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說來,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國新聞漫畫確是複活了,而且大有起色。曾遭誣枉不幸的漫畫家全都得到平反,恢複了創作生活。在報社任職的中年漫畫家王複羊、朱根華、何韋、葉春、法乃光、孫以增、常鐵鈞、毛銘三、馮淼、馬丁、施明德、隋軍等,都在創作上和組織工作上顯示出他們的才能。各地並有一批漫畫後起之秀,陸續參加報紙編輯部,如徐進(工人日報)、沈天呈(文彙報)、王景峰(廣州日報)、徐鵬飛(吉林日報)、林積令(陝西工人報)、陳樹斌(羊城晚報)、莊錫龍(深圳特區報)、李昆武(春城晚報)、張耀寧(中國日報)、蕭洛(營口日報)、曲鳳鳴(煙台日報)等。
直接參加報紙編輯部被列入正式編製的漫畫創作人員,為數畢竟有限,但是還有眾多的業餘漫畫作者同各報社保持著密切的聯係,由此形成各地區的新聞漫畫隊伍,並從而打破了中國漫畫作者曆來都集中少數大城市的不平衡狀態。這是八十年代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新聞漫畫呈現的新情況。長期“左”的禁錮造成漫畫單一化、淺簡化的傾向,開始有所克服,題材範圍擴大,品種形式增加,作者的個人風格也多樣起來,作品的藝術性、諧趣性和可讀性等問題,普遍受到作者的注意。中國新聞漫畫一個新的曆史階段已經開始。
二、組織起來
在新的形勢麵前,新聞漫畫作者為了完成新的曆史任務,要求組織起來,加強團結,加強業務學習和學術理論研究,以提高隊伍素質。一九八二年初,首都各報和各新聞單位的漫畫工作者集體加入首都新聞學會為會員。同年十月,首都新聞學會設立新聞漫畫研究組,由沈同衡任組長,何韋、梅珞任副組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首都新聞學會副會長安崗當時說:“新聞漫畫是新聞領域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聞漫畫的學問要作為新聞工作本身的一門學問來研究”。
一九八二年起,全國好新聞評選委員會把新聞漫畫列為評選項目之一,首都新聞漫畫研究組接受評委會的委托,具體負責組織新聞漫畫評選工作,這對新聞漫畫創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動和鼓勵作用。
首都新聞漫畫研究組曾與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漫畫組聯合主辦漫畫講座,還曾舉行“一九八三年全國新聞漫畫選展”和多次學術座談,在新聞漫畫理論建設方麵邁開了探索的一步。
各地漫畫作者也紛紛組織起群眾性新聞漫畫學術研究團體,開展創作競賽、理論學習、選拔推薦等活動。幾年之間,全國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部分單列城市已建立了新聞漫畫團體。首都新聞學會新聞漫畫研究組聯合河南、陝西、安徽、浙江、北京5省市新聞漫畫團體,共同發起於一九八七年成立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作為研究新聞漫畫的全國性學術組織。成立大會有全國21個新聞漫畫研究會(組)代表參加,沈同衡、方成當選為會長和副會長。
研究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新聞漫畫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三、知難而上
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成立以後,在組織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兩屆好新聞漫畫評選活動中,對各地參評作品的征集、選拔和推薦等一係列做法作了改進,使征集範圍要求遍及各級各類報紙,評選標準要求兼重新聞性、藝術性和社會效果,對於獲獎作品要求認真評介,以發揮其示範意義。一九八九年,除舉辦例行的年度評選,還另辦了全國性新聞漫畫創作大賽,有12個省市地區熱烈參加,由此產生的新作超過萬件(僅以湖南為例,全省20家報紙就發表了約1500件),並利用召開新聞漫畫學術年會的時機,展出了部分參賽作品和進行了群眾性公開評選,當場頒發榮譽證書,達到比較滿意的成果。
這次學術年會是一九八九年四月在河南信陽召開的。會上續有7個省區新成立的新聞漫畫團體,申請加入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至此共有28個來自首都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單列城市的團體會員的代表60多人出席了這次年會。在安排為期五天的議事日程中,最主要的一項是學術討論。代表們對中國新聞漫畫的曆史傳統、當前情況和發展前景,進行了曆時兩天半的專題發言和廣泛交談;收到論文22篇,印出了一個集子。對於新聞漫畫的定義、特征、時代使命等問題,經過討論,開始有了共識,因而進一步加強了團結,並激發了創作的熱情和信心。
可是,正當年會勝利結束的時候,北京出現了“六四”動亂。頓時國內的報紙上,新聞漫畫或政治時事漫畫明顯大減。一九九○年全年即使在北京大辦亞運會期間,各大報所見新聞漫畫還是為數寥寥;原計劃於這一年在安徽合肥召開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第二次學術年會,因經費等原因,終於未能如願。一九九一年十月是中國著名新聞漫畫家米穀逝世五周年紀念,為此舉辦了“米穀漫畫遺作展覽”,在北京首展後,到外地巡回展出,並組織觀摩和研討活動,對於促進社會重視新聞漫畫起到較好影響。
一九九一年度見報新聞漫畫在數量上稍有回升,但較多的是業餘青年作者摹擬西方國家的“無題”幽默畫,而仍少符合“二為”方針、主題鮮明的、具有民族風格的漫畫佳作;有的報紙編輯部對時事題材作品的審選采取特別謹慎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專職的報紙新聞漫畫作者,便不務正業,去承接國畫,曆史圖解、故事小人書等既無風險、又能多獲報酬的“私活”去了。五十年代前期培養的一批漫畫骨幹,如今有的已屆退休年齡,有的打算另謀出路,已有好幾家報紙缺乏漫畫人員,原來的漫畫專欄因此無法持續。凡此種種,對於新聞漫畫的生存和發展,顯然是很不利的。但是這種現象是暫時的,漫畫是消亡不了的。隻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正確方向,知難而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漫畫事業一定會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