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優則仕,似乎是自古以來所有文人的共同抱負,也是封建社會裏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然而,到了民國時期,這種觀念忽然斷了層。留洋歸來的文人們通通醉心於學術,無意從政。這也是民國時期學者雲湧、大師輩出的原因。
作為當時北平文化圈的中心人物,胡適的影響力不亞於政界名人。汪精衛曾經請他當教育部長,蔣介石也多次請他出山,他都一一拒絕了。其原因,一方麵是因為他明白自己不善官場中的應酬,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江冬秀的主見。在江冬秀眼中,做官是沒出息的表現,因而她十分擔心胡適哪天耳根一軟,就去做了官,因此荒廢了學術。
可這一天還是來了,1937年 9月,胡適臨危受命,做了蔣介石的駐美大使。這令江冬秀十分惱怒,因而常常在信中罵他。胡適做官那幾年,十分的不如意。他抱著愛國之心為政府效力,冒著生命危險在做事,處處盡心盡力。
《華盛頓郵報》中曾經報道:“中國駐美大使胡適,最近六個月來曾遍遊美國各地,行程達三萬五千裏,造成外國使節在美旅行之最高紀錄。胡大使接受名譽學位之多,超過羅斯福總統;其發表演說次數之多,則超過羅斯福總統夫人;其被邀出席公共集會演說之紀錄,亦為外交團所有人員所不及。”
然而,在蔣介石麵前,他卻又時時被挑撥懷疑,令他的處境十分難堪。因此他苦吟道:“偶有幾莖白發,心情微近中年;做了過河卒子,隻能拚命向前。”
這四年,對胡適來說就是一個“熬”字。
官場中的險惡,是他所避閃不及的。蔣介石雖然十分器重他,最終卻也無法采納這位自由民主的鬥士的忠諫。
胡適在給江冬秀的信中懺悔道:“現在我常常感到慚愧,對不住你。你總勸我不要走到政治路上去,這是你在幫助我。若是不明大體的女人,總會抱著‘夫貴妻榮’的想法,一定巴望著自己的男人做大官。你跟我二十年,從來不作這樣想,我隻能鄭重向你再發一宏願,等到戰爭完結時,我一定會到我的學術生活中去。”
未等戰爭結束,胡適的官職已經被罷免。對於他來說,這或許是個及時的解脫。雖然下場有些難堪,卻也如釋重負,再也不要在夾縫中挨日子了。往後有人再請胡適做官,他就搖搖頭,微微一笑:“太太說了,不讓做官。”
不管外人如何看低江冬秀,其實胡適心裏最明白,他這位太太的遠見不是尋常婦人所及的,她的清高其實來源自她對人的了解。她不懂政治,但是她卻懂政治中的人,也知道胡適其人不能在仕途宦海裏善終。
江冬秀的悍婦相讓胡適成了民國“怕老婆”第一人。然而,通常自詡怕老婆的男人又都是極為聰明的。胡適因為沒有背棄婚約而得了美名,他自言是“占了便宜”。其實他這一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在很多人眼中,五大三粗的江冬秀隻是個一身蠻力的婦人。她的確不懂風雅,難賦詩詞,但男女感情憑的不是舞文弄墨,而得靠苦心經營。張愛玲那麼深諳圍城之道,卻終究是紙上談兵,情場上栽了一回就險些毀掉了一生。江冬秀對文壇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她清清爽爽地做人,天不怕地不怕,是個徹底的實幹派。她不怎麼出手,一旦出手,從無虛發,而且渾身蠻力都變成了巧勁兒。
唐德剛稱江冬秀為“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裏,‘三從四德’的婚姻製度中,最後的一位‘福人’ ”。我倒是覺得此言差矣。江冬秀的聰明之處在於她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並且在上麵坐得八方威風。她認準了自己就是正牌的胡太太,因此無需再去尋什麼別的獨立和建樹,做好本分就成了。
有人戲言:“胡適大名重宇宙,小腳太太亦隨之。”這位太太腳小,心卻不窄。若說江冬秀是舊人,她的果敢和膽識卻是多少新女性都不及的。
胡適逝世後,蔣介石給他寫了一副挽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其實,胡適可不就是這麼一個亦新亦舊的人?
這樣兩個半新不舊、亦新亦舊的人,白首偕老地過完拌嘴嘮叨的一生。旁人看是一鍋夾生飯,我瞧著啊,倒是比滿漢全席還要豐盛熱鬧。
參考書目:
唐德剛 .胡適雜憶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蔡登山 .何處尋你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
陶方宣 .胡適·徽州之符 .中國民主法製出版社,2011.
葉公超 .新月懷舊 .學林出版社,1997.
胡頌平 .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 .新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