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絕代徐妙錦無畏拒皇權 (1)(1 / 3)

豪門才女

這個絕代女子來頭不小,整個洪武、永樂朝的頂級人物都與她有關。她是大明開國元勳、中山王徐達的第三個女兒,魏國公徐輝祖、定國公徐增壽最疼愛的妹妹,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後(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朱棣的妻子)的親妹妹,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小姨子。她叫徐妙錦,出生於這樣地位顯赫的家族,一開始便注定了她的人生與經曆必定不同於尋常百姓人家的女子。

因此,要說徐妙錦,還得先從她的顯赫家族說起,特別是她那雍容華貴、賢良淑德的姐姐仁孝皇後。

徐妙錦之父徐達(1332—1385),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家裏祖輩世代種田,屬典型的貧農家庭。徐達小時曾和朱元璋一起放過牛,在那個衣食不保的年代,他和朱元璋這些放牛娃們應該有過一段特別刻骨銘心的童年記憶。元朝末年,目睹朝廷腐敗,民不聊生,他慨然有“濟世之誌”。朱元璋投奔郭子興鬧革命當上小軍官後回鄉招兵,他“仗劍往從”,從此開始了戎馬倥傯的軍事生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徐達不但是猛將、儒將,更是一員福將。早在郭子興軍中朱元璋還未真正當家時,郭子興因與濠州起義軍的另一元帥孫德崖鬧矛盾,拘捕了孫德崖,而孫的部眾以為是朱元璋策劃的陰謀,便扣留了朱元璋並揚言為主帥報仇。關鍵時刻,徐達挺身而出,主動要求到孫德崖軍中去做人質,換回朱元璋。直到郭子興釋放孫德崖後,他才被放出來。徐達的舍身相救令朱元璋非常感激,兩人的關係也更加密切。徐達當然也不負重托,不但作戰勇猛,治軍嚴明,更禮賢下士,長於謀略,逐漸成為朱元璋最信任最倚重的一員戰將。從一開始幫助朱元璋在郭子興軍中樹立威信,到統兵“廓江漢,清淮楚”消滅陳友諒;,,,“電掃西浙”攻占平江(今江蘇蘇州)消滅張士誠;受命為征虜大將軍,率師北伐,“席卷中原”,收複大都(今北京)。徐達南征北戰,出生入死,“以智勇之資,負柱石之任”,叱吒風雲,立下了赫赫戰功。洪武元年,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後,授徐達為太傅、中書右丞相,後授徐達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改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並頒予鐵券(鐵券是朱元璋賜給功臣世代保持特權的一種信物,一旦擁有這道附身符,便可世代富貴,光宗耀祖,甚至不受王法限製,“王法不臨滅,刑吏不進門”)。而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勞苦功高、地位顯赫,徐達依然安分守己,謙遜有禮,從不居功自傲。然而盡管如此,仍免不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命運,陰狠毒辣的朱元璋一直也找不到他的過失,竟乘徐達身患背疽忌吃鵝肉的時候,賜他蒸鵝。君命難違,徐達流涕而食,不日即死。洪武十八年二月,徐達病逝,享年 54歲。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賜諡“武寧”,賜葬於南京鍾山之陰,並親為之撰寫神道碑,讚揚他“忠誌無疵,昭明乎日月”。後複命“配享太廟,塑像祭於功臣廟,位皆第一”。徐達以一死成全了朱元璋的虛偽與陰狠。

徐達有四個兒子,長子徐輝祖,初名允恭,後因避皇太孫朱允炆諱才改的名。他身高八尺五寸,長得麵如冠玉,英姿非凡,襲爵魏國公,乃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次子徐添福,三子徐膺緒戍守邊關,任戍邊大將軍;幼子徐增壽,任右軍都督府左都督。三個女兒,長女徐儀華為燕王朱棣正妃,次女為代王朱桂正妃,幼女徐妙錦。

徐妙錦的姐姐徐儀華,這位燕王妃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仁孝皇後。她是徐達和謝氏的長女,謝氏是徐達的第二任夫人。身為將門之後,徐儀華不但賢淑華貴,而且才情卓絕,更兼文韜武略,“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名動京華。“諸生”即秀才,就是說她堪稱女秀才。據說當時朱元璋聽說徐達有這麼一位知書識禮才華橫溢的女兒,主動要求雙方聯姻。

有一天,朱元璋召見徐達,對他說:“朕與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朱棣配焉。”大意應是,你我早在是平民百姓時就結下深厚交情,不是今天的君臣關係這麼簡單。說起來確實如此,少年時便一起放牛,後來又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可此一時彼一時,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是不一樣了,昔日的放牛娃是朋友是兄弟,如今一個成了坐擁天下的皇帝,一個是戰功赫赫的開國功臣(魏國公),隻是君與臣差別巨大。這皇帝老子親自替兒子求親,他金口一開可就是聖旨啊,正是君命不可違,再則,也沒有理由違背,能和皇帝攀上兒女親家,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總之,徐達馬上頓首謝恩,婚事就這樣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