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現代技術,拓寬學生探究數學渠道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王亞南
摘 要: 本文分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技術拓寬學生探究的策略,頗具借鑒意義。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現代技術 教學探究 拓寬渠道
筆者所在的學校,在教育優質均衡的大氣候下,辦學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在平時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中,我深感其對學生探求數學渠道的拓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運用現代技術能夠提高學生探究數學的精神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曆史,初中學生雖然已了解了一些文明史和創業史,但畢竟受水平和閱曆的局限,不可能了解先輩們的創業艱難。對教師而言,頗有必要為學生提供這方麵的精神食糧。如何為學生豐富這方麵的內容,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呢?教師必須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優勢,讓我國古代數學家研究數學的故事變成學生探究數學的勵誌資源。祖衝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如果我們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圓周率的探究和形成過程展示給學生,學生所得到的啟迪意義將會是:數學的奧秘是無窮的,數學探究也應當是永無止境的;我們的先人尚且能夠這樣刻苦鑽研和探究,而且是在十分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進行探究,我們又怎麼有理由不去進行探究呢?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把數學家及數學名人的故事用現代技術呈現給學生,學生所得到的不僅是形和聲的感染,更能產生探究數學的動力。
二、運用現代技術能夠提高學生探究數學的深度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憑借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傳授給學生知識。教師和學生同樣的辛苦,但對於學生而言又學到了些什麼呢?學生要探究並解決一個數學問題顯得那樣的艱難,因為還沒有涉及較深廣的數學領域,根本不可能實現數學學習的觸類旁通。現在的教育讓我們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悅,隻要我們運用現代技術精心預設整個教學的流程,學生就會因此而獲取更多數學課堂學習的精彩。如教學“函數”這一概念,定義為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與y,如果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那麼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對這一定義中的“變化”、“唯一”和“對應”,初步接觸些這內容的學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我們用幾何畫板畫出y=x的圖像,在y=x的函數圖像上任意取一點P,測出P點的坐標(x,y),然後拖到點P的位置,觀察點P的橫坐標x與縱坐標y的關係。這個時候學生便能較快認識到函數的本質既蘊含著運動又蘊含著變化,運動與變化還具有一定的規律。這樣直觀揭示函數定義的本質,使學生理解得更深刻。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給我們的啟示比較深刻,現代教育技術不應當隻是一種媒體的翻新,更應當是教育教學向縱深領域發展的有效載體。
三、運用現代技術能夠提高學生探究數學的廣度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數學課程的教學不能僅以傳授教材所提供的數學知識為目標。這給數學教學提出更嚴格的要求,我們必須讓學生形成探究數學領域的欲望,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涉及更廣闊領域的探究。怎樣擴大學生的探究領域呢?應當說其渠道是較多的。但對課堂教學的雙方而言最便捷的手段還應當是應用現代技術。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技術可使學生涉及數學更廣闊的領域。在學習數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得到一定意義上的養成教育,如通過數學實踐養成嚴謹研究數學的良好習慣;可以憑借現代技術滲透數學文化,使學生能夠比較清楚地意識到數學深刻的文化意義;可以憑借現代技術滲透數學思想。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數學課程學習目標由過去的“雙基”增加到現在的“四基”,其中就包含有關於數學思想方法,如果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離開了數學思想,那解決數學問題隻能是蒼白無力的。因此,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出這樣的思考:課堂四十五分鍾必須是高效益的,而課堂的高效必須憑借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讓學生通過數學方法形成數學思想,讓學生運用數學思想解決數學問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2]王仲景等.數學思維與數學方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