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貝(4)(1 / 3)

他在全國各地進行了幾十場展覽。他用一根根繩子,將這些照片串在一起,掛在城市的街頭,與其說他展覽的是他拍攝的一幅幅照片,不如說是一張張極度窮困、極度悲哀、極度絕望的臉,他希望人們記住這些可憐的麵孔,並力所能及地給予他們幫助。

他自創了一種愛心資助模式:一對一。如果你被某張照片打動,希望幫助照片背後那個可憐的孩子,那麼,他會將有關這個孩子的資料,全部提供給你。

通過這種方式,已經有一萬三千多名孩子獲得資助,重新回到校園。

他是這樣算賬的。能借宿的,絕不住店;能步行的,絕不乘車。他省下每一分錢,就是為了使自己能夠走得更遠,拍到更多的孩子。有個北京朋友曾經請他吃了一頓飯,花了142元。朋友結賬時,他心疼不已,他說,這是西部一個家庭一年的夥食費。說完,端起一個盤子,將裏麵的剩菜,呼嚕呼嚕全吃掉了。

他叫王搏,他的身份是甘肅天水的一位普通農民。但是,有人說他是攝影師,有人說他是慈善大使,有人說他是誌願者。他說自己隻是個農民誌願者。

通過他的鏡頭,一萬三千多名貧窮失學孩子獲得了幫助,其中一些孩子的命運,可能從此改變。這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可是,相對於他拍攝過的貧窮孩子,這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相對於他所親眼看到的還沒有拍攝過的貧窮孩子,這更是滄海一粟。拍得越多,走到的地方越偏遠,接觸到的貧困孩子和家庭越多,他越覺得自己力不從心。

有人勸他,你不是救世主,那麼多因為疾病、窮困失學的孩子,你幫得了嗎?

他說了一個故事。大海邊,每次海水退潮時,都會有很多小魚被擱淺在沙灘上,烈日很快就會將它們烤焦。有位住在海邊的老人,總是跟在潮水的後麵,將一條條擱淺的小魚,撿起來,扔回大海。有人勸他,你這樣能救活幾條魚,更多的小魚,沒等到你去救它們,就早已死了。可是,老人說,撿一條,是一條。

王搏說,和那位老人一樣,我也是幫一個,是一個。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曾經感動了無數人。一個都不能少,那是一個理想的狀態,可是,有多少孩子,正在失學,有多少窮困的家庭,仍然掙紮在苦難的邊緣。和王搏一樣,我們大多是普通人,靠辛苦所得養活自己和家人,我們的能力有限,我們不是救世主,但是,以我們的微薄之力,卻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你幫助了一個孩子,就少了一張愁苦的臉;你幫助了一個孩子,這個世界,就多了一張笑臉,多了一份溫暖,一份希望。

一朵一朵的陽光

娘說陽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一團,就連成了片,就有了春天。

分開,又變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

一朵一朵的陽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們,就像家。

男孩把盛滿水的碗遞給男人,說,娘還說,爬上灶台的這朵陽光,某一天,也會照著你爹的臉呢。

求己不如求人

文/周海亮

這是一個分工愈來愈精細的世界,像鏈條,你隻是其中一環。

不管你如何出色,不管你的位置有多重要,你仍然是其中一環,你代替不了任何人,環環相扣才構成鏈條的本身。我指的不僅是你的工作。

總會有你解決不好或者解決不了的事情。小到往牆上掛一幅畫,大到做一場戰役的統領。這時候需要什麼?求人。

求人是合作的一種方式。求人時,你與對方結成暫時的團隊,這是雙方甚至多方能量的補充。劉備的三顧茅廬是一種求人,比爾·蓋茨最初勸說史蒂夫·鮑爾默與其合作是一種求人,你為自己的房子辦貸款是一種求人,甚至,你周末去看牙醫,也是一種求人——求人並不卑下。從某些角度來說,求人構成我們的生活,從而構成我們的世界——所以有了三國的鼎立與抗衡,所以有了龐大的微軟帝國,所以你住上了寬敞的房子,所以你的牙齒重新變得堅固。求人與天才無關,與智慧無關,與時代無關,與機緣無關,甚至,求人與實力無關。有關的是你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