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家長非常喜歡講兩句不好的話:
1.你怎麼就不理解我,我這是為你好。
2.我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都多,你必須聽我的。
我的看法是:
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反複地練習。剝奪小孩子選擇的機會,就是剝奪他們這種能力成長的機會。而學會選擇,會讓人的一輩子少很多糾結。
在大學,應盡量為自己創造獨立地選擇的機會。你做了選擇,就得自己承受選擇的後果。每個人都需要從自己錯誤的選擇中學習,每次的選擇並非完美,但是不完美的選擇才能讓人學會承擔。
人年輕的時候,為自己做的選擇越多,經驗越豐富,那麼長大遇到困難時,做出明智選擇的可能性越大。
聽取有經驗的過來人的建議很重要,但是堅持自己做選擇的勇氣更重要。這種勇氣來自過去選擇的經曆,做的選擇越多,就越知道如何做出選擇。
關於選擇的隨想
1.假如平時缺乏做選擇的經驗,突然麵臨有壓力的選擇,人是很難保持鎮定的。
2.即便能快速做出選擇,但是發現走出第一步後,將麵臨更多未知的下一步,看得見方向卻找不到出路的挫敗感也會讓人畏懼逃避。
3.能輕易做出來的選擇,其實都不是真正考驗人的選擇。我們不能要求現實完美,總有一種風險要選擇承擔。
4.當想成為自己時,你受的第一個傷害是來自親人不理解,第二個傷害來自你麵對現實的無力感。
5.當一個人選擇成長時,往往也是選擇不被人理解。因為你要走你的路,不是他們認為你該選的路,但是人隻會珍惜自己付出過的選擇。
6.人生的失敗是由很多選擇累積的結果。一個看起來很重大的選擇失誤,其實和你當初做的很多小的選擇有關。
7.與其把時間放在後悔無法改變的選擇上,不如想一想,現在做什麼是有利的,是對自己好,是對未來發展好。一年的時間,足夠改變很多事情。
8.我從來不認為過去的選擇就一無是處,有些選擇是要過了很久,才會發現它的意義。
9.人害怕改變,是因為人害怕改變後麵對未知的選擇;人害怕改變,是因為人害怕改變中麵對真實的自己。
10.一旦做出任何選擇,就意味著你無法找借口逃避現實,必須要為任何一個選擇付出百分百努力!
11.每個人的潛意識裏都會傾向選擇那個暫時讓人感覺到輕鬆的選項!當兩個選擇都讓人痛苦時,大部分人的最佳選項就是:不做選擇,假裝在思考。
12.如果有一天,你選擇平淡,我能理解,因為“做最好的自己”不等於“做最強的自己”。
13.我們的錯覺往往是以為選對了某個方向風險就會小一點,但真相是,你選哪個方向,哪個方向就會成為風險最大的方向,除非你開始為它做準備。
14.生活往往會製造很多讓你想不到的意外,但最重要的,你要一直在努力。隻要堅持努力,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
15.如果你實在無法做出選擇,反複糾結不能自拔,我的建議是扔一枚硬幣,然後按指示行動,不過隻能扔一次。
16.也許你最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方向。
最後感謝你選擇了這本書,我知道自己的嘮叨並不完美,但我真心希望,這本書可以讓你行動起來。
有想法,請到微信“秋夜青語”來找我吐槽,這裏有很多和你一樣的大學生朋友們的故事。
如果你對本書有什麼更好的改進建議,或者,每一節的訓練題你有更好的建議,歡迎發郵件[email protected]和我交流,或者給我微博@秋葉語錄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