜】自然宗教的基本表現形態。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視作具有生命、意誌以及偉大能力的對象而加以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當時人們尚未形成明確的超自然物觀念,但已開始具有將自然物和自然力超自然化的傾向。
【植物崇拜】自然崇拜的一種,認為某些植物有神靈而加以崇拜,始於後期自然宗教。它是進入農耕時期原始社會意識的反映。在很多初期農耕社會中都曾存在過對“穀靈”的崇拜。中國的瑤族和布朗族也分別具有對“穀神”和“穀魂”的信仰和祭祀儀式。對各種可結果實的樹的崇拜,也是如此。在許多原始社會的圖騰崇中,曾遍存在著把某種樹木花草視為同本族源有關的現象。
【動物崇拜】自然崇拜的一種,即將某些動物作為崇拜對象。它始於後期自然宗教,是狩獵時期原始社會意識的反映。在法國舊石器時代遺址洞穴中發現的半人半獸形狀的“獸主”像,在小亞西亞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發現原始祭台及壁畫中的雄牛和兀鷹,都顯示了動物崇拜的跡象。遊牧時代的動物崇拜有所發展。《聖經》中關於猶太人的先祖遊牧荒野時曾禱拜金牛犢的故事就是這種情況的反映。在文明社會中;動物崇拜仍有殘存,不少古代宗教和今存宗教中,都有敬拜神牛等傳統。
【圖騰崇拜】一定氏族認為一定種類的動物或自然物同本氏族有親屬或其他關係的信仰。是原始社會中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之一。產生的原因是在原始經濟(狩獵經濟、采集經濟)的條件下;除了知道血緣關係外,不知道還有其他的社會關係。“圖騰”為印第安語totem的音譯,有“親屬”和“標記”的含意。許多氏族社會的原始人都相信,各氏族分別源出於各種特定的物類,大多數為動物(如某種鳥、獸、魚等),其次為植物,少數也有其他物體。對於本氏族的圖騰物種常加以特殊愛護,被認為可得到保護與庇佑。圖騰本身大都並非崇拜的直接對象,按想象而刻製的“圖騰柱”亦僅作為氏族的標記而並不對之膜拜。圖騰往往為全氏族的忌物。圖騰崇拜曾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近代某些部落和氏族中仍然流行。
【天體崇拜】指把日月星辰諸天體視為神靈或神靈之居所而加以崇拜。它流行於古代宗教中,認為星辰位置的移動能影響人世間的風雲變幻,以至決定個人命運,故對之頂禮膜拜。天體崇拜一般認為始於遊牧時期,以太陽和太陽神為對象的崇拜在農耕時期得到普遍發展。對諸天體本身的崇拜,屬於自然崇拜和拜物教範疇;視天體為神靈居所,並以主宰天體的神靈作為崇拜的對象,已由自然崇拜進入拜神教的範疇。
【祖先崇拜】對先祖亡靈的崇拜。遠古人類的墓葬表明,在原始社會後期,已有人“死後仍繼續過著一定生活”的觀念。但不少宗教學家指出,人死後“其靈魂仍需活人給予照料”的觀念,並不一定表明人們以死者亡靈作為可以賜福禳災的對象而加以崇拜。後者才具有宗教性質;前者則在準宗教現象的法術中存在,。嚴格意義的祖先崇拜是指對先祖亡靈尊崇,並認為他們有能力對兒孫保佑賜福。一般認為祖先崇拜始於原始社會後期家庭製形成後,並在奴隸製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宗法體製下得到充分發展。
【偶像崇拜】指對所信奉的神靈塑像加以崇拜。在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中所發現的一些雕像,可能是最早的神靈偶像。偶像崇拜大規模的發展,始於原始社會後期。其特征是:認為各個神靈都有各自的具體形象,因而須為各神靈分別塑造各不相同的偶像,所塑偶像的造型並非神靈本身;但當偶像製成後,便由神附於其身,偶像即與神本身一樣成為神靈。
【神學】一種用神秘主義的哲學來論證宗教教義的偽科學。狹義專指基督教神學,即基督教論證上帝的存在和本質,研究教義和教規的學說。“神學”這一名詞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他用神創造世界和靈魂不死的宗教學說宣揚唯心主義。在中世紀的歐洲,意識形態的一切形式都被合並到神學中去,哲學變成“神學的婢女”,神學是基督教教義的總稱。十三世紀,經院哲學的主要代表托馬斯·阿奎那及其主要著作《神學大全》就是神學體係的集大成者。在資本主義時代,神學成了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家對抗唯物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手段。神學是科學的敵人,它企圖給宗教以科學的外貌,把宗教和科學調和起來。恩格斯指出:“神學的實質,特別在我們這個時代,就是調和和掩蓋絕對對立的兩極”,是“一切謊話和偽善的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