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職業道德基本規範(5)(2 / 3)

(1)堅持真理

首先,要明辨是非。也就是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麵前立場堅定,在政治風浪麵前頭腦清醒,在腐朽思想文化麵前自覺抵製,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麵前自覺服從大局;要做到在似是而非中去分辨是非,在良莠混雜中鑒別美醜,在似醒非醒中保持清醒,防止在不知不覺中誤入歧途;做到不仁之事不為,不義之財不取,不正之風不染,不法之行不幹,自覺過好名位關、權力關、金錢關、色情關、人情關。

其次,要照章辦事。也就是要做到行所當行,止所當止,不能因私廢法,不能按照個人的親疏、好惡對不同地位、職業、身份的人采取不同的標準對待和處理。

再次,要敢於說“不”。要敢於反對錯誤的東西,拿起批評的武器與錯誤的行為做鬥爭,增強做人的責任感,克服“好人主義”的思想。有些人為了一己之利逃避現實、回避矛盾,往往以主流掩蓋支流、以成績掩蓋錯誤,對消極麵、陰暗麵不敢正視;處事態度曖昧、模棱兩可,對許多有爭議的、迫切需要弄清是非的問題,不敢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對錯誤的東西甚至違法違紀行為在工作中也是睜隻眼、閉隻眼,得過且過明哲保身;對親近自己的“熟人”、能為自己辦事的“能人”,以及所謂有“背景”的人和自己的親人用盡庇護之能事,即使問題嚴重,也往往高抬貴手,寬宏有加,用以培植自己受益的基礎。這些人對自己的個人得失看得很重,而對社會和集體的利益卻看得很輕,不能做到扶正祛邪、激濁揚清,而是包汙護垢、以“好人”的姿態去贏得被保護人的歡心,這是極端錯誤的。隻有克服“好人主義”思想,才能在自己的職業實踐中真正做到堅持真理與正義,樹立做人的高尚品格與節操,也才能為做到辦事公道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2)公私分明

在職業實踐中公私分明主要是指不能憑借自己手中的職權謀取個人私利,損害社會集體利益和他人利益。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需要公私分明的品格和精神,那麼在職業實踐中如何做到公私分明呢?

首先,要正確認識“公”與“私”的關係,增強集體意識。我國傳統道德思想始終貫穿著“公忠”的道德原則,即為國家、為民族、為整體的獻身精神,強調要“見利思義”、“先義後利”、“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整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公”與“私”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係,二者相互聯係、相輔相成。個人利益的獲得及個體的發展要以集體或整體的發展為條件,同時集體的發展也離不開個體的活動和貢獻;集體利益體現著整體根本的、普遍的、長遠的利益,也體現著每個集體成員真正的、根本的利益,隻有更注重集體的利益,集體成員中的個人利益才有可能最好的得到實現和保障,離開集體興旺發達,個人是不可能有什麼作為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因此,顧全大局是處理集體與個人、“公”與“私”關係的一個基本要求。作為一個從業者,必須自覺培養自己的整體意識和集體精神,注重集體利益,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要顧全大局,以集體利益為重,在必要的情況下犧牲個人利益,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其次,要富有奉獻精神。在自己的職業實踐中,要能夠主動地時時處處想到別人、想到國家和社會,能夠設身處地地為集體著想、為企業著想、為他人著想,推己及人、與人為善、服務他人、服務企業,為集體獻身,從而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必須認識到雖然我們主張付出與回報應當對等,但國家、社會和集體畢竟不是一台精密的儀器,付出多回報少時有發生,這時就需要每一個從業者站在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的角度來正確對待自己的得失,發揚高風亮節精神,而不要錙銖必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