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四年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改進報紙工作的決議》,決議第五部分專門就培養和訓練新聞幹部問題作了具體規定,要求“擴大現有的大學新聞係的學生數目,逐步地充實省(市)以上的報紙、通訊社、廣播電台、期刊和出版機關的幹部。中央民族學院及各地少數民族幹部學校應負責培養少數民族文字出版的報紙、期刊、出版機關以及廣播電台和通訊社所需要的少數民族新聞幹部”。這個決議的公布,使中國新聞教育出現了一次發展高潮。同年,中央高級黨校(當時的馬列學院)設立了新聞班,負責培訓中共省(市)委機關報的總編輯、副總編輯、編委和農民報的總編輯,省以上報紙的黨員編輯組長和記者,以及條件與此相當的新華通訊社、廣播電台和出版機關的黨員幹部。這個新聞班辦了三期,於一九五七年結束,共培訓了152人。不少中共省(市)委黨校也調訓了各級黨報的新聞幹部。
一九五五年,中國人民大學創辦了新聞係,調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安崗為係主任。一九五八年,北京大學中文係新聞專業合並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該係除培養新聞本科生外,還增辦了以招收在職幹部為主的二年製新聞專修科及各種不同類型的新聞幹部培訓班,師生800餘人,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新聞教育機構。
根據決議的精神,新聞係擴大了招生名額。複旦大學新聞係一九五四年招生96名,一九五五年招生112名,此後幾年招生人數均在100名上下,各主要新聞單位經常派負責幹部和有經驗的新聞工作者,到大學新聞係講課並接受新聞係學生實習,承擔了培養新聞事業接班人的任務,顯示了社會主義教育製度的優越性。
一九五八年以後,新聞教育事業曾一度有一個較大的發展。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全國新創辦的新聞院係有:杭州大學新聞係、江西大學新聞係、廣州暨南大學新聞專業、安徽大學新聞專業、南京大學附屬新聞學校、西北政法學院新聞係、山東大學新聞專修科、江蘇省新聞專科學校和北京廣播學院等。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和各主要新聞單位還成立了新聞紅專學院,廣泛組織在職新聞幹部學習政治理論、時事政策和文化業務知識。由於這些新建的新聞教育單位大多是倉促上馬,缺乏合格的師資和必要的圖書設備,難以保證教學質量。一九六一年,中共中央提出“調整、充實、鞏固、提高”的八字方針。接著國務院高等教育部下達了《教育部直屬高等院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簡稱《高教60條》)貫徹中央的方針,這些新建的新聞係科大都停辦,經過充實鞏固下來的,隻有北京廣播學院和廣州暨南大學、江西大學新聞係。其中一九五九年創辦的北京廣播學院是中國第一所為全國廣播電視事業培養專門人才的高等院校。
新中國成立後至“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中,中國新聞教育事業的總趨勢是向前發展的。其主要成就是:(一)對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新聞教育進行了調整與改造,堅持開展對資產階級新聞教育模式的改造和對資產階級新聞學的批判,逐步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新聞教育事業。(二)建設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複旦大學新聞係和北京廣播學院,它們師資比較雄厚、圖書資料豐富、教學設備不斷完善,為國家培養了大量新聞人才。(三)各新聞教育單位編寫了一批新聞教材,在建立和發展無產階級新聞學等方麵,取得了很大成績。
新聞教育也受到“左”和右的幹擾,特別是左傾錯誤的影響。一九五四年學習蘇聯教育經驗,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一度照搬蘇聯的新聞教育模式和新聞學理論體係,忽略中國新聞教育長期積累的經驗和理論聯係實際的好傳統(不久便克服了這個缺點)。一九五七年反右派鬥爭擴大化和“反右傾”運動以及在教育科學文化問題上出現過火的政治批判,都使新聞教育隊伍和新聞理論研究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大躍進”運動和“以階級鬥爭為主課”的口號,嚴重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削弱了專業教學,導致了新聞教育質量的下降。一九六一年下半年開始貫徹《高教60條》,明確了高等學校“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教育的標準,穩定了學製,修訂了教學計劃,比較合理地處理了課堂教學與實踐、智育和德育、學習與勞動之間的關係,新聞教育又逐漸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文化大革命”時期,大學新聞係屬於被“徹底砸爛”之列,新聞教育事業遭到了嚴重的摧殘和破壞。
高等教育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癱瘓停頓以後,一九七一年暑假,北京大學招收推薦上大學的第一屆工農兵學員,在中文係恢複了新聞專業。接著,複旦大學新聞係也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但當時整個文化教育事業(包括新聞教育)為“四人幫”所控製,直到“四人幫”被粉碎,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新聞教育才和全國其他各項事業一樣獲得了新生。經過撥亂反正,重新出現了新的蓬勃發展的局麵。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國共產黨舉行了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方針,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隨著新聞事業的複蘇和繁榮,迫切需要恢複和發展新聞教育,培養大批新聞人才。
一九七七年,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北京廣播學院和廣西大學等新聞專業開始通過高校統考恢複招生。一九七八年中國人民大學複校,北京大學新聞專業重新並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也隨即恢複招生。同年暨南大學也恢複新聞係,兼招收香港、澳門地區學生。此後,曾經設立過新聞係科的高校,如杭州大學、江西大學、鄭州大學等也相繼恢複了新聞係或新聞專業。與此同時,新增設新聞係或新聞專業的還有:北京國際政治學院(後改為中國警官大學)、四川大學、河北大學等。一九七八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立新聞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係。該係是由新華社、人民日報社等新聞單位和新聞教育機構、新聞研究機構聯合創辦,實行科研、教育和新聞實踐三結合的方針,培養新聞碩士研究生。十年來已畢業近500名碩士研究生,是一次新聞教育的改革創新。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新聞係除培養碩士研究生外,還於一九八一年招收新聞博士研究生,開創了中國高層次新聞人才教育。到一九八二年,全國高等學校新聞專業點已有16個,在校生(包括專科生)1685人,專業教師364人。這表明中國新聞教育在“文化大革命”以後,已經完全恢複並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