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地區電力工業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中部崛起的華中電網,覆蓋湖北、河南、湖南、江西4省,縱橫73.1萬平方公裏,其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位居全國4大電網前列。
新中國建立以前,華中電網地區(以下簡稱華中地區或華中4省)的電力工業經曆了六十二年的坎坷曆史。到一九四九年底,全地區發電設備容量和發電量分別為7.56萬千瓦和1.25億千瓦時。各電廠孤立供電,尚未形成電網。新中國建立三十多年來,華中電業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發電設備容量和發電量分別平均年遞增14.85%和17.94%;電網從35千伏、66千伏地區電網,發展到220千伏和500千伏跨省、跨大區電網;人均社會用電量也平均年遞增15.81%。這期間,華中地區電力工業大體上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
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七年,是在各負荷中心建設電廠和電網的階段。國民經濟恢複時期,華中地區主要是安裝和修複原有的殘舊設備,增加發電量,以適應4省恢複經濟的用電需要。與此同時,還建設了長(沙)潭(湘潭)株(洲)和安陽、新鄉等35千伏電網及武漢冶66千伏電網。“一五”計劃期間,為適應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用電需要,華中地區在鄭州、焦作、武漢、株洲、南昌、洛陽、黃石等負荷中心建設了一批火電廠和熱電廠,還開工興建了上猶江、三門峽等水電站。與此同時,贛州、鄭(州)洛(陽)三(門峽)、武漢冶等110千伏電網也建成投運。到一九五七年底,全地區發電設備總容量達46.13萬千瓦(水電4.99萬千瓦),年發電量11.93億千瓦時(水電200萬千瓦時),有110千伏輸電線路374.88公裏,變電設備容量5.9萬千伏安。全地區人均社會用電量為8.24千瓦時。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八年,是建設大中型電廠和省內跨地區110千伏、220千伏電網的階段。此階段,盡管發生過一些失誤,電力生產出現過幾次起伏,但就其主體而言,華中地區的電業建設仍然取得了很大成績。在火電建設方麵,這期間共擴建和新建2.4—66.2萬千瓦容量的電廠30餘座,新增火電設備容量548.68萬千瓦,其中單機容量相繼由2.5萬千瓦、5萬千瓦、10萬千瓦、12.5萬千瓦發展到20萬千瓦和30萬千瓦。在水電建設方麵,這期間共建設大中型水電站10餘座,其中丹江口、柘溪等水電站都是在此階段開工和投產的。葛洲壩、鳳灘水電站也是在此階段開工興建的。這個階段共新增水電裝機容量385.89萬千瓦。在輸變電建設方麵,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八年期間,華中4省均出現了110千伏跨地區電網,並相繼建設了3條降壓110千伏運行的220千伏輸電線路。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八年,為配合一批大中型水電站和火電廠的電能外送,華中4省均形成了220千伏跨地區電網。到一九七八年底,全地區有發電設備容量980.70萬千瓦(水電390.88萬千瓦),年發電量361.17億千瓦時(水電92.75億千瓦時);220千伏和110千伏輸電線路長度分別為4329公裏和12432公裏,相應變電設備容量為304萬千伏安和774.34萬千伏安。人均用電量又增長為176.45千瓦時。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五年,是建設大區火電、水電基地和跨省、跨大區電網的階段。此階段在煤炭資源條件較好的河南省初步建成了豫北、豫西和豫南三大火電基地;在華中4省各負荷中心相繼擴建、新建了一批裝機容量較大的路口、港口電廠。這個階段共新增500千瓦及以上火電設備容量588.12萬千瓦,其中新增12.5—30萬千瓦機組23台。與此同時,在水力資源條件比較好的湖北、湖南和江西3省初步建成了鄂西、湘西、湘南、贛南等水電基地,共新增500千瓦及以上水電設備容量497.47萬千瓦。與電源建設相適應,聯結華中4省的華中大電網在一九七九年五月至一九八四年一月期間迅速形成,並在短短的六年時間內已初步發展成為以500千伏線路為骨幹,以220千伏線路為主體的現代化大電網。到一九八五年底,全地區發電設備總容量1697.49萬千瓦(水電587.80萬千瓦),年發電量661.13億千瓦時(水電248.74億千瓦時);全地區500千伏和220千伏輸電線路(杆路)長度分別為1051公裏和7761公裏,相應變電設備容量為225萬千伏安和1524萬千伏安。華中電網的形成和發展,對華中4省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起了重要促進作用。
