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的貧窮與基本人類需求
人口成長最複雜的問題,是更多的窮人生存在絕對貧窮之中,低於最低的生活水準。不論如何降低生育、從現在起到1990年,全世界人口仍將達到53億,有40億人生活在開發中國家,等於1976年的總人口,約有40%住在開發中國家的人——1970年該地區25億人中的10億人——是住在瑪哈烏·哈克所指的“貧窮之幕後”。這些人的營養、居住、衛生設備、供水和食物、教育水準都低於普通的生活水平。除非立刻有效地解決貧窮,否則,未來10年內經濟大步躍進,至1990年將有16億以上的人生存在非人的環境之下。數十年來的經濟發展經驗已證明,這些最低的40%開發中國家的人口,是最難加入經濟主流的成長水平。此外,“絕對貧窮國家”的難題唯有直接解決一途,這個問題已被援助國與開發中國家的知識分子所認識,而且許多國際援助機構也在努力朝全球性的大方向來解決貧困問題。解決絕對貧窮的基本理由是道德的、謹慎的、政治的及經濟的。前三者和最貧、最富兩種國家的巨大差距相關。從道德立場來看,由於現代交通和物質方麵的互相依賴,已將全球距離拉得愈來愈近,但仍無法解釋此種差距。在絕對貧窮環境裏政治不安定乃隨人口成長而至,因此我們必需慎重地處理這個問題。從政治上看,很明顯地看出工業先進國所援助於落後國家的,主要是其基本需求方麵,故可利用此援助以改變開發中國家許多國際事務上的不妥協態度,例如海洋法、貿易、財政、能源及其他南北對談問題。
經濟論點或許更具有強製力。對影響生育和影響方式的知識雖未確定,但誠如塔比諾斯的第二篇論文所指出,生育和社會經濟居住有很大的關係:如個人的受教育、營養經濟機會的改進,基礎教育如生育控製教育,因為衛生教育與服務的改良使得嬰兒的死亡率降低,個人自我充實實現的需求與財政情況的改善也可降低生育。總之,為了經濟發展,必須打破高生育率和貧窮的惡性循環。
短期的改善措施——包括住宅、營養、衛生各方麵;將降低嬰兒死亡率、增加更多的人口;但從長程來看,這是降低生育的最佳捷徑。此外,過去20年來有一個令人側目的證實即在開發中國家中較進步的國家,因均衡的所得分配,使其開發每年人口成長率多至6.5%以上。貧窮國家裏的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盡管很多國家的經濟進步驚人,但要使之更有成效,不隻需要直接探究,以使更多人從成長中受益,也需要緩減成長對可憐的人所施的不良後果,使成長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之上。經濟成長和人口成長的許多關係顯示,從長遠看,遏止人口成長的最好方法是透過經濟成長。從近程看,開發中國家的人口政策主要是求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無論如何,它需要更多負責經濟發展的專家和機構的重視,而不隻是人口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