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教育藝術促進後進生轉化(1 / 1)

優化教育藝術促進後進生轉化

十七八歲的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形成的年齡,學生的素質、習慣對將來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優等生和後進生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們之間是相互轉化的,處在運動之中的。後進生的轉化過程,就其本質來說是克服其在較長時間內形成的不良習慣、形成優良品質的過程。

全麵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理解後進生,優化教育藝術,轉化工作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循循善誘,重建學生的自信心

因自信心不足,意誌不堅而經常失敗是後進生的通病。我們的觀念是:“不但要愛學生,重要的是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協助後進生正確認識麵臨的失敗,並能向好的方麵轉化。

我們經常采用“一分鍾教育法”。所謂“一分鍾教育法,”就是用“一分鍾目標”、“一分鍾讚賞”和“一分鍾責罰”的方法教育學生。“一分鍾目標”即製定一分鍾就能完成的目標,定目標時向學生講明兩點:(1)教師與學生有共同的目標。(2)在校期間要養成一個現在、將來都必需的良好品質習慣。給予學生以無限的期待,把教師的期望轉化為學生的近期奮鬥目標。“一分鍾讚賞”,即對實施計劃中學生的微小進步,在適當的場合,給予恰如其分的“一分鍾讚賞”,直至獎賞。“一分鍾責罰”就是對個別不能按照共同協議辦事的學生,事先告訴他們,行為不被接受時,我們就會用毫不含糊的語言加以“一分鍾責罰”。促使其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容易獲得成功,在其心靈深處激起繼續進取的信心,如差距大,就須重新製定目標,再實施。

(二)發掘“閃光點”,引起心靈的共鳴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人們的重視和理解,特別是後進生,他們是多麼渴望受到公正的評價,一旦他們的“閃光點”被發掘,將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三)因勢利導,寓教於活動之中

有效的思想教育,往往依賴集體而存在,在潛移默化中見效。

青少年精力充沛,充滿活力,渾身有用不完的能量,特別是後進生,不知何時會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一點是很明確的——需要活動。所以我們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加以引導,寓教於活動之中,使學生的正常願望得到滿足,又在活動中真正受到教育。

活動加深了師生的感情和集體主義精神。後進生在活動中受到了鍛煉,得到了提高,同學們更愛這個集體了。

此外,我們經常組織演講比賽、聯歡會,建立小足球隊。足球隊取得了市技工學校比賽的第二名。

(四)保留學生顏麵,促其在自省中明理

後進生的自尊心特別強,用給予顏麵的方式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就會事倍功半。

總之,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工作,需要反複抓,抓反複,須開成一個以“多數人來做少數人工作的良好外部環境”,當然主要靠“園丁”的辛勤耕耘。同時,須根據學生的個性、氣質、興趣、愛好因材施教,用愛去撞擊學生的心靈,真心實意幫助學生,讓其享受勝利的喜悅,重振自信心,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