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之所以這樣告誡自己的員工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在他看來,當一個人真正碰到一個強而有力的對手時,要做的不是急於去挑戰它,打敗它,而應該將目光投在雙方爭奪的資源——“客戶”上,從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再將資源“搶”過來。
市場是麵向所有人的,不管你做得有多好也不可能消除所有對手。尤其是那些強勁的競爭者,一味地打壓對方,最後受傷害的往往是自己。所以,年輕人不妨變挑戰為彌補,從充實自己、提高自身能力開始。
在一期《贏在中國》中,當馬雲問及其中一位選手,如果淘寶網與你所創辦的小公司競爭的話,你會怎麼做時,這位選手回答得很幹脆;“直麵對手的競爭。”
隨後馬雲在結尾點評時說道:“我覺得你很有能力、也很年輕,不投你的原因就是你想做的東西太多,想得太多,想做的也太多。年輕人創業的時候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希望人人都來用我的產品和服務,這是不可能的,定位要準確才能做好。對所有的創業者,也包括你有一個建議,少做就是多做,不要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個強大的對手或榜樣時,你應該做的不是去挑戰它,而是去彌補它,做它做不到的,去服務好它,先求生存,再求戰略,這是所有商家的基本規律,你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向人家挑戰肯定是不行的,先生存再挑戰,這樣贏的機會就會更大。”
競爭要講究策略,體現智慧,不能逞匹夫之勇,不能沒有尺度,更不能失去底線。如果在剛開始麵對競爭對手時就擺出挑戰的架勢,那麼不僅會使自己斯文掃地,更會成為社會嘲笑的對象。
在馬雲看來,遇到一個優秀競爭對手,該做的不是挑戰而是彌補,這就像武俠小說裏描寫的,一個有資質的人才總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比武中得到一些非同尋常的頓悟。我們應該從對手的優點中得到啟發,從而彌補自己的不足。有時不得不承認,競爭者是最好的老師。正如馬雲曾經說過的:“我認為選擇優秀的競爭者非常重要,我們要善於選擇好的競爭對手並向他學習。”
就像比爾·蓋茨手中的微軟一樣,每一名員工都應懂得學習對手的長處,總結對手的成功經驗,吸取對手的教訓,避免重犯對手犯過的錯誤,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打敗競爭對手。善於向競爭對手學習可以說是微軟的一大長處,也是其成功的關鍵。
美國斯圖·倫納德奶製品商店的經理斯圖·倫納德培訓中層幹部,使他們成為零售業務和競爭分析方麵的專家、成為勝者的方法很獨特,其做法就是訪問競爭對手。他經常挑選一個與自己商店的經營有相似之處的競爭對手作為造訪對象。去訪問時,無論遠近,即使是幾百公裏以外的地方,他也會帶上幾十個下屬一同前往。
為此,他還專門設計了定員麵包車。當這些下屬隨著中層幹部出發時,就意味著他們參加了一個“主意俱樂部”,將接受斯圖·倫納德對他們的挑戰:誰能第一個從競爭對手的經營管理中受到啟發,提出對本公司有用的新思想?能不能保證自己至少提出一條新思想?
斯圖·倫納德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每個訪問者都能至少找到一處競爭者比斯圖·倫納德商店做得好的地方。
斯圖·倫納德說:“我們應當盡量找出一些競爭對手比我們做得好的事,很可能那隻是些小事,但隻有這樣你才能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
我們處在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裏,學習競爭對手,進而趕超競爭對手,是現代人必修課。在千變萬化的競爭中吸取競爭對手的成功經驗,加以移植、改良或創新,才能使自己的事業不斷壯大,立於不敗之地。所以馬雲說:“競爭是你的磨刀石。”年輕人應該將目光和終點放在如何提升自我能力上,多一份腳踏實地的勤勉,少一些爭鬥的狂妄,多著眼於自己,那麼必然不會在競爭中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