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舞蹈啞劇
啞劇是舞蹈、特別是舞蹈藝術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法。它借助於動作、手式、姿態、表情傳達思想感情和內容,它同舞蹈的共性都是不借助於語言。啞劇的特點是對生活的直接模擬和適度的誇張。啞劇善於直接表述人物的行為、思想。在舞劇和情節舞中運用啞劇手法有利於展開情節、揭示矛盾、刻畫人物,甚至有些重要角色的塑造也主要靠啞劇手法來完成。因此說啞劇手法不能隨意排斥,但啞劇又不是舞蹈藝術的主要手段,隻能恰當運用。
啞劇在歐洲也是一門獨立的表演藝術,在中國傳統的表演藝術中,啞劇手法的運用是十分豐富的,戲曲的唱、念、做、打四功中的做功,實際上就包含著啞劇的手法。它同舞蹈揉合在一起,富有濃鬱的民族氣質和生活氣息。
16舞蹈風格
風格一般指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馬克思曾說:“風格即人。”由於創作者的生活經曆、立場、觀點、藝術修養、個性特征的不同,在處理體載、駕馭體裁、描繪形象、運用表現手法等等方麵各有特色,這就形成作品的風格。所以風格就帶有了很強烈的個性色彩。風格自然地滲透到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各個方麵。
風格還有另一層意思,指某種舞蹈的民族和地方特點。它表現這種舞蹈的韻律節奏、動作、舞姿的各個方麵。這是由各民族、地區的社會、曆史、自然等條件的不同,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東西。
17舞蹈韻律
它是表現舞蹈風格的主要因素。韻律帶有強烈的感情因素,是神和形高度結合所產生的,是創作者的精神氣質同外部舞蹈技巧相結合後所產生的一種特有的美感。韻,來源於聲音的和諧。文字中的詩、歌等韻也是從這裏發展起來的。舞蹈的韻律是舞者全身動作的協調、諧和,然而僅僅於此是不夠的,還必須把感情注入到動作中去,以舞表情,情舞交融,才能使人感受到真正的舞蹈的韻律美。
18舞蹈動律
舞蹈動作的規律,也就是動作外形的運動規律,包括相對舞姿的靜止,動作的過程、動勢、輕重、快慢、緩急以及運動中各關節部位、肌肉的爆發力等。控製運動的規律,它同韻律是一致的,並同節奏、舞姿聯係在一起成為韻律的前提。韻律是舞蹈藝術美形成的重要條件。動律也是舞蹈風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編導在根據主題動作發展變化形成舞蹈語言時,動律這個因素是依據之一。
19舞蹈動作
即經過藝術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它來源於對人的各種生活或情感動作以及大自然各種運動形態的模擬與加工。
舞蹈動作是舞蹈作品基本的藝術手段,是構成舞蹈的基本單位。舞蹈動作的涵義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指運動過程中動態性動作,包括單一動作和過程性動作,如中國舞蹈的俯、仰、衝、擰、扭、踢、雲手、穿掌、鳳凰三點頭、風擺柳,以及芭蕾舞的蹲、屈、伸等。廣義的包括上述動作和姿態、步法、技巧四個方麵。舞蹈姿態是指靜態性動作或動作後的靜止造型,如中國古典舞蹈中的探海、射燕、臥魚和芭蕾的阿拉貝斯克等。舞蹈步法指以腳步為主的移動重心或移步位的舞蹈動作,如中國舞蹈的圓場、蹉步、雲步,芭蕾的滑步、搖擺步,以及舞會舞蹈中的三步華爾茲等。舞蹈技巧指有一定難度的技巧性動作,如中國舞蹈中的飛腳、旋子,芭蕾中的各種跳躍、旋轉、托舉等。
舞蹈動作中的單一動作是以人體某一部位為主動,其它部位靜止或隨動的動作。複合動作是人體各部位在同一時刻按一定的順序、規格同時動作,此外還有動作、姿態、步法、技巧共同複合的動作,如探海轉、串翻身等。
