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要訪華開完會去哪兒?(1 / 1)

政要訪華開完會去哪兒?

時政

作者:趙賀

外國領導人訪華,第一站大多選在北京。於是,北京諸多景點,如長城、故宮等就成為外國政要最為青睞的地方。

或許是受“不到長城非好漢”影響,幾十年來,長城接待的各國政要超五百位。而對中美兩國而言,長城更像一個紐帶——1972年尼克鬆成為首位任內訪華總統,即偕夫人登上了八達嶺,再加上其後的裏根、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七位任內訪問過中國的美國總統,有五位選擇登長城。

除了長城外,故宮應該算是第二個受外國政要青睞的標誌性景點。普京、奧巴馬、辛格等領導人都曾來此一睹華夏文化。

2009年,奧巴馬遊覽故宮,在結束之際曾表示:“故宮這麼雄偉壯麗,我將帶著女兒和妻子回來!”——這一次,他的女兒和妻子真的來了。

秦始皇兵馬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是另一張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金字名片,先後有近300位外國領導人參觀訪問。

1976年,剛剛被發現兩年的兵馬俑就迎來了第一位參觀的外國領導人——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而兩年後,時任巴黎市長的希拉克在參觀完後的感慨,至今仍被認為是對兵馬俑最為人熟知的評語——“世界上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可以說是第八奇跡了。”

外國政要中也不乏因兵馬俑而將訪華第一站選在西安者,比如克林頓,再如法國總統薩科齊。

相比之下,2010年訪華的時任印度總統帕蒂爾,其“文化之旅”意味更濃,先是到洛陽,出席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教寺廟的落成儀式;後到上海,為泰戈爾半身銅像揭幕,順便參觀世博會。

北京的胡同也是外國政要常去的地方。不止一位外國政要,比如德國總理默克爾、倫敦市長鮑裏斯·約翰遜等,都曾專門跑到南鑼鼓巷溜達,美國副總統拜登還在鼓樓吃了碗炸醬麵。

北京奧運之際,著名的秀水街市場,也成了外國政要紮堆地——大部分來客是“夫人”。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帶著女兒,在這裏一口氣買下了7件真絲睡袍,其中6件都是中國龍鳳圖案,另一件是中國書法圖案。

或許是曾任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的原因,相比古跡,老布什更喜歡看中國的自然風光。1977、1985年老布什曾兩次訪問桂林,“這些風景肯定是人所看到或者能想象到的最秀麗的地方”——同樣遊覽過漓江的尼克鬆、克林頓,對此觀點應會讚同。

據外交部公共外交谘詢委員會委員陳明明介紹,領導人去哪兒,是雙方商量的結果。“我們會展示最能體現文化特點、發展成果、對外交往優勢的方麵,最能夠吸引對方和我們進一步合作的方麵。”陳明明說,對方有時會提出特別想看的地方,互相協調溝通,進行安排。

俄羅斯兩位領導人的訪華行程,就經過了陳明明所說的“協調溝通”。

去年10月,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短短兩天的訪華行程裏,除了做客北京,還專門安排行程到安徽省,訪問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以及包公祠。“安徽是李克強總理的故鄉,體現了他對與李克強私人友誼的重視。”當時,有俄羅斯媒體報道稱。

2007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少林寺的行程,更是出於“私人愛好”。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接受央視采訪時透露:“在(普京訪問)一個多月以前,我們河南省的領導,鄭州市領導,包括登封市領導,多次跟我們說,俄方提出來要選一個年齡跟他相當的,50來歲的一個武僧,跟他有20分鍾的切磋。”

不過,釋永信稱,考慮到“武術很難謙讓”,擔心影響“(俄羅斯)國家的形象”,所以婉拒了普京的比武要求。作為補償,他將一套少林武功秘籍送給了普京。

(源自《老年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