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保護·寬容

英國教育家、思想家路克指出:“對兒童進行教育,最容易最簡明而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是應該避免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眼前。”看書、模仿,符合兒童的天性,後進生同樣不例外。根據這一特點我們組織學生開展獻書活動,發動學生人人為班級、為學校獻書。不到一個星期,全班59名學生獻了500多本課外讀物,健全了班級圖書角。要求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多讀書,讀好書,找榜樣,學做人。並且結合讀好書,開展一些輔助活動。如:英雄故事會、“榜樣在我們心中”主題中隊會、朗誦比賽、學榜樣演講會等。這樣,看好書和好書交朋友蔚然成風。

保護羞恥心是一種社會道德情感。有了羞恥心就能自尊、自重、自愛。保護後進生的羞恥心,是提高他們自我教育、自我批評、自我評價能力的有效方法。

寬容是中國人民的一種美德。教師寬容學生可以緩和、調解師生之間的緊張局麵,可以使學生的“反抗精神”轉變成對老師的信任態度。教育後進生過程中,適當寬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