舞蹈組合是由兩個以上舞蹈動作的組合,猶如字和詞或詞組的關係。一般舞蹈組合並不具備明確的含義,隻具有美感。還有些舞蹈組合主要是為了達到舞蹈技巧訓練的目的編排起來的。舞蹈語言具有傳情達意、表達舞蹈形象的思想、感情和敘述一定情節的作用,舞蹈語言是由幾個舞蹈組合組成的。
舞蹈動作組合構成的邏輯性是動作在一定的順序、方向、力度、速度和幅度上的結合與變化,它必須服從舞蹈語言乃至整個作品內容和形式的要求。舞蹈動作的美感,要求對動作的節奏、韻律和構圖掌握適度。節奏是動作在方向、力度、速度等方麵的對比、重複或變化;韻律是節奏的延伸和發展,是身體各部位動作之間和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綿起伏的流動線條。舞蹈動作的構圖是節奏和韻律在空間所形成的靜態舞姿和位置的移動,是造型的空間調動。
舞蹈動作的民族風格是各民族生活習俗、民族性格的體現,也是各民族舞蹈區別的顯著標誌。它主要表現出節奏、韻律的不同上。民間舞蹈搬上表演舞台,其動作的風格特點,是其表演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一般說來,東方民族的舞蹈,上身動作比較豐富,西方民族的舞蹈,腳下步伐比較複雜。中國古典舞蹈動作線條比較圓曲、含蓄,古典芭蕾動作線條比較長直、外開。由於社會的發展和各國民族文化的不斷交流,舞蹈動作的民族風格在保持傳統特點的基礎上,也在發展變化。
舞蹈動作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大自然,但和生活動作和大自然的運動迥異。舞蹈動作必須具備邏輯、節奏、韻律、構圖、風格等因素。
20舞蹈構圖
指舞蹈表演在一定空間與時間內,對色、線、形等各個方麵關係的合理布局。其中包括舞蹈隊形變化中形成的圖案和舞蹈靜態造型所構成的畫麵。舞蹈構圖對作品主題的表現、意境的創造、氣氛的渲染、形象的塑造都有重要的作用,是舞蹈藝術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舞蹈家受不同時代、社會思想、藝術流派等的影響,根據不同的舞蹈構思和審美觀,采用不同的舞蹈構圖方法。縱觀東西方傳統的古典舞蹈與民間舞蹈,大多屬於軸心運動思想和對稱平衡的舞蹈構圖方法,即圍繞中央由四麵八方交替循環的各種舞蹈圖形和四角、六角、八角環繞中央的弧形對稱圖形。
十九世紀以來,出現了矛盾運動思想和自然平衡的舞蹈構圖方法,打破了傳統的舞蹈構圖程式,在舞蹈構圖上呈現出多中心、多角度循環交替的舞蹈圖形,以及展示生活自然形態的舞蹈圖形。
中國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蹈中,有二龍吐須、龍擺尾、絞麻花、卷菜心等許多舞蹈圖形。在傳統戲曲舞蹈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舞蹈構圖程式,具有中華民族獨特的風格和審美價值。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產生的新舞蹈藝術運動中,舞蹈家們繼承、借鑒了中外傳統的舞蹈構圖方法,融會了對稱平衡與自然平衡的舞蹈構圖,創造出既有民族風格又有時代生活風貌的舞蹈構圖。
21舞蹈節奏
舞蹈在動作、姿態、造型上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時間的長短、幅度的大小等方麵的對比規律即是舞蹈的節奏。它是形成各種不同舞蹈風格特點的重要因素。宇宙萬物始終存在無比豐富的自然節奏,舞蹈節奏最早正是來自社會勞動生活的自然節奏。舞蹈節奏是舞蹈藝術的基本要素之一,沒有節奏,就不成其為舞蹈。舞蹈動作的連續性和交替反複與音樂的旋律節奏相吻合,能表現出人物形象的複雜感情。一切舞蹈節奏都是表現感情、情緒的。它把各種舞蹈動作依照舞蹈作品的思想感情,合乎規律地組織起來,使舞蹈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2舞蹈編導
