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出口複雜度。采用聯合國商業貿易數據庫(UNCOMTRADE)中2001-2012年163個國家2000多種產品出口額和世界銀行(WDI)數據庫2001-2012年各國人均GDP(以2001年為基期),依據邱斌(2012)等對出口技術複雜度的度量方法,對我國製造業各行業價值鏈地位進行衡量。
rd,研發投入強度。用R&;D經費內部支出/各行業總產值表示。
fdi,外商直接投資。用FDI總資產/各行業總資產表示。
k,要素結構。用製造業固定資本淨值年均餘額/製造業年末從業人數表示。
s,製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依賴程度。數據來自《2002年中國投入產出表》122個細分部門以及《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135個細分部門數據,再根據國民經濟標準行業分類GB/4757-2002進行分類,參照其分類細則與我國31個製造業部門對應,計算出製造業分行業消耗生產性服務業的價值量。本文基於邱斌(2012)用《中國投入產出表》中的進出口值來計算垂直專業化指數的方法,用2002年投入產出表代替2001-2006年數據,2007年投入產出表代替2007-2012年數據。
es,企業規模。用行業總產值/行業企業單位數表示。
envir,市場經營環境。用行業虧損企業/企業總數表示。
實證結果及分析
本文運用stata12.0計量軟件,通過Hausman檢驗判斷適用固定效應模型或者隨機效應模型。
在總體樣本回歸中,fdi、k、s、envir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fdi,k、s以及envir對我國製造業價值鏈起增值的作用。rd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隨著我國科研力量增強,科研投入對製造業價值鏈也起增值作用,企業規模沒有顯著作用,可能由於我國目前價值鏈地位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培育出“巨型公司”還需要時間積累。
由於出口複雜度具有行業異質性,根據行業要素密集程度將製造業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以及技術密集型。可以看出,除了市場環境對三種行業都具有顯著性正影響外,其他解釋變量都具有行業異質性。在rd方麵,技術密集型行業在1%顯著性水平下具有正向效應,而對勞動和資本密集型行業不顯著,這和不同行業的研發投入強度有很大關係;在fdi方麵, fdi對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價值鏈地位提升起正向作用,在技術密集型行業中沒有顯著作用,再次證明了外商的“技術鎖定”;在k方麵,技術密集型行業對我國價值鏈增值具有顯著正效應,技術密集型行業往往需要大量資本,k值越大越有助於技術密集型行業價值鏈的提升;在s方麵,對技術密集型企業價值鏈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對其他兩類行業作用不明顯;在es方麵,勞動和資本密集型行業對價值鏈增值具有顯著的正效應,表明我國在該類行業已經初具企業規模優勢。
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結論
本文基於價值鏈增值過程以及微笑曲線的變化過程,研究了我國製造業價值鏈增值影響因素,得出rd、fdi、k、s、envir對中國製造業整體價值鏈增值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es促進作用不明顯;按不同要素密集程度劃分,rd、k以及s對技術密集型行業價值鏈增值具有顯著正向作用,fdi、es對勞動和資本密集型行業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二)政策建議
綜合本文研究結論,針對如何進行製造業價值鏈產業升級,本文的政策建議如下:
第一,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密集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技術的創新,我國政府應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力度,對於偏研發企業采取政策上的優惠,鼓勵企業自主研發,鼓勵產學研相結合,增加多種創新基金。第二,兼顧勞動密集型及資本密集型行業。中國勞動及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價值鏈地位較低,但這些行業在我國製造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我國需要繼續完善FDI在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政策並重視勞動和資本密集型行業企業規模的成長,推動集群式發展。第三,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政府管理部門需製定相關政策,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開拓生產性服務業務;高校應重視生產性服務人才的培養。第四,積極營造良好市場氛圍。首先要有法可依。我國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如近年來湧現的電子商務、電子渠道融資等必須有相關法律作為支撐;我國研發力度需要完善相關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其次要違法必究。相關部門應提高行政效率以減少市場破壞。總之,提升我國製造業價值鏈地位是一項持久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個人長期為之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