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神論】認為物質世界以外存在著超自然和超社會的力量,即神是世界主宰的唯心主義學說。同無神論對立。它是一切宗教信仰的理論根據。有神論的思想萌牙於原始社會。由於當時生產力極端低下,人們把許多自然力量和自然現象神秘化、人格化,形成了原始的“神”。原始社會末期,隨著剝削和階級的出現,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離,開始形成了有神論。有神論從多神論發展成為一神論,由氏族神、部落神逐步發展為民族神和世界神。在階級社會中,有神論一般是剝削階級用來麻醉人民的工具。

【神智學】泛指凡主張通過同彼岸世界的直接聯係來認識神的神秘主義學說。如新柏拉圖主義宣稱,人通過直覺的沉思冥想可達到人神合而為一;諾斯替教派認為隻有領悟神的“諾斯”(意為真知),才能使靈魂得救;中世紀德意誌神學家和神秘主義哲學家愛克哈特主張人的靈魂與神性相通,人通過自己的靈性可與上帝合而為一。在中世紀,這種神秘主義學說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中有廣泛傳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指十九世紀末由俄國貴族布拉瓦茨卡婭和美國軍官奧爾考特創立的神智學說,還創辦《神智學家》雜誌,著有《神智學鎖角》、《神智學、宗教和玄秘學》等書,鼓吹通過“修行”、“斷念”、“淨化”等神秘活動與“神明”相交往。

【宿命論】一種宗教和唯心主義的學說。認為是由命運即某種不可避免的力量決定著人們的生死禍福和曆史的發展,否認人在曆史活動中有任何能動的創造作用;宣揚人們在命運麵前是無能為力的,應把希望寄托在幸運的偶然性上,一切聽從命運的支配,不必做改變現實的任何努力。中國儒家提出的“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之說,古希臘羅馬斯多慕派提出的“順就自然”、“服從命運”等主張,都是宿命論的觀點。一切宗教神學都主張宿命論的人生觀和曆史觀。

【唯靈論】一種認為精神或心靈統治著世界的宗教和唯心主義學說。它認為精神或心靈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質,是唯一的實體,自然界的各種事物隻是心靈的附屬物和產品,是靈魂的顯現和外化。唯靈論宣稱,世界萬物都是有靈魂的,地球有“地球靈魂”,世界有“世界靈魂”,而所謂的“世界靈魂”就是上帝,世界的統一就統一在上帝這個大靈魂之中。這種相信人體內有靈魂的觀念,是在蒙昧時代產生的,階級社會產生以後,它被剝削階級所利用,把它炮製成唯靈論。它最初出現於德國,後來流傳到英、法等國。現代唯靈論者打著科學實驗的幌子,歪曲自然科學成果,采用神秘主義的摧眠術、顱相學、降神術和精神感應術等手段,企圖證明神和靈魂的存在。如英國的心理學家華德,自然科學家華菜士、克魯克斯等人,就是典型代表。他們反對自然科學中的理論思維,妄圖通過各種迷信手段證明上帝存在,以此來反對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恩格斯曾寫論文《神靈世界的自然科學》予以批判。

【萬物有靈論】亦稱“泛靈論”。一種認為自然界的各種事物都具有靈性的觀念,是宗教和唯心主義哲學最初形態之一。它形成於原始社會時期,基本原因是生產力水平的極端低下,以及由此而來的知識貧乏和沒有力量同自然搏鬥。因此,人們對自然界的許多災害的來源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更無抵抗能力,便把它看成超自然的力量的作用。泛靈論認為山有山神,樹有樹精,風有風神,雷有雷神,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精靈,都為各種精靈所控製。拜物教,以及關於木石鳥獸“成精”的迷信觀念,也是萬物有靈論的不同表現形式。

【泛神論】一種把神融合在自然界中的哲學觀點。宣稱神即自然界,神就存在於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並沒有什麼超自然的主宰或精神力量。泛神論早在古代就廣泛流傳。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特別流行於西歐,代表人物有魯諾、斯賓諾莎等。布魯諾認為“自然界是萬物之神”。斯賓諾莎把自然界和神相提並論,說“上帝就是自然界”。泛神論在當時曾是折學擺脫神學束縛而宣傳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一種形式,但它的唯物主義是不穩底的。現代有些資產階級哲學家則利用“神即自然,自然即神”的觀點,把泛神論變成一種主張世界存在於神中的唯心主義理論。