指舞蹈(舞劇)作品創作、排練和演出過程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專業特點是“編”和“導”的緊密結合和高度統一。舞蹈藝術在表現手段上的特殊性是通過舞蹈動作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情節內容、塑造典型形象的。在舞蹈創作中,創作者從深入生活捕捉舞蹈形象、創造和組織舞蹈語言、編排設計舞段,到將其藝術構思通過排練最終由演員體現於舞台之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的藝術創作過程。因此,在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編”和“導”也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
基於舞蹈編導的專業特點,要求編導具有正確認識生活、概括生活的能力、較高的文學修養、豐富的曆史知識和較高的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戲劇結構能力、美術鑒賞能力以及較強的組織才能。
23兒童舞蹈
主要指由少兒參加表演的舞蹈,是對少年兒童進行綜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其特點是邊歌邊舞,帶有較大成份的遊戲性質。兒童舞蹈可分為幼兒舞蹈和少兒兩種。幼兒舞蹈主要是唱遊、律動操和音樂遊戲。少兒舞蹈側重於訓練兒童的身體協調能力,以及傳播生活常識、培養高尚情操和激發想象能力。
第二節 舞蹈的審美特征
對舞蹈審美特征的了解是獲得舞蹈審美愉悅的前提條件。舞蹈以人體動作為基礎,舞蹈的美表現在通過人體動作展現出的抒情美、意境美和形象美上。
一、長於抒情
舞蹈是人類情感宣泄的最高形式,是情感達到極致的藝術化表現,古今中外的藝術理論家都把舞蹈看作是抒發人類情感的最直接方式。法國舞蹈理論家諾維爾認為,當人類語音,甚至喊叫都不足以表達人類情感的時候,動作就成了惟一的宣泄手段。《詩經·大序》中也說:“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歌詠之;歌詠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人類任何一種情感的興奮都可以用動作表現出來。如絕望的人仰望蒼天;愉快的人步履輕盈,這些人類情感既是舞蹈產生的原動力,同時也是舞蹈能激起人們審美感受的內在根據。作為動作的藝術,舞蹈的抒情美依賴於人體動作的形式美,美的動作是舞蹈抒情美的物質外殼。舞蹈者通過動作表達自己的感情,觀賞者則通過動作體驗到表演者的情感變化,動作使表演者和觀賞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達到展示舞蹈抒情美的客觀效果。因此,抒情美是出自舞蹈的本體,並由內向外通過動作為人所感知的審美特征。
作為抒情性的藝術,舞蹈既能反映時代的情感,也擅長於刻畫具體人物的情感變化。前者如歌頌新中國成立的“勝利腰鼓”;表現節日喜慶氣氛的“觀燈”。後者如刻畫主人公在封建壓迫下曲折心理過程的“鳴鳳之死”;表現現代青少年追求理想的“海浪”。這些作品都用舞蹈動作再現了人們熟悉的情感世界,使身體動態變成了傳情達意的藝術語言,具有真實可感的獨特審美價值。
二、富有詩意
