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源頭活水來
寫作指津
作者:邵建興
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一種方式。那麼如何提高作文能力,讓學生在各類考試中都遊刃有餘呢?我認為除了要有深刻的立意,還需在生活中廣泛獲取寫作素材,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下麵就從幾個方麵來談談如何獲取作文的寫作素材。
一、培養活動興趣
在活動中親自感受生活及學習的樂趣,是獲取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之一。無論課內還是課外,活動方式都應靈活多樣,既可在老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進行,也可在同學之間自發進行。例如進行一次“學雷鋒”活動,學生在活動中要全身心投入,既要表達出自己對雷鋒精神的感悟,同時也要留心觀察當時的場景、同學們的反應,這樣自己有了親身體驗,把這種親身感悟描繪出來,並結合當前社會環境進行議論、弘揚精神、批評時弊,就是一篇不錯的作文。活動主要靠興趣引領,由興趣引發活動的需要,繼而激發活動的欲望,挖掘自身的潛能。同時,隨著活動的增多,又可不斷培養自己的興趣。這樣既鍛煉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質,又為作文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素材,可謂一舉兩得。興趣是推動力,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就能自主地獲取創作素材。
二、在語文課堂上獲得素材
語文教學是一門精深的藝術。語文課堂是師生共同表演的舞台,老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為學生組織的辯論、演講、朗誦等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切身體會。這些都會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三、在觀察中及時記錄
觀察是學生認識周圍事物的主要途徑。紮實地訓練自己的觀察能力,是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環節。學生隻有在學習及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隨時留意身邊的變化、事態的發展,才能為較好地獲取作文材料提供保證。若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及時地進行記錄,由隻言片語到片段成章,定能為積累作文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從平日的媒介中取材
現代化傳媒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諸如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媒體每日不停地為我們傳遞著各種信息。平時,我們應該利用各種途徑獲取新的信息,以擴展我們的眼界,豐富我們的知識量。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通過電腦獲得作文材料或從書報影視中了解到許多課本上無法涉及的內容。平時多讀多看,並能多練習寫觀(讀)後感或進行多種形式的比賽,對我們作文水平的提高是相當有益的。書報影視中的信息均是鮮活生動的事例,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極好的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