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點滴打好腎髒保衛戰
人人健康醫院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40歲以上的人,慢性腎髒病患病率約為7%~10%,不亞於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病率,成為威脅全世界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萬人靠透析生存,並且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增長;此外,慢性腎髒病發病還呈現出年輕化趨勢,20~30歲的透析患者越來越多,年齡最小的甚至不到10歲。本欄目專家指導、武警山西總隊醫院腎病中心主任李德謙說:“現代社會的腎髒病變越來越多,是時候保護腎髒了,一起來關注我們的‘愛腎天地’吧!”
春節過後,各大醫院腎科門診的病人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麵在於,不少慢性腎病病人由於春節期間放鬆了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導致病情加重惡化。例如飲食方麵大魚大肉,導致鹽分和蛋白質攝入過量;熬夜看電視、打牌搓麻,走親訪友期間煙酒不斷,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以上種種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是腎病患者應該杜絕的。另一方麵,由於近期季節交替,正是感冒的高發期,慢性腎病患者本身免疫力較常人弱,一旦感冒,其他病菌容易伺機入侵,進一步削弱病人的抵抗力,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其他並發症。因此,慢性腎病患者需注意預防感冒,一旦感冒建議盡快就醫,避免後繼感染。
在慢性腎病進程方麵,病人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麵: 怎樣延緩腎病進展,以及萬一進展到腎衰,即俗稱的尿毒症,應該怎麼辦?
如何延緩慢性腎病進展?
其實,慢性腎髒病屬於一種生活方式病。一方麵,慢性腎髒病多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很多引起慢性腎髒病的原發疾病都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其中糖尿病引起的腎損害、高血壓引起的腎損害是慢性腎髒病發生的兩個主要常見原因。另一方麵,高鹽、高蛋白飲食,抽煙、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導致腎髒病不斷惡化,並進展至終末期腎衰的重要原因。
據調查,近年來大城市慢性腎髒病發病率趨高。北京、廣州等大城市慢性腎髒病的發生率為10%左右,這與都市人較大的生活、工作壓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
慢性腎病病人在日常生活方麵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注意預防咽部、肺部、泌尿道感染,以免感染加重慢性腎病病情。感染後應及時使用抗生素控製感染,嚴禁使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兩性黴素等有損腎髒功能的抗生素;二、避免受涼、勞累、腹瀉、創傷等;三、應積極控製原發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以免加重腎髒血管損害;四、飲食調整。應保證優質、低量蛋白飲食,適度食用高熱量食物以及補充適量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控製鈉、鉀、磷、嘌呤及脂質攝入;五、應進行適度運動。
萬一進展至尿毒症該怎麼辦?
很多人一旦被確診為尿毒症,就感覺未來的生活會變得一片灰暗。事實上,這類患者隻要從治療和生活方式兩方麵努力控製,也可以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
治療上,目前尿毒症的腎替代治療方法有兩種:腎移植或維持性透析治療。從生活質量來說腎移植是最佳選擇,但由於缺乏腎源,以及配型和經濟因素限製,絕大部分病人還是選擇了維持性透析治療——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很多人對血液透析比較熟悉,但對腹膜透析知之甚少。事實上,腹膜透析用於維持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已經有八十餘年的曆史了,它利用人體自身的腹膜腔和腹膜進行透析,患者除了定期回診,其他時間可以在家自行操作,無需頻繁地上醫院接受治療,也因此方便了生活和出行,從而提升生活質量,享有更自由的生活方式。目前在香港及一些歐洲國家,80%的尿毒症病人接受腹膜透析,他們可以正常地生活,有很大部分還可以學習和工作。此外,腹膜透析還擁有保護殘存腎功能、保護心血管等多方麵優勢,這對那些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糖尿病、高血壓等)及等待合適腎源的患者來說尤其受益。
生活方式上,相較普通慢性腎病患者,尿毒症患者更需嚴格遵守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飲食方麵,除了保證攝入優質蛋白、足夠熱量及控製水和鹽的攝入量外,尿毒症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調節飲食頻率,可酌情使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證有效的營養吸收。運動方麵,尿毒症患者應采取規律和適度的運動方式,並持之以恒。運動後適當按摩可減輕疲勞,亦有益於控製疾病的進展。
患者情緒因素會影響尿毒症的治療。治療尿毒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的情緒對尿毒症治療過程也特別重要,信心不足、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易緊張煩躁等負麵情緒因素,均不利於尿毒症的治療。因此提醒尿毒症患者適當控製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輕鬆的心態,既要對尿毒症本身高度重視,積極治療,又不能操之過急。必須建立信心、保持耐心、堅持治療,這樣才能對自身康複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