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以為,陸小曼其實和林徽因有很多異同點。她們之間,似乎天生就是為了比較而來的。
光華閃爍的少女時代
陸小曼和林徽因同樣是民國才女,同樣出生名門,美貌動人,也都擁有非凡的才華和藝術造詣,同樣令大詩人徐誌摩魂牽夢縈,但在性格舉止上卻大相徑庭。
林徽因如一朵優雅的薔薇,張弛有度,雖也寫浪漫詩歌,在現實生活裏卻是一個極其理性的人,既讓男子牽腸掛肚,卻從未有過非分之舉。雖為徐誌摩動過心,卻絕不會和他結合。而陸小曼恰恰相反,她恰如一朵熱烈的玫瑰,心會跟愛一起走,不畏世俗,毅然和包辦婚姻的王庚離婚,冒著種種壓力和徐誌摩結合,甚至不惜打掉和王庚的孩子,從此失去了生育功能。
兒時的陸小曼,就是一個美人坯子,眉清目秀,明眸皓齒,紅唇粉肌。她出生的那天,是佛教中觀世音菩薩的生日,因此,家人都叫她“小觀音”。
家庭的富庶,父母的才華,加之,幼年在上海度過,七歲後又到北京定居,兩地文化的熏陶,使她既有上海的奢華與濃情,也有北京的篤定和自信。
和林徽因不同,陸小曼在少女時期,就光華閃爍,可謂是名滿全國。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要聖心學堂推薦一名精通英語和法語、年輕美貌的姑娘去外交部參加接待外國使節的工作,陸小曼,這個詩意才女,毫無懸念地成為必然之選。陸小曼曾經給自己起過一個筆名,叫冷香。名字甚好,可總是會使人想起那句“翠羽驚飛別樹頭,冷香狼藉倩誰收?”這不免有點淒冷之讖感。
曠世佳人:清新俏麗 蘊藉婉約
林徽因和陸小曼同樣讓很多人為之矚目,都是極具有個人魅力的人。鬱達夫說:“陸小曼是一位曾震動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普羅米修斯”。她的才情自不必說,能詩能畫,善歌善舞,就是書寫,也是漂亮的蠅頭小楷,筆落之處,字字娉婷。而她的美,就更是炫目。胡適評論陸小曼說:“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劉海粟說:“陸小曼的舊詩清新俏麗;文章蘊藉婉約;繪畫頗見宋人院本的常規,是一代才女,曠世佳人。”梁實秋也曾盡情描寫她:“麵目也越發清秀端莊,朱唇皓齒,婀娜娉婷,在北平的大家閨秀裏,是數一數二的名姝。”而評價林徽因最好的莫過於她一生忠實的守望者金嶽霖的挽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那時候的陸家,上門求親者無數。
王庚和徐誌摩一樣,也是一個留學派,和徐誌摩一樣,他也是梁啟超的弟子。他自清華大學畢業後,就去了美國,先後在密歇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後來又進入西點軍校學習,同班隻有五名同學,其中之一就是艾森豪威爾,美國後來的總統。1919年,王賡擔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上校武官,兼外交部外文翻譯。那時候的王庚,是各個軍閥爭奪的對象,很快就從一個不名一文的青年成為陸軍少將。王庚有能力和前途,而小曼有家世背景和社交手段。這樣的一對,自然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因此,王庚的求婚,對小曼的母親來說,就是一個驚喜,因此她以最快的速度,將小曼嫁給了他,從訂婚到結婚,僅僅一個月的時間。
陸小曼和林徽因有著很相似的命運,同樣是父母之命,同樣是木訥的夫君,同樣是外遇徐誌摩。但梁啟超很精明,他給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個漫長的相處時間,給了林徽因足夠的思考時間。而陸定夫婦卻完全無視陸小曼和王庚的相處。如果命運將兩位才女與徐誌摩相見的時間對換,把“遇見情郎未嫁時”這個時間給陸小曼,把“恨不相逢未嫁時”的時間給林徽因,那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呢?
