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機遇與挑戰
以貝·布托為總理的新政府組成後,動蕩了半年之久的巴基斯坦局勢開始有所緩和,為國家命運捏了一把汗的巴基斯坦人終於鬆了口氣。他們希望看到再度執政的年輕女總理兌現她那美麗的承諾,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巴基斯坦國內形勢的漸趨平穩為貝·布托實現其政策目標提供了較好的機會,她此時在政治上也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表現在:
第一,1993年10月的大選結果使人民黨成為議會中的第一大黨。貝·布托在以人民黨為主體的基礎上聯合其它政治力量較成功地組成了聯合政府。她本人兩度擔任總理職務,積累了豐富的從政經驗,經過數年的風雨磨難後日漸成熟,在旁遮普省推舉其盟黨穆斯林聯盟居內久派成員為省首席部長就是一例。貝·布托公開承認人民黨在第一次執政時犯的錯誤,表示要修正錯誤,吸取教訓,從而贏得了人民和各派政治力量的諒解和信任。人民黨執政後,如能與反對黨休戰,建立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事實上的正常工作關係,貝·布托新政府的各項政策目標將有可能實現。
第二,1993年以來,貝·布托與軍隊首腦和以總統為首的政府要員們建立了較好的關係,軍隊已不像從前那樣對她采取敵視的態度。這一方麵是貝·布托總結的過去失敗的教訓,注意改善與軍方的關係,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作為巴基斯坦權力結構中的重要一方——軍隊的情況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年輕一代的軍人主張把政治留給政治家們去處理,反映出軍隊在不出現重大政治和社會動蕩的情況下,不會貿然采取直接軍事接管政權的行動。自1988年以來的三次大選,軍隊樹立起了信守中立的諾言並保證選舉順利進行的良好形象。貝·布托在大選前得到了軍方的支持,雙方達成了默契,使她能順利上台並在執政後保有穩定的政治地位。
第三,人民黨重要成員法魯克·萊加裏當選為新總統有利於貝·布托政府執政的穩定。
由於伊沙克·汗總統與謝裏夫總理因權力之爭而被迫雙雙辭職,大選結束後,1993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舉行了新的總統選舉。人民黨和居內久派穆斯林聯盟的候選人、外交部長法魯克·萊加裏擊敗謝裏夫派穆斯林聯盟候選人、代總統瓦西姆·薩賈德,當選為總統。11月14日,萊加裏宣誓就職,成為巴基斯坦建國以來的第四位文職總統。
法魯克·萊加裏生於1940年,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他出身於旁遮普省的一個大地主家庭。萊加裏早年從政,與布托家族關係密切,是已故總理佐·阿·布托的堅定支持者。萊加裏於1973年加入人民黨,1975年首次當選為參議員。1977年3月人民黨在大選中再次獲勝繼續執政,萊加裏被佐·阿·布托總理任命為聯邦政府生產部長。同年7月,陸軍參謀長齊亞·哈克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布托政府,萊加裏被迫去職。1978—1983年,萊加裏出任人民黨代理總書記、總書記,與布托夫人和貝·布托小姐一起領導人民黨反對軍法管製的鬥爭。在齊亞·哈克政府實行軍法管製時期,萊加裏因參加恢複民主運動的鬥爭多次被捕入獄,前後長達4年之久。齊亞·哈克死後,在1988年11月的大選中,貝·布托領導的人民黨獲勝組閣,萊加裏出任水利和電力部長,直至貝·布托政府於1990年8月被伊沙克·汗總統解散為止。