在各種文學體裁中,與舞蹈聯係最緊密,審美特征也最相似的便是詩歌。盡管兩者的表現手段和創作方法大相徑庭,但舞蹈追求的韻律美與詩歌強調的音韻美卻有異曲同工之妙。舞蹈抒情浪漫的色彩、具有虛擬意義的表現空間以及極富想象的動作,使它本身產生了一種詩情畫意的意境。舞蹈的意境美往往通過詩一般的主題、充滿幻想的舞美設計以及擬人化的舞蹈動作展現出來。在抒情性的舞蹈作品中,這種意境的美尤為突出。我國著名舞蹈家賈作光曾以自己編導的獨舞“海浪”為例,對舞蹈的這一審美特征作過如下具體的解釋:“大海是時代的精神,是人生的海洋,誌向的讚歌;海燕是當代青少年人的象征,她迎著時代的滾滾海浪,自由自在地翱翔,充滿了青春、希望、力量……我力圖用身體為時代、為青少年唱一首讚美詩。”於是,“海浪”讓演員模擬海燕和海浪,讓這兩個形象在蔚藍色的天幕上交替出現。當觀眾看見演員作屈伸展翅動作時,會想象到一隻輕捷的海燕掠過海麵;而當演員沿著舞台對角線做滑翔跪的動作時,又仿佛是海浪碰撞礁石擊起的點點浪花。在這個舞蹈中,海燕和海浪都不是具體的,而是一種情感,一種詩一般的象征。
受現代思潮的影響,舞蹈的意境美不僅體現在詩情畫意上,也體現在用人體動作表達人類深層次的思考、展現理性的光輝中。在現代舞作品中,這種追求尤為明顯。由於現代舞大量采用動作的變形、象征、類比、隱喻等手法,因而給人一種抽象、朦朧的美感。不過,舞蹈不象現代派詩歌那樣晦澀難懂。舞蹈動作直接訴諸視覺的形象性,以及動作造型本身具有的象征意味和暗示導向,使觀眾可以從形體美入手,逐步領悟到深邃的意境之美。當然,舞蹈動作的虛擬性和舞蹈語言的凝煉化往往使其意境美具有指向的不確定性。因此,對舞蹈意境美的體味可以因人而異、因情而異,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三、形象直觀
人體動作的形象直觀之美是舞蹈重要的審美特征,是舞蹈美賴以存在和顯現的本體屬性。以三維空間的人體動作為其藝術語言的舞蹈,在形象直觀上最具典型。它通過人體動作把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直接展示在觀眾麵前,既不需要語言作中介(如戲劇),也不存在空間上的隔閡(如音樂),動作就是情感,就是思想。形象直觀的動作使表演者和欣賞者產生情感交流,使舞蹈的抒情美和意境美能為人所體驗,舞蹈的整體美隻能通過直接可視的、富有美感的身體動態表現出來。正因為如此,對舞蹈的欣賞,隻能從動作的形式美入手,隻能在具體的舞蹈動作基礎上進行。從美的動作中感受舞蹈的情感和思想內容,既反映了舞蹈獨特的審美價值,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正確欣賞舞蹈的基本方法。
舞蹈是綜合性的藝術。一個舞蹈作品整體美感的產生,不僅是其自身審美特征的統一,同時也是它與音樂、美術、戲劇、文學等姐妹藝術緊密結合的結果。優秀的舞蹈作品都刻意於音樂的烘托、舞台美術的渲染和立意的深遠。舞蹈“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成功,就離不開同名小提琴協奏曲哀婉淒涼的動人旋律和同名愛情悲劇的家喻戶曉。在舞蹈表演中,屬於舞台美術範疇的布景、燈光、服裝、道具和音響效果也是構成舞蹈美的重要因素。舞劇“紅色娘子軍”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吳清華出逃,被抓回南府,遭到一陣毒打後昏死過去,這時,全場一片黑暗。黑暗中,一束極細微的追光投射到吳清華臉上,隨著光圈半徑的漸漸放大,把主人公孤苦淒慘的心境展現在觀眾麵前。這種由舞台美術創造的特寫,向觀眾提供了特殊的可視空間,大大增強了舞蹈的藝術感染力。可見,舞蹈這個母體與其他姐妹藝術結合在一起,就更能充分體現出自身的美感,完美地顯示出自身的審美價值。
第三節 怎樣欣賞舞蹈
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舞蹈欣賞水平,是學習舞蹈基本常識的主要目的。要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必須掌握欣賞的基本方法,並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熟悉舞蹈的基本常識