【信仰主義】亦稱“僧侶主義”,是宗教唯心主義的表現形式之一。它把宗教信仰置於科學知識之上,認為對神的絕對信仰就是真理,主張信仰高於理性,信仰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否認人類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現代信仰主義者竭力調和科不和宗教之間的矛盾,用歪曲科學知識的手段為宗教信仰尋找理由,並鼓吹宗教和科學可以長期共存,為宗教神學服務。

【自然神論】又譯“理神論”,是一種舊的哲學學說。認為上帝是非人格化的神,它創造世界和自然規律後就再不幹預世界上的事,任由世界按自身規律運動。自然神論提倡以理性為基礎的“自然宗教”,反對以神的啟示為基礎的傳統基督教的教義,但又把自然界的規律和秩序說成是上帝的巧妙安排。自然神論產生於十七到十八世紀西歐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是資產階級從理性主義出發,反封建、反正統宗教的理論武器。代表人物有英國的赫伯特、洛克、考爾德、柯林斯、哈特來、普利斯特列,法國的伏爾泰、盧梭等。馬克思在《神聖家族》中提出:“自然神論——至少對唯物主義來說——不過是擺脫宗教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罷了”

【神秘主義】宗教唯心主義世界觀的一種形式,主張人同神可以在精神上直接交往,從中領悟到世界的秘密。它強調通過神的啟示來直覺認識上帝。古代和中世紀的許多唯心主義哲學往往具有神秘主義的成分。任何宗教神學都包含著神秘主義。中世紀基督教等宗教中出現過神秘主義的“異端”派別,它在反對正統派神學和教會的權威鬥爭中,在有限的圍內起過積極作用。但神秘主義被統治階級引入官方神學後,就成為更加荒誕和信仰主義。現代資產階級國家中的某些哲學家就公開走向神秘主義的道路。神秘主義也成了現代資產階級的一種文藝傾向,它否認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強調表現人們難以捉摸的、超自然的幻覺。象征主義的詩歌、頹廢主義的繪畫、印象主義的音樂中都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神秘主義是反理性的,與科學不相容的。

【造神說】俄國的一種宗教哲學思潮。1905—1907年革命失敗後,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內一部分離開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中流行。其著名代表人物是盧那察爾斯基、馬劄羅夫、尤什凱維奇等人。他們對革命前途喪失信心,宣傳要把社會主義同宗教結合起來,創立所謂的無神論的“社會主義宗教”,把馬克思主義當作一種引導人們走向新生活道路的宗教體係來看待。造神說還把宗教看作道德和美學的理想,認為宗教感情是人類固有的永恒感情,宣稱隻有宗教才是社會主義的組織力量。對這種社會思潮,列寧和普列僅諾夫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列寧指出,造神說和尋神說在思想上是一脈相承的,“無論在歐洲或者在俄國,任何捍衛或庇護神的觀念的行為(甚至是最巧妙的、最善意的)都是庇護反動派的行為。”

【尋神說】俄國二十世紀初的一種宗教哲學思潮。1905—1907年革命失敗後,在一部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中流行。代表人物有哲學家別爾加也夫(1874—1948)、經濟學家和哲學家布爾加可夫(1871—1844)、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1866—1940)等。他們認為生活的目的就是尋神,隻有在人的心靈中才能找到神;曆史的使命就是使人類變成神,也就是創立神化的人類,創立在宗教基礎上的社會組織。認為俄國真正的精神複興和社會複興無需通過社會變革來完成,而是在正確理解“新的”基督教的基礎上便可完成。這種“新的”基督教思想不僅應在彼岸世界實現,而且也應在地球上實現。認為隻有順從、愛和忍耐才能達到神的王國,天啟是獲得真理的最可靠的方法。尋神說以尋求所謂的“新的”、“真正的”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的學說相對抗。尋神說同俄國當時的頹廢派和象征主義文學有密切聯係,這種思潮曾在彼得堡的宗教哲學學會中得到廣泛討論和傳播,也表現在尋神派所辦的《新路》和《生活問題》雜誌中。1912年俄國革命的高漲使尋神說遭到破產。列寧和普列漢諾夫對尋神說實質進行過揭露和批判,認為它是以新的方式在人民中鞏固宗教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