▓電源建設
(一)火電建設。
華中4省一九八五年探明煤炭保有儲量244.80億噸,其中河南省占79.66%,湖北、湖南、江西3省分別占2.37%、12.25%和5.72%。華中地區與華北、西北煤炭基地相鄰,且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可以利用這兩個地區的煤炭資源建設路口和港口電廠。
華中地區的火電建設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八八八年。當時在修複黃河鄭州十堡大堤決口工程中已開始使用電燈照明。接著,一八九三年開始出現工廠自備火電廠;一八九七年開始出現公用火力發電廠。到一九四九年底,華中4省共有火電設備容量7.56萬千瓦,年發電量1.25億千瓦時,最大電廠裝機容量2.075萬千瓦,最大單機容量4200千瓦。
三十多年來,華中地區的火電建設規模由小到大,迅速發展,這期間華中地區的火電建設大體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
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七年,是以安裝中、低壓機組為主的階段。國民經濟恢複時期,中國尚不能製造成套汽輪發電機組,再加上經濟基礎薄弱和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了經濟封鎖政策,建設新電廠困難重重。針對這種情況,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華中4省主要是通過修複殘舊機組和安裝由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遺留的5套5000千瓦機組來擴建和改建老電廠,使火電建設穩步發展。到一九五二年底,華中4省火電設備容量達10.76萬千瓦,年發電量3.14億千瓦時,初步滿足了華中4省恢複經濟和安排人民生活的用電需要。“一五”計劃期間,由中央投資在華中地區建設了鄭州、洛陽、青山熱電廠和鄭州、黃石、株洲、南昌、焦作等火力發電廠,基本適應了當時經濟建設的用電需要。其中鄭州火力發電廠於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動工興建,一九五六年九月竣工,安裝3台6000千瓦蘇聯製造的發電機組。這是新中國建立後華中地區新建的單機容量最大的電廠。一九五五年和一九五六年先後動工興建的青山和洛陽熱電廠,是華中地區首批安裝高溫高壓機組的電廠。這2座電廠分別於一九五七年八月和十二月各投產1台2.5萬千瓦高溫高壓發電機組。此外,地方也投資建設或擴建了數十座小型火力發電廠。到一九五七年底,全地區火電設備容量達41.14萬千瓦,其中,中、低壓機組容量占87.85%;全地區火電廠年發電量達11.91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99.83%;最大電廠和最大單機容量分別為2.84萬千瓦和2.5萬千瓦。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八年,是以建設中、高壓機組為主的階段。這二十一年間,華中地區火電建設曾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中發生過盲目開工項目,按“山、散、洞”方針選廠、“簡易投產”、“超銘牌出力”等失誤,造成了重大損失。但在廣大電業職工的努力下,火電建設還是取得了很大成績。全地區共擴建和新建2.4—66.2萬千瓦容量的火電廠30餘座,新增發電設備容量548.68萬千瓦。到一九七八年底,全地區火電設備容量達589.82萬千瓦。其中,中溫中壓機組占52.58%,高溫高壓機組占29.62%,超高壓和亞臨界參數的機組占17.80%。一九七八年全地區火電發電量為268.42億千瓦時,占全地區總發電量的74.32%,最大發電廠和最大單機容量分別為66.2萬千瓦和30萬千瓦。
這個階段河南省相繼擴建了洛陽、鄭州熱電廠和焦作電廠,新建了安陽、新鄉、開封、丹河、平頂山、姚孟等電廠。其中安陽電廠經過多次擴建,裝機容量已達36.2萬千瓦;開封和姚孟電廠裝機容量也分別達35萬千瓦和30萬千瓦。丹河電廠於一九七三年十月四日投產的1號機組和姚孟電廠於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投產的1號機組分別是華中地區的首台10萬千瓦和30萬千瓦機組。河南省這個階段共新增火電設備容量223.66萬千瓦,一九七八年末的火電設備容量達238.30萬千瓦,占全地區火電裝機容量的40.4%。從一九五九年起,河南省火電設備容量即開始超過湖北省,躍居華中4省之首。