對舞蹈基本常識的熟悉和掌握是欣賞好舞蹈的前提條件,也是使我們由外行變成內行的必經途徑,它有三個方麵的含義。首先要掌握舞蹈的分類方法。當舞蹈表演開始以後,欣賞者要能夠正確地對其進行歸類。正確歸類後,欣賞者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評判舞蹈形式美的標準,即作品在表現所屬類別舞蹈的風格特點上達到了什麼水平,質量如何,從而有助於我們主動獲取舞蹈美的信息。其次應熟悉舞蹈的審美特征。舞蹈是以形象直觀的人體動作為其表現手段的藝術種類,舞蹈的美蘊藏在美的動作中。在欣賞舞蹈時,應始終把握這個審美的基本點,防止為自己固有的思維定式和藝術偏見所左右,更不能把舞蹈看成是某種觀念的簡單摹擬。否則,將把自己封閉在狹小的欣賞視野內,難以使自己進入舞蹈的規定情景,妨礙自己主動接受作品體現的美感。最後應逐步積累審美經驗。在熟悉舞蹈基本常識的基礎上,自身的欣賞水平與審美經驗密切相關,二者之間的關係成正比。舞蹈的欣賞實踐愈多,審美經驗愈豐富,自身的欣賞品位就愈高。青少年學生應充分認識這一點。
二、了解舞蹈的時代背景
作為最直接表達人類情感和思想的藝術種類,舞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因此,掌握與舞蹈作品有關的背景知識是欣賞者深入理解作品,從而進入較高欣賞層次的重要條件。舞蹈的背景知識首先是指與舞蹈內容有關的社會知識和曆史知識。例如,舞蹈“紅色娘子軍”反映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瓊崖紅軍娘子軍連的鬥爭事跡;古典舞“金山戰鼓”,則以南宋末年抗金女將梁紅玉的傳說為背景;現代舞“希望”,展現了十年動亂後人們的心理曆程;民間舞“觀燈”,則以一年一度的元宵燈節為底蘊。舞蹈的背景知識,還包括與作品有關的一定時代的民俗風情知識,比如服飾裝束、起居禮儀、婚喪嫁娶等方麵的知識。了解背景知識,有助於欣賞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評判舞蹈內容的標準,即作品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的規定情景如何,從而加深欣賞者對作品的理解,使之能領略到作品深層的意蘊之美。
三、掌握舞蹈的風格特點
這是欣賞好舞蹈的關鍵所在。具體舞蹈作品的美總是體現在自己所屬舞種的風格特點上。如果缺乏對不同舞種風格特點的把握,舞蹈的欣賞隻能停留在“看熱鬧”的層次,而難以達到“看門道”的高峰。下麵結合具體作品對各類舞蹈的風格特點進行賞析,以幫助青少年學生提高審美能力。
“天鵝湖”是古典芭蕾舞劇的經典之作,劇情取自於流傳於歐洲的白天鵝和王子的愛情故事。古典芭蕾的風格特點,可以概括為“開、繃、直、立”四個字。“開”就是要求動作放開,舞姿向人體四周空間伸展;“繃”就是繃緊、繃直,強調身體各部分的直線美;“直、立”就是挺拔直立,講究身體的向上感。由於芭蕾舞強調“開、繃、直、立”,因而形成了奔放、開闊、動作幅度大、向外延伸感強等藝術特點。在程式結構上,古典芭蕾舞劇由獨舞、雙人舞、群舞交錯構成,動作規範嚴整,特別是高難度的足尖舞技巧和雙人舞托舉技巧,為表現超凡脫俗的神幻世界和人物感情交流的心理空間,提供了獨特的表現手段。“天鵝湖”完美地體現了古典芭蕾的以上風格特點,並使其與歌頌自然、純真的愛情故事相契合,渾然一體,給人以典雅秀麗、熱情浪漫的美感。劇中白天鵝與王子情意綿綿的雙人舞;身著白色短裙尤如彩蝶飛舞的天鵝群舞;活躍的小天鵝舞、熱烈的西班牙舞、奔放的那不勒斯舞,都讓人難以忘懷,使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