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都市化、發展策略與人權(1 / 1)

失業、都市化、發展策略與人權

開發中國家的年輕人,即皮奧特羅所謂的“新的、更稠密的,更發揮性的,無根的與失業的”新一代,不隻需要處理絕對貧困的政策,也需要其他政策以資配合。除非後者能實施,否則人口成長會威脅開發中國家的政治及社會穩定。主要的措施乃在應付史無前例的失業率。而空前的社會控製政策,會引發出嚴重的人權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是否能成功地提供個人充分就業機會,以遏止國民移民。這些由人口成長所產生的問題,不能僅由控製生育來下手。未來15年內,開發中國家將有10億人已達15歲至30歲之間,這批精力充沛的年輕人,會使政府窮於應付他們的住宅、工作、教育需要,以及他們需要離開鄉村至都市尋求新機會的意願。

皮奧特羅指出,應付這股人潮,政府可能需要五項綜合性的策略,有些策略和其他策略相抵觸,此五種策略即急速都市化、發展現代化、鄉村發展整合、分散的都市化和區域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將發展策略的新重點放在鄉村發展的整合上。此發展建立有效地保持鄉村和密集的農業基礎上,而不是發展現代化的基礎上。鄉村發展的目標將無法避免增加小地主,以滿足安定的就業機會,及隨人口增加的糧食的雙重需求。這個整合的策略焦點是強調都市和鄉村同樣必須調整就業機會的策略之一,這些策略的特色是分散製造業活動集中的趨勢,在鄉村地區建立工場,以提供當地工作者充分就業機會和減少移向都市。簡而言之,其發展結果可能會產生許多策略的實驗,共同朝著就業需要及成長目標的方向走。實驗是必要的,因為鄉村整合發展策略的條件,例如在台灣與南韓所實施的土地改革,不見得適合於其他開發中國家。而有些地區傳統的成長策略也許更為有效,例如在城市裏著重加工出口製造業。

但是低度開發國家無論追隨哪種模式,主要的障礙都無法克服,因為失業問題超過政府的能力所及,政府需要特別的力量來動員國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