人民黨下野後即聯合其它三個政黨組成“人民民主聯盟”,萊加裏一直擔任這個反對黨聯盟在議會裏的副領袖。1993年4月,伊沙克·汗總統解散謝裏夫政府後,萊加裏曾任看守內閣的財政部長。貝·布托在1992年10月重新執政後,任命萊加裏為外交部長,並推舉他為人民黨的總統候選人。萊加裏不管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人民黨的忠誠黨員。他擁護佐·阿·布托製定的內外政策,在擔任布托政府的生產部長期間,為發展經濟、提高生產、降低物價而積極工作。佐·阿·布托被絞死後,他全力支持努斯拉特·布托母女,與她們一道從事反對軍法管製、要求恢複民主的鬥爭,深受布托家族的尊敬與信任。
這次總統選舉,對剛剛上台的貝·布托聯合政府來說是首次真正的力量考驗。貝·布托在選舉結束後發表談話認為,萊加裏當選總統是人民黨一個重要的勝利,能確保其新政府有更大機會完成五年任期。她滿懷信心地說,鑒於國家的兩個最高職位均由執政聯盟的代表擔任,巴基斯坦將進入政治穩定、民族團結和經濟發展的時代。
萊加裏廉潔奉公,遇事冷靜,受人尊敬,是一位能為各方所接受的人物。他在就職後首次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國家團結和統一是他的至高無上的神聖職責,他將按憲法公正地履行職責。他作為總統“在政府與反對派之間起橋梁作用,使彼此溝通”,絕不會利用總統職權“不恰當地支持人民黨,也不會輕視反對黨”。為保證總統的公正形象,他宣布正式退出人民黨。在憲法問題上,萊加裏明確表示他“絕不會成為一個對凡事都橫加幹涉的總統”,並允諾支持貝·布托修改憲法第八修正案,以限製總統權力。
萊加裏當選總統反映了巴基斯坦自1988年開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取得了新的進展,政黨政治日趨完善。執政黨實力在政治結構中的增強,同時也符合巴基斯坦權力分配的地區結構現狀。即總理為信德省人,總統為旁遮普省人,軍隊首腦來自西北邊境省。鑒於自1988年以來的五年中,總統和總理之間權力紛分爭不休,總統先後解除了兩位總理的職務導致政局動蕩的情況,萊加裏當選為新總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它使國家的兩個最高行政職務均由執政的人民黨成員擔任,為巴基斯坦進入一個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的新時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在看到機遇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貝·布托所麵臨的嚴峻挑戰。這些挑戰來自反對黨和軍隊,也來自貝·布托的家族內部;既有複雜的政治挑戰,也有棘手的經濟挑戰和社會問題。對貝·布托來說,機遇與挑戰同在,就看她如何把握。
一、複雜的政治挑戰
貝·布托在政治上麵臨的挑戰是十分尖銳而複雜的,這種挑戰在1988年她第一次執政時就遇到過。如何應付這種挑戰是對貝·布托這位走向成熟的女政治家的一個嚴峻的考驗。
貝·布托在政治上,首先是麵對一個強大的反對黨,即穆斯林聯盟謝裏夫派,它與人民黨幾乎勢均力敵。在大選中,人民黨贏得國民議會中的86席,謝裏夫派贏得72席,頗具實力,貝·布托政府在履行競選諾言解決各種問題時必然受到它的牽製、盡管謝裏夫公開聲稱要與貝·布托總理團結合作,但他必然要行使反對黨的職能。貝·布托在政策上稍有失誤便會陷入被動。因此,穆斯林聯盟謝裏夫派是人民黨執政地位的最大動搖者。雖然它在議會的席位與人民黨有些差距,但在全國的得票率卻高於人民黨1.4%,為38%,是一支具有一定群眾基礎的重要政治力量,其能量不可低估。
