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危機(2 / 3)

20世紀成為高度中央集權及全體主義專製的時代,決非偶然。馬爾薩斯的理論將成事實,政治製度無可避免地會走向全體主義。在民主傳統尚稱堅厚的西歐,新的全體主義大抵是博愛、人道的。這幾近絕對性的權力使掌握它的政治家趨於腐化,究竟要花費多少時間,不久當可分曉。世界性的政經危機,至少部分原因在於潛伏的生態學危機。幾乎沒有一國家保持了人口與資源的平衡。自然本具有恢複其均衡的獨特方法。但如果將此法用在20世紀生活方式下的人類身上,那麼,不僅會導致深刻、廣泛的悲慘狀況,而且終致嚴重地威脅到人類的文明。因此,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問題的症結在於如何使生物學的事實與人之價值言歸於好。首先應作的事就是普遍產生危機意識,我們應把握任何機會說出下列諸項事實:人是他自己本身的“火星人”;地球遭受的侵略已經開始;敵人及其犧牲者的兵力同時增強的新銳部隊已著著進逼。此外,還要認真呼籲:任何激進的革命行動都無法解消火星人入侵所產生的悲慘狀況。因人口過剩與土地侵蝕而造成的破壞,其進行方式並非與政治層次的破壞相類。國際間為共同應付生態學及農業層危機所作的嚐試,也許會對國際政治關係給予間接的好影響。就解決低層次危機而言,向地球上各國國民強迫推行某一種類的政策,並無益處。甚至會妨害為解決此危機所作的努力,而更增應該予以防止的悲慘程度。解決低層次危機的方法有二:限製世界人口、恢複並增加地球土壤的肥沃度以增產糧食。

人類不能僅靠麵包維生,但更不能僅靠理想維生。例如對印度人談論人權與四大自由,可說實在是一殘酷的笑談。在2/3的國民30歲前即因營養失調而死,但又每20年即增加5000萬人的國度裏,大部分人民是既沒有任何權利也沒有任何自由的,“世界的大悲劇”將因暴虐行為而更加惡化,已無法用好聽的饒舌之辭予以緩和。要克服悲慘狀況,隻有針對其原因展開知性攻勢。即使降低目前世界的出生率最後終能獲得意見上的一致。而且可以從明天就付諸行動,但因可能生育年齡層的人,仍然非常之多,盡管出生率已降低,人口總數仍然會繼續增加到本世紀末。

以最好的情況估計,在世界人口開始減少之前,至少還會增加30億。這表示不論發生任何事件,未來的半世紀將成為政治、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代。如果世界人口政策達成協議,又能在最近的將來付諸實施,仍需花費2000年的時光,才能認為危機已逐漸減輕。假如政策不被采用,那麼,除非發生奇跡,危機將會長期持續下去。目前,在我們所能判斷的範圍內,人類超乎尋常的不安與困難處境,似乎還需綿延兩三世代以上,除非迅速實施適當的人口政策,以縮短這危機時期。但在這項人口問題中,我們遭遇到兩難式的困局,利弊難以兼顧。就生物學、曆史學看,大家庭比小家庭正常,生產五至六個子女的女性比受人工限製僅生產一至二人的更“近乎自然”。而近40年來,出生率急降的國家,神經症與精神異常的發生率均顯著增加。究其原因,部分或為與近年出生率低落有關之工業化與都市化,另一部分原因則為:限製生育製度之下的性生活與家庭形態,在某種意義上造成成人與孩童的極端不滿。

就生物學意義而論,人類之正常行動常是近代文明之犧牲品,因此,我們經常會感覺到缺少調整與均衡。但是,反過來說,一旦生物學上之正常行動不為近代文明犧牲時,我們將更會饑餓,更缺少自由,並更易陷入戰爭與革命的危機中,兩者之間,究竟何去何從?依我個人之見,寧取前者。人口過剩將隨之而產生壓榨式的農業、專製政治、大量屠殺……往往造成難以複元的悲劇局麵。而因限製生育產生的禍害,有的可用適當的藥物加以治療,有的則可以適當的社會手段防止其增長擴大。以生物學觀點論,違背自然的行動,常會帶來危險,但在今日的世界裏,已知用衛生學、殺蟲劑、抗生素、假齒等來改變人類自然死亡的習性。

限製生育所引起的危機,不會比順應自然生育習性所導致的危機更大。我們必需扼止帶來死亡的力量,同樣,也必需壓製帶來過多的生命之力,否則,必將造成人口過剩、人與環境之不均衡、地球資源全麵性之破壞、饑謹、革命、戰爭與毀滅。如果下水道、金黴素、義齒是必需品,那麼,限製生育,實行世界人口政策,更是緊要迫切。但不幸的是我們不能希望收立竿見影之效。隻有在這段等待期間,先著手抑製土地侵蝕、保持土壤肥沃度及增加糧食。目前,大部分國家的國民都無力單獨擔負這些工作,他們每天淒淒惶惶隻企求能用手養口,但“口”永遠在增多,加大,“手”則必須從麵積有限的瘠土中獲取更多的糧食,因而加速了土地的破壞。這樣的國民已無時間、土地及資源之餘裕可言,他們從土地中生產出來的東西,勢必用盡而後己。未來的肥沃必須成為現在饑餓的犧牲品,在負荷人口重壓的國家中,“自我保存”遂不得不通向“自我破壞”。假如西歐各國能以積極態度取代消極政策,抑製這種破壞行為的計劃當可實現,至少可先製定若幹法案,首先讓受傷害的已開發土地得以恢複,其次,以與自然法則協調的方法代替現行林業與農業的毀滅。然後,盡可能發現新的供給源泉,並使之獲得發展。

實施前兩種法案所需經費固然非常龐大,但決不會超過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備戰費。而且這筆經費是用在恢複被侵蝕土地的肥沃,以求在一定期間內減輕人口過剩所導致的重荷。換句話說,就是先供應一定數量的糧食給人口過剩的國家,所謂“一定數量”是指從可能毀滅土地的最大產量中減去在一定計劃下使土地休息,準備更換更佳農業方法而盡量減產的最小量,所獲得的生產數量。此外,還須拿出補助費給那些現居於易受災害的近水區居民,讓他們遷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再以高薪遣送富經驗者到技術落後國家,指導當地農民健全的農耕方法,保護、管理的理論與實際工作,並製作全球土壤、氣候及天然資源的一覽表。至於第三種法案則具有廣泛國際性研究及實驗計劃的性質,付予全世界各地召募而來的科學家、技術家發現新資源、新方法的任務,以便給同胞帶來衣食,而非虐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