湖北省在此階段主要是擴建了青山、黃石等電廠,新建了沙市和鬆木坪電廠。青山熱電廠經過6期建設裝機容量已達66.2萬千瓦,是華中地區當時最大的電廠。該廠於一九五八年九月投產的4號機組,一九七七年十月投產的9號機組和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投產的11號機組分別是華中地區的首台5萬千瓦機組、10萬千瓦燃油機組和20萬千瓦超高壓中間再熱機組。此階段湖北省共新增火電設備容量149.56萬千瓦,一九七八年火電設備容量為162.73萬千瓦。
湖南省主要是擴建了株洲、鯉魚江、湘潭、衡陽等電廠,新建了嶽陽、金竹山電廠。其中金竹山電廠經過兩期建設到一九七八年裝機總容量已達35萬千瓦。該廠一九七六年七月投產的3號機組還是華中地區的首台12.5萬千瓦機組。湖南省此階段共新增火電設備容量102.41萬千瓦,一九七八年底火電設備總容量為109.78萬千瓦。
此階段江西省火電建設進展緩慢,共新增火電設備容量73.08萬千瓦。一九七八年底的火電設備總容量為79.01萬千瓦。江西省新建或擴建的有九江、萍鄉、樂平、分宜、景德鎮和南昌等電廠,安裝的是6000千瓦—5萬千瓦機組。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五年,是以建設超高壓和亞臨界參數機組為主的階段。隨著華中電網的形成和發展,華中地區火電建設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勢頭。此階段,華中電網地區共新增火電設備容量394萬千瓦。到一九八五年底,華中地區500千瓦及以上容量的火力發電廠,其發電設備總容量為822.6萬千瓦,全地區火電廠年發電量為399.61億千瓦時。
這個階段,河南煤炭資源優勢繼續得到發揮,並初步建成了以焦作電廠為中心的豫北火電基地,以首陽山電廠為中心的豫西火電基地和以姚孟電廠為中心的豫南火電基地。一九八五年底,河南省火電設備容量為363.54萬千瓦,占華中電網火電設備容量的44.17%。湖北省擴建了荊門、沙市、青山等電廠,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火電設備容量為179.76萬千瓦,占華中電網火電設備總容量的21.84%。湖南省主要是擴建了金竹山和鯉魚江電廠,新建了耒陽電廠,到一九八五年底火電設備容量為173.7萬千瓦,占華中電網火電設備總容量的21.10%。江西省這期間加快了火電建設步伐,相繼新建了九江二電廠和貴溪電廠,擴建了南昌電廠。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火電設備容量為110.36萬千瓦,占華中電網火電設備容量的13.41%。
此階段,姚孟、焦作、青山、荊門、金竹山、貴溪等現代化火力發電廠已在華中電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姚孟電廠這個階段相繼安裝2台30萬千瓦機組,裝機容量達60萬千瓦。到一九八五年底,該廠已累計發電207.9億千瓦時。
青山熱電廠於一九八一年開始安裝第五期工程遺留下來的1台1.2萬千瓦機組,一九八四年底竣工,該廠裝機總容量達67.4萬千瓦。到一九八五年底,青山熱電廠已累計發電459.6億千瓦時。
金竹山電廠從一九七九年八月開始建設第三期工程,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竣工,加裝2台12.5萬千瓦機組,使其裝機總容量達60萬千瓦。該廠是在“山、散、洞”選廠方針指導下建設的,廠區狹窄,電廠建成後,由於煤質太差以及設備缺陷,一直不能達到銘牌出力,一般情況下出力為30萬千瓦,最高出力為57.6萬千瓦。到一九八五年底,該廠已累計發電184.15億千瓦時。
(二)水電建設。
華中地區有可開發水力資源5029萬千瓦(長江三峽水力資源按1768萬千瓦計算),其中湖北和湖南分別占59.55%和24.52%;其年發電量為2081億千瓦時(長江三峽按年發電量840億千瓦時計算)。
華中地區的第一座水電站於一九三四年四月在河南省內鄉縣西峽口鎮建成發電,裝機容量為12.5千瓦。到一九四九年九月,全地區仍然隻有這一座水電站,裝機總容量92.5千瓦,其中僅1台7.5千瓦機組能正常運行。新中國建立後,華中地區的水電建設其成就是舉世矚目的。從一九五七年上猶江水電站投產3台1.5萬千瓦機組,到一九八五年底,華中地區500千瓦及以上容量的水電站,其裝機總容量為544.12萬千瓦,最大單機容量由一九四九年的85千瓦發展到17萬千瓦。三十多年來,華中地區水電建設大體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