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期刊(2 / 2)

中國還出版了一些對外報道新中國的曆史發展和各方麵的成就的外文新聞性期刊,比較重要的有《中國建設》、《北京周報》、《人民中國》、《中國報道》等。

第二類,經濟信息類期刊:這類刊物在一九八○年以後增加很快。比較有影響的有:《中國經濟信息》(月刊),一九八六年在北京創刊。它主要是給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事業提供經濟信息新聞。《經濟工作通訊》(半月刊),創刊於一九八四年四月。它除了報道中共中央的政策以外,用大量篇幅刊登經濟新聞,向經濟工作者傳遞重要的經濟信息。《經濟預測與信息》(月刊),創刊於一九八五年。它設有“經濟要聞”、“預測與規劃”、“市場動態”、“問題與探討”、“國際商情”、“經濟交流”等欄目,主要傳遞宏觀經濟信息,為各級計劃部門提供指導經濟體製改革和經濟發展的依據。《國際經濟信息》(周刊)一九八四年創刊,它通過傳播國際經濟信息為國內企業開展對外經濟貿易、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服務,至一九九一年底,經濟信息類新聞性期刊經正式登記出版、公開發行的已達60多家。

第三類,僑刊:這類刊物以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及海外華人為主要讀者對象,大多為沿海僑鄉所辦,到一九九一年底已有153家。

新聞性期刊從時間上講,不能與日報、廣播電視競爭,但它們發揮了各自的長處。有的每期組織權威性文章;有的設立了獨具特色的欄目;有的連續報道重大事件;有的注意向讀者提供分析研究問題的資料,幫助讀者理解當前的時事、政策中的問題。如《半月談》不僅就事論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而且突出一個“新”字,所刊文章的思想和觀點,所介紹的經驗和知識,所使用的語言和材料,給人以清新之感。《瞭望》周刊的特色是從大處著眼,報道的重點放在歸納分析一周來或近期發生的重要事情。提供背景材料,給讀者以啟發。

許多新聞性期刊在實踐中創造了豐富的經驗。如《半月談》總結出的辦刊要堅持“十性”是它獲得成功的好經驗。這“十性”是:(一)黨性。在政治上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準確、生動地宣傳報道黨的方針政策和現代化建設的形勢和經驗。(二)權威性。及時傳達中共中央的新精神,正確闡述黨在各種問題上的方針政策,使讀者感到刊物可靠、可信、有用。(三)戰鬥性。旗幟鮮明地興利除弊,扶正祛邪,頌揚好人好事好風尚和新生事物,批評各種錯誤思想和不良傾向。(四)針對性。針對讀者關注的熱點、疑點、難點多想題目,找線索,做文章,解答疑難,介紹經驗。(五)綜合性。要代讀者讀報,把半月的重要新聞加以概括介紹,使讀者一目了然。(六)時效性。對中央的部署和當前正在發生的重要問題,組織報道,及時傳遞給讀者。(七)知識性。注意傳播知識,富有趣味,盡可能滿足讀者的求知欲。(八)通俗性。文章內容開門見山,通俗簡短,樸素自然,親切感人。(九)可讀性。文章要內容有價值,擺脫新八股氣,清新流暢,使人愛讀。(十)藝術性。講究封麵、版麵設計,給人以美感,提高吸引力、競爭力。

還有一些新聞性期刊在總結辦好刊物的經驗時,得出必須遵循的原則,大致有五條:首先,樹立刊物的權威性。權威性來自準確地宣傳報道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和政策;所報道的內容真實可信;文章立論有據,見解正確;重要問題有權威方麵的權威發言;編輯部認真負責,嚴肅對待所發表的一切文稿。第二,密切聯係實際。力求抓住當前群眾普遍關心的主要問題,跟蹤采訪,組織專題報道,向讀者提供真實全麵情況,探索一些重大問題的解決辦法。第三,力爭做到圖文並茂。重視采用新聞照片,通過文字和照片兩種宣傳形式,突出時事政治性和知識性。第四,新聞性期刊出版周期長,重點要放在搞好分析性、評述性或者預測性新聞上,向讀者提供有背景、有分析的新聞,使其對整個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和看法。第五,走群眾路線,依靠社會力量辦刊。團結一批專家、學者、權威人士,形成自己的智囊團。同時,在國內一些主要地區聘請一定數量的聯絡員,以溝通信息。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新聞性期刊雖有較大的發展,但在質量上和編輯人員的素質方麵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