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電商界的“華爾街之狼”
財經
作者:謝鵬
洪曉波和沈亞這兩個溫州人創造了唯品會的百億美元神話。唯品會很快對產品定位進行了調整,舍棄一線頂級品牌,瞄準阿迪達斯、耐克、卡西歐等中國消費者更熟悉的二、三線名牌,開始了唯品會的重大轉型。的確,唯品會在2013年增加了很多競爭對手,京東、當當網、天貓、凡客等電商紛紛推出特賣模式。
唯品會在短短兩年時間就突破了百億美元市值,成為中國第四大市值的互聯網公司,其所依托的是一個將國際品牌與國內品牌混搭的銷售策略,以及三四線城市的廣闊市場。但這樁尾貨生意,也麵臨著天花板。
兩年前的一個下午,四個中國人在美國紐約的四季酒店大堂裏,討論著一件關於唯品會命運的大事。他們分別是廣州唯品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唯品會”)的首席執行官(CEO)沈亞、首席財務官(CFO)楊東皓和投資唯品會的兩個風險投資機構代表。
他們當時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以6.5美元每股的低價格在美國上市,就這樣成就了唯品會。兩年後的3月6日,唯品會公司的市值一度衝破100億美元。而中國互聯網行業在美和在港的上市公司中,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公司,隻有百度、騰訊和奇虎360。
兩年時間,這家公司市值從3億美元衝到100億美元,股價從6美元一度漲到180美元。唯品會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實現盈利,成為中國目前自營B2C電商裏唯一盈利的公司。這是奇跡還是泡沫?
兩個溫州人結盟
唯品會主要是兩個溫州人創辦的——沈亞和洪曉波。沈亞做電池代理起家,一度拿到所有一線電池品牌的浙南地區代理權。後來又開了一家電池廠,做電池出口生意。
洪曉波8歲移民法國。父母在法國做餐飲和房地產生意,希望他能接班。洪曉波卻從父親那借錢創業,經營手機藍牙設備等無線產品,但生意不好。
1998年,兩人相識,開始合夥做手機配件生意。沈亞負責在國內進貨,洪曉波負責在歐洲賣貨。當時國內一個5元的手機配件,在歐洲可以賣到5美元。這是他倆賺到的第一桶金。
2007年的一天,洪曉波發現自己的妻子經常大清早起來,登錄法國名品折扣網站VP(以下簡稱“法國VP”),去搶購名牌折扣包。這一年,美國網站Gilt對法國VP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改造,專門做奢侈品打折銷售。
洪曉波找到沈亞,提出可以在中國複製一個。當時兩人都在長江商學院讀書,於是從同學中找到另外兩個做服裝生意的溫州老鄉——法派集團老板彭星和國內女裝品牌歐時力老板徐宇,還有一個來自杭州的同學。五人湊了3000萬元,共同發起成立了唯品會。
當時國內已經出現了好幾家名牌折扣模式的電商網站。比如88brands和VIP特賣等。還有一些是在中國的法國人直接創辦的,模式完全照搬法國“VP”。
唯品會在2008年12月上線時,選擇的是全麵模仿Gilt的奢侈品閃購模式,定時定量推出打折奢侈品,搶購完後不再供貨。同時唯品會加入了中國特色——提供正品保險,如果消費者買到的是假名牌,能獲得全額退款,希望以此打消消費者的顧慮。
唯品會上線當月隻賣出18單,而且大部分還是洪曉波和沈亞自己以及朋友照顧生意。這種狀態一直持續至2009年3月。
投資了寺庫等奢侈品公司的起源資本合夥人雷中輝對記者說,2009年的時候,頂級奢侈品品牌商對網絡渠道的授權很謹慎,奢侈品電商拿不到太多貨源,假冒奢侈品在網購市場橫行,消費者不相信網上能買到真的奢侈品。
唯品會很快對產品定位進行了調整,舍棄一線頂級品牌,瞄準阿迪達斯、耐克、卡西歐等中國消費者更熟悉的二、三線名牌,開始了唯品會的重大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