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師父提點!”母親聞言一驚,但畢竟見過世麵,依然毫無慍色。
“阿彌陀佛,貧尼告辭。”
送走老尼後,母親拉著她細細端詳了一番,自言自語道:“我兒清秀俊雅,聰慧伶俐,怎可能是薄命之人?馮家乃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從來都是衣食無憂,吃穿不愁,這出家人僅憑一麵之緣就故弄玄虛如此斷言,如何取信於人?”
當晚,父親回府後,母親將白天老尼所言告訴了他,父親甚是不快:“休聽那老尼胡言亂語,信口雌黃。”隨著日子的消逝,老尼之事很快淡化,母親依舊教授她詩書禮樂,日子過得舒適愜意,波瀾不驚。
春去秋來,很快五年過去,江南風物的滋養之下,小青已是亭亭玉立,膚如凝脂,明眸流盼,朱唇皓齒,十指纖纖,春光無限的後花園是她流連之所,豆蔻年華,難免“為賦新詞強說愁”,任清風拂過發際,衣袂飄飛,眼見落英繽紛,芳草萋萋,臨風賦詩,訴不盡少女情懷。
到了及笄之年,母親特地為小青舉行了熱鬧而隆重的笄禮(成人禮)。
當日受邀的楊夫人為小青加笄,她緩緩將一頭烏黑的發辮盤至頭頂,用簪子插住,微笑著說:“我們冰清玉潔的小青及笄可婚嫁了。”眾賓朋也無不誇讚。
誰料天有不測風雲,幾個月後,一場大禍從天而降。卻說萬曆皇帝因立儲之事與群臣意見相左,最終極不情願地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因此產生了扭曲的報複心理,開始了空前絕後的“大罷工”,“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幾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皇帝的諭旨,全靠內侍傳達,以致許多朝臣連皇帝的麵都沒見過。萬曆一朝,官僚集團各派之間的門戶之爭可謂慘烈,東林黨、邪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朋黨互相傾軋,勢成水火。而小青之父恰恰無端牽連朋黨之爭,一時間全家幾十口人均遭不測。
小青雖僥幸逃過一劫,卻從養尊處優、“不識愁滋味”的太守千金淪落為無依無靠的孤女亡命天涯,從幸福的巔峰跌落至痛苦的深淵,如今暫居馮員外府中,雖是吃穿不愁,可畢竟寄人籬下,觸景傷情,難免悲從中來。
“小青姑娘,楊夫人來了!”一句話將小青從憂傷中喚醒,趕緊應了一聲,用絲帕拭去臉頰的淚水。
“小青,你又獨自傷心垂淚了,外麵好不熱鬧,隨我出去走走吧。 ”楊夫人一進門就拉著小青出去了。
人生若隻如初見
“大家都聚在後花園猜燈謎呢,我們也瞧瞧去。”楊夫人拉著小青一路朝後花園走去,“聽說燈謎都是大少爺馮通所製。”看出小青疑惑的眼神,楊夫人接著說:“別看馮家世代經商,這大少爺卻是精通文墨的雅士。”二人這般一路閑聊著便到了花園,果然張燈結彩,好不熱鬧,每盞燈上都掛著謎語,已被猜中了大半。小青隨楊夫人走近細看,無意間一條謎語的謎麵吸引了她:
話雨巴山舊有家,逢人流淚說天涯。紅顏為伴三更雨,不斷愁腸並落花。
這首七言絕句不正是此時自己淒苦心境的寫照嗎?巴山夜雨思往事,天涯流落無歸期,萬千感慨又似洶湧潮水般將小青吞沒。
而這一切,馮家大少馮通看在眼裏,心裏也已明白了大半。早前他就聽聞家裏來了一位落難的官宦小姐,說是聰慧靈秀,才貌雙全,一直很想見見,隻因家裏綢緞莊事務繁忙,自己又是有婦之夫,不好貿然造訪。如今這麼個可人兒就站在眼前,卻是一副心事重重、多愁善感的模樣,怎能不叫人心生憐愛?
馮通上前輕聲問道:“小姐,可曾猜出謎底?”
見小青神情恍惚,楊夫人趕緊拉拉她的衣袖,小青這才驚醒,眼前竟是位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的公子,自覺失態一時羞紅了臉,低頭答道:“可是紅燭?”
“小姐好悟性!”馮通微笑著說。
“公子過獎。”小青稍稍俯身行禮。
“小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小青心頭一熱,一股暖流湧遍全身,公子竟能看穿我的悲傷?隨即匆匆道謝離去。
幾天後,小青一早起來推開房門,隻見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漫天飛舞,眼前已是銀裝素裹,屋外的幾株紅梅正傲雪挺立,朵朵紅蕊在冰天雪地中尤為搶眼。此景竟是如此熟悉,昔日廣陵府花園中亦有一大片梅樹,每每天寒地凍之際恰是它吐蕊綻放之時,紅梅嬌豔、白梅聖潔,徜徉梅林,享受那暗香浮動總有難以言表的喜悅。如今身世飄零,在異地他鄉竟能見到久違的故鄉之景,縈繞心頭諸多時日的陰霾漸漸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