1993年11月,貝·布托政府以偷稅漏稅和洗錢的罪名逮捕了謝裏夫75歲的父親。這一舉動立即遭到謝裏夫的強烈抗議,稱這是誣陷。這一事件使得謝裏夫獲得了很多人的同情,謝裏夫也迅即對人民黨展開反擊。
1994年5月,謝裏夫聲稱,總統萊加裏在1993年10月大選前,以冒牌公司的名義從私營的梅赫蘭銀行收取的一筆巨額資金,當時他是人民黨的領導人之一。謝裏夫說萊加裏把“搶來”的資金用在議會選舉及總統選舉的“討價還價”之中。梅赫蘭銀行的前總經理因挪用幾十億盧比資金和向政治家及將軍行賄的罪名已經被逮捕。對此,貝·布托政府的內政部長巴巴爾在一項聲明中予以反駁,他說萊加裏和他的家人賣掉了他們在一個城鎮的大農莊,把所得的1500萬盧比存入了在梅赫蘭銀行的帳戶。他稱這是“合法的”交易,“總統顯然是誠實和正直的”。貝·布托也指責謝裏夫的這一指控是別有用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4年8月23日,謝裏夫在巴占克什米爾的尼拉布特鎮舉行的大規模群眾集會上的講話,又使貝·布托在巴印關係上處於極為尷尬的境地。
在這次集會上,謝裏夫說,印度如果對克什米爾發動進攻,那將在南亞引發一場核戰爭,因為印巴兩國都擁有原子彈。他還宣稱:“我證實巴基斯坦已擁有原子彈。”謝裏夫的講話立即引起了與巴基斯坦長期對立的印度政府的強烈反應。印度外交國務部長庫爾希德當天在議會指責巴基斯坦“企圖通過使用核武器來解決兩國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分歧”,他要求國際社會迫使巴基斯坦放棄核計劃。他宣稱:“印度政府將堅決果斷地挫敗針對國家安全的任何威脅。”同時,印度總理拉奧在接見執政的國大黨議員時更為直截了當地說,印度必要時可迅速組裝一枚核武器反擊外國威脅,“核能力和實際應用核武器之間的差別甚微……”
謝裏夫不負責任的言論使本來由於曆史爭端彼此猜疑、互不信任而業已非常緊張的印巴關係進一步惡化。貝·布托總理怒不可遏地駁斥了謝裏夫,她要求議會立即就謝裏夫關於巴基斯坦擁有原子彈的說法進行辯論。巴基斯坦外長艾哈邁德·阿裏說,謝裏夫的講話是旨在推翻貝·布托政府的運動的一部分。總統萊加裏也說:“謝裏夫目前根本不接觸巴基斯坦核計劃的最新消息,他不該發表這樣的講話……”他強調說,巴基斯坦要求核能源為和平目的服務。
針對猛烈的批評,謝裏夫本人則辯解說:“承認巴基斯坦擁有一枚核彈主要是為了阻止印度對克什米爾的進攻,同時也是為了阻止貝·布托政府在核問題上作任何妥協……”一向拿巴基斯坦的“核問題”作文章的美國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認為,謝裏夫的講話同巴基斯坦國內的政治鬥爭有關,因而不能當真看待。
謝裏夫不負責任的講話不僅影響了巴印關係,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貝·布托總理為穩定國內局勢所作的努力。從1994年11月開始,在全國最大的城市卡拉奇發生了持續不斷的暴力活動。猖撅的暴力活動給反對黨以批評貝·布托政府的口實。謝裏夫指責貝·布托行動不力,聽命於她的丈夫阿希夫·紮爾達利,而紮爾達利是卡拉奇市腐敗無能的政府官員的後台。曾任看守政府總理的賈托伊和馬紮裏也倒向了謝裏夫一邊,指責貝、布托。巴基斯坦原教旨主義政黨伊斯蘭黨也表示願與謝裏夫結盟,共同反對人民黨政府,人民黨在西北邊境省和旁遮普省的勢力受到了威脅。
此外,在巴基斯坦正在悄悄地發生的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經濟城市的崛起。經濟城市的崛起對貝·布托的人民黨十分不利,而對代表城市工商實業家和中產階級利益的反對黨謝裏夫的穆斯林聯盟有利,為其發展壯大提供了巨大的源泉。