腸斷人琴感未消 寫到湖山總寂寥
林徽因和異性總是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她也特別喜歡吸引異性的目光,據說當年徐誌摩收到林徽因的電報時非常激動,但工作人員告訴他,同樣的電報林徽因發出去多份。即使在結婚後,林徽因也在自家的客廳和當時文藝屆名流談論建築和藝術,成為當時有名的文藝沙龍。林徽因讓異性始終對她保持著仰望的姿態,既欣賞她的美貌才華,又始終感到遙不可及。而陸小曼敢愛敢恨,她渴望婚姻自由,渴望夫妻情趣相投,和王庚結合過著優越生活的她精神上卻感到很苦惱,雖然王庚待她不薄,但很難理解她藝術的心靈,恰在此時,她遇到了浪漫多情的徐誌摩。他們兩個,一個是窈窕淑女,情意綿綿;一個是江南才子,風度翩翩;一個是明亢的女高音,一個是抒情的新詩人,幹柴碰上烈火,怎麼會不迸發出愛情的火花?不過和徐誌摩迸出愛情火花的還有林徽因,可是林徽因的處理方式卻截然不同,她會考慮到家庭、社會、輿論道德等多種因素,毅然放棄了徐誌摩,選擇了粱思成。事實證明,林徽因的一生是幸福的、風平浪靜的,而陸小曼則經常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和徐誌摩婚後也不是很幸福,而且很久不被徐家人接受。但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陸小曼至少有一點值得肯定,她活得真實坦蕩,從不虛情假意,從不掩飾內心真實的看法和需求,敢於為自己愛的人做出很大的付出。她是不夠聰明,不夠理智,以至於她不會獲得林徽因那樣平穩幸福的生活,她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愛恨和艱辛。她不會像林徽因那樣認識到:“詩人愛的不是我,而是用詩人浪漫的情緒想象出來的我”,以至於飛蛾撲火,為愛敢於做出和世俗違背的事情來。
我總覺得她這一生也足夠了,有誰能像她這樣活得轟轟烈烈呢?縱然她有許多缺點,至少她按照自己的內心去生活過。總感覺林徽因那樣的人像女神,太完美了,完美得讓人找不到一絲缺點,卻覺得不像現實中的人,始終讓人感到遙遠。而展現在麵前的陸小曼,卻是活生生的一個人,一個愛就大膽愛的人,一個在半生繁華落幕,愛人遇難後寫下“腸斷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雲嶠:年來更識荒寒味,寫到湖山總寂寥”的人。
追求真、愛、美的女神:給我快樂
陸小曼擁有一個盛大到極致的婚禮。場麵之闊綽,可謂至尊榮寵,但接下來的日子,對於陸小曼來說,根本就不是柴米油鹽。在陸小曼的人生裏,是不會有柴米油鹽的,和王庚在一起不會有,和徐誌摩在一起,也沒有,就連徐誌摩死後,她不得不依附翁瑞午,沾染了塵灰煙火色,但也還是沒有。最多,就是相夫教子,一如她的母親。這又和林徽因不同,陸小曼永遠都不會像林徽因那樣,計算生活的點點滴滴。
盡管同樣接受了自由民主的思想,王庚對陸小曼的約束,還是傳統大男人式的約束。陸小曼想要出去散心,也是要得到王庚的批準的。以至於後來人們常說:大家都以為王庚怕陸小曼,但實際上,卻是陸小曼怕王庚。這樣,寂寞春閨,如何能不惹閑愁呢?玩物喪誌是王庚的人生信條,而盡情享受,則是陸小曼的幸福標準。
盡管不喜歡陸小曼結交風流人士,但徐誌摩的到來和陪伴,居然是王庚特許的。很多人都說,如果王庚不把小曼托付給徐誌摩,也許他們的人生就不會有這樣的危機。但我以為,即使命運重給王庚一次機會,他不把陸小曼托付給徐誌摩,她還是會尋找另外的解放契機,陸小曼注定是要飛走的,王庚這裏於她是一個必須突破的瓶頸。
徐誌摩讓陸小曼眼前一亮。而徐誌摩也毫不掩飾目標就是陸小曼。他們之間是一種文人的激情,還有一種文化的寄托。陸小曼是具有文化傳奇色彩的女性,她的美隻是背景,她的才是精神,而她的名氣,還有她的身份地位,以及待人接物的親和力,則是吸睛之點。對於沒有女人就沒有詩魂的徐誌摩來說,陸小曼比林徽因更能激發他的才情,因為已嫁作人婦的她,是一種天上人間隔絕的契機,因為她懂詩詞,善調音,還能歌能舞,更能營造虛無縹緲的愛戀的虛幻之境,而她的大方活潑,也更讓他銷魂。自此,當王庚再說:“我沒空,讓小曼陪你去玩吧”、“我沒空,讓誌摩陪你去玩吧”時,兩個人幾乎就像得到了赦令,馬上就從各自的情感牢籠裏走出來,毫無顧忌地享受心靈共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