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作文的語言
教學在線
作者:戴蘇華
在平時的閱讀中,我們常為別人那優美生動的語言所陶醉,從中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品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體驗著人間的真善美、假惡醜。那麼,我們應如何錘煉文章的語言,使之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觸動讀者的心靈,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讓我們的作文語言“靚”起來呢?我們以教材為例,談談扮“靚”作文語言的幾種方法。
一、恰當運用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運用得當,不但能使文章的語言生動活潑,而且能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一句便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刻畫出了大地回春、萬物複蘇的景象;又如“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形象地寫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爭相開放的繁榮場景。萬物被賦予了人的表情、動作、感情,更為生機盎然。“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更加具體生動。
又如劉成章的《安塞腰鼓》中“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就寫得非常好,好在運用比喻使描寫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係列異彩紛呈的畫麵。該句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勢,更加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氣勢。
當然修辭手法的運用要以語言環境的需要為原則。寫作中可運用的修辭方法還有很多,如對偶、誇張、反複、反問、設問等等,如果能恰當地運用,一定能使作文的語言“靚”起來。
二、準確運用動詞和形容詞
準確地使用動詞和形容詞能使文章中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例如,魯迅在《社戲》中描寫“我”和小夥伴們一同去趙莊看戲的過程:“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裏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這段描寫運用了動詞“點、磕、退、出、架”,細膩逼真地刻畫出了小夥伴們劃船動作的嫻熟,以及我們去趙莊看戲時愉快、高興的心情。
再如布封的《鬆鼠》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它們麵容清秀,眼睛閃閃有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布封在介紹鬆鼠的時候,運用了“清秀、閃閃有光、矯健、輕快”四個形容詞來分別描寫鬆鼠的“麵容、眼睛、身體、四肢”,準確地描寫了鬆鼠的外部特征,使鬆鼠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三、注意使用疊詞
使用疊詞不僅能使描繪、說明準確,而且能使語言更富有節奏感。
如豐子愷的《竹影》中的“漸漸、參參差差、明明暗暗、一跳一跳、蕭蕭、一縷一縷”,劉成章《安塞腰鼓》中的“茂騰騰、噝溜溜、風蕭蕭、隆隆、呆呆的”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
另外還可以使用一些同義詞、反義詞等,使我們的語言富有變化,同時還要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
古語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平時,我們應注意點點滴滴的積累,有意識地錘煉自己的語言,揣摩寫作技巧,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才能扮“靚”作文的語言。
【作者單位:江西省萬載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