70年代初,人民黨登上政治舞台後初次參加巴基斯坦大選就以其勃勃生機贏得知識階層的信任,也受到非穆斯林的少數民族和主張進步人士的歡迎。當時人民黨在城市裏有更多的發言權,成為旁遮普和信德兩個人口大省中最受歡迎的政黨。在1988年大選中,人民黨仍贏得眾多群眾的支持。但到了1993年大選時,情況發生了變化。過去拉合爾、拉瓦爾品第、費薩拉巴德、木爾坦等工業城市的選民都投人民黨候選人的票,而這次卻偏愛謝裏夫派穆斯林聯盟的候選人。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是,最近幾年謝裏夫以一個嶄新的城市實業家的麵貌出現在政治舞台上。1990年謝裏夫上台後,力主經濟改革,取消限製,實行自由化、私有化,使巴基斯坦經濟有了一定改觀,引起世人矚目。他的穆斯林聯盟也代表了新興的工商實業家及與他們相關的中產階級的利益,得到了他們的擁護和支持,而這個階層是城市的主導階層。
貝·布托的人民黨的支持者主要來自地主勢力起支配作用的信德省和旁遮普省的廣大農村,成為代表地主和貴族利益的政黨。貝·布托在議會中的席位不代表城市中心——卡拉奇、拉合爾、拉瓦爾品第和海德拉巴等大城市。如果巴基斯坦城鄉兩極分化日漸擴大,有可能造成“衰落的封建地主與新興的資本主義的直接衝突”。
農村——城市分化上的變化反映了巴基斯坦政治、經濟、社會的新組合。雖然謝裏夫派穆斯林聯盟未能獲得議會多數席位,但謝裏夫成為1993年大選中受公眾歡迎的領袖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視,他在城市地區崛起的事實或許會對貝·布托的人民黨政權形成更大的威脅。
除此之外,軍隊也是個不確定的因素。巴基斯坦獨立四十多年來的曆史表明,軍隊實際上是巴基斯坦真正的掌權者,沒有軍方的支持,誰當政也不能持久。1993年大選前軍隊之所以不支持謝裏夫,原因之一就是認為謝裏夫野心太大,難以駕馭。由於軍隊迫使爭吵不休的總統和總理雙雙下台,對貝·布托重新上台起了關鍵作用。貝·布托政府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與軍方的關係,貝·布托在1990年被趕下台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接受曆史的經驗教訓,貝·布托表示,在國家安全和其它有關事務上,軍隊可直接在內閣裏發表意見。
更為重要的是,第八次憲法修正案仍是軍隊在必要時幹預政府的“撒手鐧”。該修正案盡管引起諸多爭議,並導致兩位總理被解職,引起全國政局的動蕩,但軍隊仍表示支持該修正案,使得議會內無一政黨能爭得
2/3的多數票對其否決或修改。反對黨領袖謝裏夫十分明白軍隊在巴基斯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所以他曾揚言,如獲軍隊默許,他有能力推翻貝·布托政府,這確是肺腑之言。這也說明了貝·布托政府政治地位的脆弱性。
二、難解的家族糾紛
貝·布托除了麵對政治上的反對派之外,還麵臨著更使她尷尬的本家族成員從內部發出的政治挑戰。
貝·布托和其在世的唯一的弟弟穆爾塔紮·布托都宣稱自己是他們的父親、前總理佐·阿·布托的政治繼承人。穆·布托為了躲避齊亞·哈克軍政府的政治迫害在阿富汗和敘利亞流亡16年後,於1993年10月回國,並同16年來一直在國內領導人民黨堅持鬥爭的姐姐貝娜齊爾展開激烈的政治角逐,試圖取代貝娜齊爾成為佐·阿·布托的政治繼承人。穆·布托得到了他們的母親、巴基斯坦人民黨終身主席努斯拉特·布托夫人的支持。但貝·布托卻得到了家族中最後一位成員——妹妹薩娜姆的堅決支持。穆·布托在1993年10月的省議會選舉中,參加沙赫德·布托委員會競選,得到了信德省的一個席位。11月4日,當他從沙特阿拉伯的迪拜乘埃塞俄比亞班機到達卡拉奇機場時被捕。他被指控是涉嫌1981年劫持飛往喀布爾的巴基斯坦航空公司一架班機的秘密組織佐勒菲卡爾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他在齊亞·哈克統治時代,就曾以卻機罪名被缺席審判。’
