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轉化後進生的10字方針(1 / 1)

科學轉化後進生的10字方針

轉化後進生的問題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經過20多年的後進生工作實踐和探索,我們認為,轉化後進生應在“重、更、愛、助、導、找、激、提、建、堅”10字上下功夫。

重:重點抓轉化後進生管理,把這項工作列入學校重要的工作議程,建立和完善後進生管理製度,做到科學管理,把責任落實到每一位教師,將轉變後進生的工作納入學校的目標量化管理,做到開學有計劃、有措施,期中有檢查,期末有總結,並將轉化後進生工作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條件之一。

更: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對後進生分類教育,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平時深入了解學生,抓住時機,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吸引後進生,使後進生學有信心,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振作起來。在課堂提問時特殊照顧後進生,給後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在作業布置上,也要分層次,使其嚐到學習的甜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愛:用愛的力量揚起學生前進的風帆。“愛護學生,望其成功”是教師角色心理的基本特征之一。得不到師愛的學生會和得不到母愛的孩子一樣感到委屈。因此,教師要善於和學生交朋友,關心愛護學生,建立融洽、新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消除後進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隻有教育入情才能入理,隻有感化才能轉化。教師要把握時機,選擇恰當的情感教育手段實施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助:後進生在轉化的過程中,往往困難重重,有畏難情緒,要做耐心細致的思想轉化工作,要反複抓,抓反複。特別是班主任不但自己要幫到底,而且還要善於利用集體力量和工作契機,對後進生進行優化組合,開展“一幫一,一對紅”的活動。使後進生不產生自卑感和孤獨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以利於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導:認識是理解的基礎,也是因材施教、對症下藥的前提。對後進生,不能隻在“差”字上打轉,要正確認識學生,要對他們的學習習慣、生活環境、成長過程、父母期望程度等有所了解,查清“差”的原因。現實生活中,能比較正確認識後進生的教師為數不少,但能引導後進生正確認識自我的卻為數不多。做後進生工作,重要的是後者。認識是引導的基礎,引導才是轉化的手段。後進生不管是中學的還是小學的,從主觀角度去審視他們,都會發現一種扭曲的變態心理。對這種變態,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後進生不能自知,更不能自拔,特別是在頭腦裏形成錯誤思想定勢的後進生,帶著有色眼鏡看社會、看人生,很多正確的批評、幫助,都會在他們的思維中得出本末倒置的結論。作為教師,如果不能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轉化將成為空話。要做好這項工作,教師應該經常幫助他們解剖自我,讓學生站在一個製高點來審視自己,以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產生自我轉化的內動力。

找:後進生有閃光點,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要善於尋找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後進生的進步就要及時公開表揚,盡量創造使其表現閃光點的條件,或者有目的地幫助後進生創造閃光點。特別在課堂上要鼓勵後進生發言,並給以充分肯定,促使其積極思維,日有所進,從點滴的成功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激:一個人的成長,榜樣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對後進生中進步快、某一方麵表現突出者,要表揚鼓勵,可照像上光榮榜,還可以在學校表彰,這樣使後進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促使更多的後進生在見賢思齊中共同進步,同時也覺得自己的前途光明。

提:實行班幹部輪換製,讓後進生有機會提升當班幹部,通過管理別人,來約束自己。提拔後進生當幹部,發揮他們的長處,既有利於班集體建設,也是轉化後進生的有效途徑。但是選用後進生,一定要注意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後進生被選用,一般都會產生比較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動力來自榮譽感、責任感和新鮮感,這“三感”產生的變化並沒有在根本上改變後進生的劣根性。因此,它產生的變化效應是短暫的,如果對這一點沒有清醒的認識,選用後進生最終很可能使班主任陷入被動難堪的局麵。要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最好的方法是把他們推到矛盾的焦點上去敲打。例如,班級同學出現矛盾,讓他去參與處理,一旦站在執法者的地位,他們的頭腦必然進行深層思考,在解剖別人時進行深刻的自我教育。如果此時教師能及時點撥,則效果更好。

建:建立轉化後進生家、校同步教育聯係檔案,學校可一周或兩周填寫一次,把學生在校內外的學習及思想品德表現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便於對症下藥,雙方配合教育。

堅:轉化後進生難,常常會出現反複。因此,我們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束之以規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導之以行、持之以恒。要有堅定的信心,將師愛的種子播入學生心田,讓它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