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大會堂:為政治而生的國家會客廳(3 / 3)

主席團成員確定後,會召開會議提名主席團常務主席和執行主席。開會時,常務主席坐在主席台最前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其他主席團成員坐在其後。“除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固定的區域就座以外,主席團成員依序在兩側就座。由於出席情況每次都有變化,所以主席台的座次每次會議都要調整。”楊光說。

主席團的主要職責除了決定會議議程外,還要提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和委員人選,以及國家主席、副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候選人。

除了主席團和代表席位外,在開人大全會時,還有列席席和旁聽席。一般而言,一樓是供代表就座,二樓三樓是列席和旁聽者的區域。列席者包括法律明文規定可以列席的人員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大會召開前決定邀請的列席人員,如駐外使節等。楊光說,“工作人員會按照那個規定事先發出邀請,等對方報來名單,再按照報名單統計上報。”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目前尚未製定旁聽辦法,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的馬韜2006年刊登在《檢察日報》的文章,一般而言“大會工作人員、國內外和港澳台記者、外國駐華使館官員隻能旁聽大會全體會議”。

印刷文件是大事

一般來說,全國人大每年開會時,要開五次全體會議。但若趕上換屆年,“一次會議”期間,要多開三次全體會議,分別產生國家主席、總理和副總理。

對於全國人大代表而言,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是每年非常重要的一項職責。

“上會的文件都是有統一格式的,有一套規範。”在全國人大係統工作的楊光說,“會議文件一到,工作人員都會自覺加強管理,無關人員一律不準接觸。具體負責的人會24小時輪番看管文件,一刻都不敢鬆懈,直到會議開始。”

承擔文件印刷工作的印廠,保密工作做得更是嚴格。據《中國新聞出版報》報道,文件傳輸到印廠時,都是絕密級別,采用專門光纖、專門電腦傳輸。為了不出紕漏,印廠專門請國家保密局的專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成立了以中共黨員為主的印前文件接收小組,簽署保密協議、設立涉密庫房、涉密殘次品庫房、手機保管箱、密碼箱等,並派專人收集印品的廢頁等涉密物資,送到專門單位進行銷毀。

政府工作報告當天發放,在人大代表走進禮堂前,報告就已放到代表的桌上。

發言投票

現在代表們在全會上,極少發言了。

“‘文革’前人大會議審議除了小組討論,還有大會發言,但多是各地、各部門領導彙報工作,而不是圍繞會議議題發表意見。”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漢斌說。

於是全國人大議事規則中,不得不對發言進行限製:代表在大會全體會議上發言的,每人可以發言兩次,第一次不超過十分鍾,第二次不超過五分鍾。要求在大會全體會議上發言的,應當在會前向秘書處報名,由大會執行主席安排發言順序;在大會全體會議上臨時要求發言的,經大會執行主席準許,方可發言。

無論是代表發言,還是相關領導人的報告,在大會堂裏都會有相應的同聲傳譯。2001年,經過改造原來隻能容納12種語言的設備,現在已經能夠同傳16種語言。

“大會現場每個座位下麵都有一個插孔,代表可以插耳機。”楊光說,每次召開全會,都會為少數民族代表提供翻譯。報告、文件也都有相應的少數民族文字版本。也有外文翻譯,針對的是旁聽的外國使節以及外媒記者。

自從為了讓會場秩序更安靜穩定,會務組決定不再給代表席提供茶水後,代表座位上,除了傳譯插孔,剩下的就隻是一套表決係統了。

在六屆全國人大之前,所有的會議上做表決都是通過舉手和鼓掌進行的。出於一些顧慮,很多代表不能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全體通過的事情很常見。從六屆全國人大起,最先在常委會會場安裝了電子表決器,到1990年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時,紅綠黃三色按鈕終於出現在萬人大禮堂的桌子上。

現在,代表需要在全體會議填寫選票時,一般正逢換屆。與表決器相似,萬人大禮堂裏投票規則的變化,也是經過很長時間才慢慢規範起來。雖然1953年通過的《選舉法》要求縣級以上人代會的選舉要采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但“文革”之後一段時間,這種方式又被“鼓掌通過”所代替。

根據無記名投票的設置,“投票人同意選票上所列的某一個候選人的時候,就在他上麵的空格內劃一個‘○’;如果不同意,就劃一個‘×’”。選票包裝在燙金紅皮的文件袋裏,文字用漢字和7種少數民族文字印刷。

從2008年開始,對代表填寫選票的保護也被重視起來。在當年的全會上,萬人大禮堂的會場東側設置了秘密寫票處。若有代表不希望自己的選擇被身邊人看到,可以走到秘密寫票點去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