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關於選擇的一個故事:我給秋葉大叔當苦力
作者:@i黃琳
一、序
暑假期間,應該做些什麼?
2013年6月,@秋葉老師提出想整理出一份“大學各專業最值得讀的書”的推薦書單,我積極響應。自身喜歡讀書的我,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我覺得參與整理書單首先我自己就能受益,對各個專業建立一個學習的書籍導讀地圖,而且這個分享會幫助到很多想學習又不能起門而入的大學生,甚至是一切愛學習的人。
7月,苦逼考試月終於過去,我開始動手搜集書單了,我最開始想先整理出十個專業的推薦書單作為初稿交由秋葉老師審閱。
我對這個事情一開始的想法就是工作量比較大,我年輕,拚命做就好了。不過秋葉老師神秘地說:別低估這件事的難度。
果然,開始整理的過程中,問題不斷出現。
比如:專業的選取標準是什麼,成熟度、知名度還是熱門度?專業是取大類還是細化到小類?選取多少專業比較適宜?書目的選擇標準是什麼,偏專業學術性質還是偏趣味性,又或者拓展視野的呢?書的口碑評判標準是什麼,如何找到真正的值得推薦的好書?書目的排列順序是什麼,按照知名度還是其學科發展史,或是其他?
以我自身的學識和閱曆,遠不足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拿出解決方案。和秋葉老師麵對麵在咖啡館泡了一個下午,他讓我知道,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就是一個絕佳的平台。在這裏,你的搜商可以轉化成你工作中的智商、學識、經驗、閱曆甚至情商等等。
秋葉老師告訴我:學會搜索,將是你進行這項工作最大的收獲。然後他以一貫的吊絲姿態一本正經地對我講:從今天起,你就是和搜商最發達的人開始工作了,一定要跟上進度喔。
這個大叔真的很討厭。
在開始介紹我的搜集整理工作之前,我想先講一講我做的一個小調查。
二、前期調查
當我把這個整理專業推薦書單的想法和身邊的幾個朋友談起時,沒想到大家反響不錯,甚至有大三大四的朋友直接告訴我:我對這個很感興趣,如果有,我一定會去看的。大家積極的態度讓我很受鼓舞,進而想進一步了解現在大學生對專業推薦書單的認識。
隨後,我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調查的對象就是我的同學和朋友,調查的問題是:你是否知道你的專業有推薦書單?
我大概把我調查的同學按專業大類劃分,調查的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同學沒有見過《專業推薦閱讀書單》!
當然這個結果隻能參考,因為接受調查的65位同學基本都是我認識的人。我是一所211高校的大二學生,接受調查的同學大部分是本校學生,非本校學生的也都是本科院校學生。調查受眾選擇分布可能不夠合理,而且還存在專業數目少、調查的範圍小、調查形式不夠嚴謹等問題,所以隻是小小的參考。
再說明一下調查中的情況。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回複知道或者曾見到過這樣的書單的人不多;直接回複我“不知道”的人也並不多;多數人之前並沒有關注這件事情,當被問到時,他們回答:“不太清楚,可能有吧或者應該有吧。”
而且,在調查中我發現:大學生自身並沒有主動尋找學習這些東西的意識。而且,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從哪些途徑獲取專業推薦書單。雖然在大學課堂上會有老師推薦一些自身專業的讀物,但是基本隻是一兩本或三五本,並沒有一個較為全麵的list。
這個調查更加堅定了我去完成搜集整理專業書單的想法,一則這項工作對大家學習成長實實在在有益;二則大家對此感興趣卻沒有合適的途徑了解。不過秋葉老師賣關子說,他有辦法為大家提供一個方便查閱的途徑,讓我先耐心做就好。
我走了很多彎路,好在秋葉老師告訴我:有時候最笨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很多工作沒有人做不是因為有多難,而是因為做的人沒有耐心。
在秋葉老師的全程指導下,對於如何獲取一個專業的書單,我逐漸有了自己的搜集模式。大致是:
1.確定所要推薦的專業
2.了解每個專業
3.利用關鍵詞搜索書目
4.合並整理,得到書單初稿
5.初稿書目經驗證篩選,得到終稿
6.完善細節,整理格式,得到確定稿。
下麵,我將詳細介紹我的書單整理搜集過程。
三、確定專業
在確定專業之前,先要知道有哪些專業、專業小類和專業大類。在新浪教育頻道裏,一共有哲學、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曆史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這12個專業大類。每個專業大類下有1—20個不等專業小類,共計93個。而本科專業則有60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