1993年12月17日,一個特別法庭指控穆·布托犯有從事暴動和企圖用暴力顛覆政府罪。卡拉奇速審特別法庭的法官說。“法庭的起訴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被告卷入了這種案件。”該法庭對穆·布托提出四種指控:暴動罪,即暴力推翻政府罪、散布仇恨情緒和叛國罪以及煽動反國家行為罪。
穆·布托對法庭的指控表示不服。在指控穆·布托的同一個月,貝·布托把她母親努斯拉特·布托調離人民黨領袖職位,並在該黨自1967年成立以來舉行的第一次內部選舉中當選為人民黨主席。此前貝·布托一直擔任人民黨的並列主席。努·布托對此極為憤怒,她說自己將對貝·布托在黨內搞的這場政變發起挑戰。她譴責這位總理,稱這次選舉不過是掩蓋她奪權行為的一個幌子。
努·布托在譴責她女兒篡奪黨的領導權的同時,聲稱這一權力本應由他的唯一活著的兒子穆爾塔紮繼承。她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貝·布托那麼懼怕她的弟弟。”在布托家族的老家拉卡納,許多穆·布托的支持者說,作為已故總理佐·阿·布托的長子,39歲的穆·布托應該繼任巴基斯坦人民黨主席。努·布托要求貝·布托停止使用布托家族的名字,而改用她丈夫阿希夫·紮爾達利的姓。“取消她使用布托的名字,然後讓我們看看她能幹什麼。”這位憤怒的母親對新聞記者如是說。這位布托家族的女家長還重申,她拒絕女兒的支持者到她丈夫佐·阿·布托的墓前表示敬意。63歲的穆·布托動情地說:“我們不邀請我已故丈夫的敵人到這裏,即使是警察打我,或用催淚瓦斯趕我,我也將阻止他們。如果他們抓我,我仍然堅持這麼做。”
母女倆蘊蓄已久的對立情緒,終於在巴基斯坦這個第一家族中爆發出來。
努·布托在談到布托姐弟之間的分裂時說道,1988年,當貝·布托首次被選為總理時,努斯拉特要求她赦免穆爾塔紮,因為自從他被驅逐出境後,曾組織恐怖主義集團反抗齊亞·哈克政權,但貝娜齊爾拒絕這樣做。她說,因為軍方與她有許多糾葛,不方便。1993年,當謝裏夫被迫離開總理職位,巴基斯坦人民黨有希望贏得選舉時,努斯拉特又提出過赦免的問題,但那時,穆爾塔孔已被判流放。
1994年1月5日,貝·布托政府派出警察包圍了位於信德省布托家族的老家拉卡納的布托家族的墓地,不許外人進入。這一天是佐·阿·布托66歲誕辰紀念日。貝·布托這一天要來這裏憑吊她父親,為了避免與母親和弟弟發生對抗她采取了上述措施。然而,300名穆·布托的支持者以紀念佐·阿·布托誕辰為名前往墓地。努·布托一直在尋求與女兒對抗的機會,當她和300名支持者突破警察的封鎖線一起行進到墓地時,警察向他們投擲催淚彈並開火。有1人當場死亡,至少7人受傷。然而,支持者仍不斷高喊口號:“穆爾塔紮是我們的領袖!穆爾塔紮是我們的英雄!打倒貝娜齊爾!”
貝·布托隨後來到父親的陵墓前憑吊。她站在父親的墓前,心情極為沉重,她沒有想到在共同遭受了那麼多的苦難,一同咽下了那麼多苦澀的淚水之後,她與自己親愛的母親和弟弟竟再也無法平安愉快地相處了。弟弟的頑固對抗立場使她難堪而又憤怒,母親的偏袒更使她難以下咽。貝·布托在父親的墓碑前放上一大束紅玫瑰後,久久地位立在那裏……
事後,貝·布托拒絕對這起衝突事件發表任何意見。她知道,這是一場悲劇,無論對布托家族還是對她來說,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