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後進生的“五戒”(1 / 1)

幫助後進生的“五戒”

與把握轉化時機我們在對後進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過程中,方式方法上要注意藝術性。要使學生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就要做到五個“戒”。

一戒侮辱人格在與後進生相處、談話時,要從感情、態度、語言、表情等各個方麵,充分表現出對他們的信任和尊重,力戒帶有諷刺挖苦和侮辱人格的言行。

二戒“群起而攻之”一般說來,對於後進生的情況,不少教師都是有所了解的。因此一個教師在找後進生談話時,其他教師往往在旁邊“幫腔”,數落他的“罪狀”,形成“群起而攻之”的局麵。事實上這會給學生造成反感,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三戒主觀武斷對學生的教育必須實事求是,對後進生更應如此。因為後進生由於平時在師生中往往難以得到應有的信任和尊重,而對別人的情感反應極為敏感。所以,教師在處理後進生的問題時,更要冷靜、細心、耐心,要全麵了解情況,看其發展,力戒偏聽偏信、主觀武斷、小題大做。

四戒動輒向家長告狀對後進生教育須加強與家長的聯係,但一味地采用告狀式的方法會引起師生對立。因為家長的文化水平、思想修養有較大的差異,其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所以,當發現問題時,班主任要妥善處理,看其發展或認識態度。有時“冷處理”往往優於“熱處理”。

五戒不適當的公開批評在批評後進生時要認真核對事實,注意語言分寸和場合,做好“善後”工作,進一步鞏固批評的效果。力戒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公開點名批評。

給後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是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的有效途徑。後進生蘊藏著上進心,渴望得到尊重,渴望成為一名好學生,抬起頭來走路,這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潛在的力量。給後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正是使這種內在的可能性變成現實,推動他們前進的重要步驟。可供我們教師把握的轉化時機大致有以下一些。

初見端倪時在後進生的思想行為向好的方麵轉化時,哪怕是剛閃現的一點點火花,我們教師都應以極大的熱情給予及時恰當的肯定和鼓勵,再趁機積極引導;另一方麵是當後進生的不良思想行為正在萌發或剛露頭時,教育者應以敏銳的洞察力及時製止他們的舉動,從關心愛護出發,給他們分析原因和利弊,將他們的不良行為抑製在萌發狀態。這就是注意杜絕後進生不良思想行為的量的積累,以防止引起質變。

環境轉換時當後進生降級換班或轉學,或換班主任乃至調換科任老師時,他們對新的環境或新的科任老師、新的班主任,往往會產生一種期望感。這時,教育者應以誠相待,解除他們的思想顧慮,使他們在新的環境中形成新的心理平衡,萌發出新的需求,從而產生良好行為。

情緒波動時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已需要的態度和體驗。一個人有了情緒總會以一定的表情動作流露出來的。所以,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密切注意後進生的表情、語言等,是否出現反常狀態,如萎靡不振、悶悶不樂、坐立不安等。采取個別談心的辦法,去引導後進生增強積極的興奮感,才能保持良好的思想品行。

中小學生一般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尤其易受社會上的衣、食、言、玩的“熱點”潮流的影響。教育者一旦發現後進生參與了這些熱點行為後,要冷靜地、具體地分析利弊,注意在活動中引導,絕不能有粗暴的強製性的教育行為出現,而且要耐心地看其發展勢頭,多做個別工作,從而使他們懂得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因人製宜的道理,逐步培養自己有高尚的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克服盲目性。

形成反差時即教育者要及時發現後進生的環境、心態有否反差現象,如學校環境與其家庭環境、鄰居環境有鮮明反差而極不利於後進生進步的;如入團、評優、競賽、升級或其他參與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出現的反差心理或行為。這些都在我們班主任所關注的範圍內,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