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的柳如是雖然麵若桃花,內心卻早已曆盡滄桑,情感危機也帶來了生計危機,入不敷出,債台高築的日子令其萬念俱灰。此時,又一個老男人闖進了她的生活,那就是謝三賓。
謝三賓,字象山,錢謙益門生,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時任太仆少卿,官至四品,後降清,甚至不惜殺害本鄉抗清的五君子以邀功。彼時謝已年過五十,屬權貴加大款,有錢有勢,還能附庸風雅,書畫詩文均有所長,還出錢來幫“嘉定四先生”刻印詩集。乍一看,貌似如意郎君。
崇禎十三年,謝三賓對柳如是展開瘋狂追求,死纏爛打。
但隨著交往的深入,柳如是很快發現謝三賓人品不佳,政治上反複不說,求官進爵更不擇手段,可謂“鮮廉寡恥”。這樣的人豈可托付終身?柳急忙懸崖勒馬,避之唯恐不及。
都說“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謝三賓由愛生恨,不但大造輿論誣蔑謾罵攻擊,更糾集一幫流氓地痞上門騷擾。
然而,謝三賓的蠻橫無理又豈能令柳如是屈從,盡管堅韌剛烈如斯,但畢竟是弱質女流,自從與其交惡,柳已是身心俱疲,感情之路曆盡坎坷,“過盡千帆皆不是”,眼看紅顏易老,青春不在,再消耗不起,當務之急還是得抓緊尋得遮風避雨之所,令謝三賓知難而退。當下最合適的人選莫過於東林黨領袖錢謙益。原來,天啟元年,謝三賓參加浙江鄉試,大主考就是錢謙益。按照風俗,錢謙益屬謝三賓的“座師”,謝三賓須“執弟子之禮”。倘若柳如是投靠“座師”,弟子還敢動什麼邪念嗎?
琴瑟和諧忘年戀
柳如是並非病急亂投醫,實際上早在崇禎十一年,就與錢相識。
錢謙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又稱虞山先生,江蘇常熟人。他學識淵博,囊括諸家,其卓越文才極負盛名,詩作清新且綺麗,感歎而不促狹,開明清一代詩風,與吳偉業、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殿試一甲三名進士,時年二十八歲即為探花。雖文負盛名,一腔抱負,卻無奈生不逢時,仕途不暢,一直到十年後的天啟泰昌元年才“詣闕補官”,但不久即遭禦史陳以瑞彈劾而被罷官,削籍南歸。崇禎元年(1628年),重新奉詔入朝,出任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但三個月後又遭溫體仁、周延儒排擠,又是削籍而歸。崇禎七年,溫體仁指使常熟人張漢儒一紙訴狀控告錢謙益居鄉不法罪狀四十款,錢謙益隨即身陷囹圄。經多方打點,重金求助司禮太監曹化淳,一年多之後雖得以釋放,卻再次被革職回家。
崇禎十一年初冬,官場失意的錢謙益已五十七歲高齡,南歸途中,憶及出仕以來幾經坎坷,難免心境悲涼,便順道閑遊西湖。於杭州名妓草衣道人王微家中借住之時,一首清麗小詩吸引了錢謙益:
垂楊小宛繡簾東,鶯花殘枝蝶趁風。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
見錢大儒對此詩擊節歎賞,心領神會的草衣道人告知此乃柳如是之作,恰巧也客居杭州,即可邀約明日同遊西湖,此語正中錢大儒下懷。
第二天經草衣道人引見,錢謙益、柳如是泛舟西湖,縱論詩詞、暢談書畫,甚是盡興。嬌媚爽朗又詩情洋溢的柳如是令錢謙益油然傾慕,更一掃失意陰霾,一口氣吟了十六首絕句。
柳如是當然能察覺錢謙益的特別青睞,隻是混跡風月場多年的她更懂得張弛有度。此後一別便是兩年,因謝三賓的步步緊逼,柳如是自然想起了這棵參天大樹。
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天,柳如是女扮男裝扁舟過訪錢牧齋。
罷官以來,半野堂已是門前冷落車馬稀,那一日錢謙益忽聞家人傳報有客來訪,拜帖上寫“晚生柳儒士叩拜錢學士。”
滿腹疑惑的錢謙益在客廳見到了這位一身蘭緞儒衫,青巾束發,“神情灑落,有林下風”的白麵書生,雖說似曾相識卻一時記不起。書生滿麵笑意,輕吟一詩:
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近日西泠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
錢謙益幡然恍悟,對兩年前的西湖之行一直念念不忘,今日得幸柳美人親訪半野堂,更加喜不自勝。落座之後,二人再次煮酒論詩,棋逢對手,好不快意。興之所至,柳如是揮毫賦詩《庚辰仲冬訪牧翁於半野堂奉贈長句》:
聲名真似漢扶風,妙理玄規更不同。一室茶香開澹黯,千行妙墨破冥蒙。竹西瓶拂因緣在,江左風流物論雄。今日沾沾誠禦李,東山蔥嶺莫辭從。
柳如是把錢謙益比作東漢大儒馬融,稱讚他“妙理玄規”“千行墨妙”,堪稱“江左風流”,更委婉表白自己願意如捧瓶供奉菩薩的侍女相伴一生。
錢謙益雖是文壇泰鬥,名冠天下,卻無奈仕途不順,一腔抱負無以施展,正是一肚子懷才不遇。此刻柳美人誇得他喜笑顏開,隨即答詩一首《柳如是過訪山堂枉詩見贈語特莊雅輒次來韻奉答》:
文君放誕想流風,臉際眉間訝許同。枉自夢刀思燕婉,還將摶土問鴻蒙。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