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董竹君:上海灘的紅顏商人(2 / 3)

離家出走

在軍閥割據、工商凋敝、教育廢馳、民不聊生的亂世裏,董竹君仍自強不息,開辦“富祥女子織襪廠”和出租黃包車的“飛鷹公司”。起先,生意還差強人意,可是受到民族工業大氣候的影響,經營漸趨慘淡。

事業獲得起步的董竹君,她家庭生活卻越來越糟,主要是跟丈夫的關係越來越僵。夏之時本來就對女人拋頭露麵做生意不滿,再加上自己事業失敗,在不滿外又加了一層嫉妒。他常跟朋友抱怨,說自己在家裏沒有地位,尤其是在女人麵前。朋友的老婆在外邊再凶,到了家裏也得乖乖聽話,而他的老婆在裏在外都是一把手,他根本說了不算,也吵不過她。如此種種,怨言頗多,夫妻裂痕,漸漸擴大。

董竹君愈益覺得夏家的氣氛難以忍受,尤其是丈夫反對自己的態度,讓自己傷心不已。所以,她決定離開這個家,然後靠自己的力量生活,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1929年春,董竹君將工廠關閉,將公司盤出,將最小的兒子留在四川,帶著四個女兒前往上海,與夏之時會合,這本是他們和好的最後機會,夏之時卻將它白白浪費了。當時董竹君要留在上海打拚,夏之時堅決不同意。好不容易讓他同意了,孩子卻又成為爭執的焦點。董竹君要留下所有的孩子,夏之時卻要所有孩子跟他回四川。爭執良久,方才達成協議,僅把男孩留給他,她帶著四個女孩。

可以說,正是夏之時的指責、懷疑(疑心她卷空了家產)和辱罵,以及手持菜刀追殺,令董竹君再也無法容忍,她咬緊牙關提出了離婚。但兩人這次並未離婚,隻是協議分居。

臨走的那天,夏之時還是試圖挽回董竹君,想把她留在身邊,畢竟兩人這麼些年的感情不是假的。當年的情景曆曆在目,年輕的女孩,年輕的都督,相遇、相識、相戀,這裏的每一份感情都是真的。夏之時與董竹君的婚姻原本有點英雄救美的意味,不乏革命浪漫主義色彩,到頭來卻演變為反目成仇的結局。應該說,夏之時算得上行俠仗義的英雄,董竹君也絕對是一位堅毅好強的美人;夏之時隻有一時投入的愛美之心,董竹君卻有永久珍視人格和尊嚴的主見;過氣的英雄長年以恩公自居,覺悟的美人則不願一輩子保持女奴的姿態。於是,這樁在外人看來異常美滿的婚姻最終從內部稀裏嘩啦地解體了。

離婚

在上海的日子,董竹君過得很是辛苦,畢竟家裏有四個孩子跟兩個老人,生活壓力實在大。走投無路的她甚至去過賭場,還給人推過黃包車。好在夏之時還講夫妻情誼,不時地接濟她們。不過,對她而言,這種接濟反而令自己感到恥辱。她是自己離家出走的,不做出一番大事給他看,怎麼行?夏之時曾一度終止了接濟,試圖迫使她們回家。不過他的如意算盤顯然打錯了,董竹君倔強的個性占了上風,堅決不回家。

分居五年後,董竹君與夏之時在上海正式簽署離婚協議。她隻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夏之時不要斷絕撫養費,以免孩子們長大後,隻知有母不知有父;二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旦她有個三長兩短,請夏之時念及兒女情分,培養四個女兒大學畢業。這兩點要求合情合理,令在座的見證人都感歎唏噓,夏之時也走過來,握手下淚,對她說:“竹君!今天才知道你的人格。你提出的要求,(我)完全可以辦到。”事實上,夏之時回川之後,就暴露出本來麵目,他不但分文不彙,還向離婚律師戴季陶、李伯申等人誣告董竹君隱匿款項,叮囑他們“勿予接濟”,並請他們設法以共黨嫌疑罪將她驅逐或拘禁,逼她交出孩子,其用心不可謂不毒。後來,他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封長信痛陳董竹君數條罪狀:胳膊肘外拐;視女若男;交友不慎;對新文化、新思想趨之若鶩;忘恩負義;經營不善而使工廠和公司倒閉。信末他提出三項“善後辦法”,無外乎是要董竹君帶著女兒返回四川,這當然是白日做夢。

就這樣,夏之時離婚後幹出的種種卑劣行徑,更將董竹君心中殘餘的那點愛意和敬意化為煙塵和齏粉。

工廠被毀

離婚後的最初幾年,董竹君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典當行。平日不用的首飾抵押殆盡,她不心疼;貴重點的衣服抵押一空,她也不心寒;而大女兒國瓊的樂器大提琴被抵押出去,她才真真切切地感到了心酸。囊空如洗,手頭拮據,迫使她一再搬家,即使棲身在最便宜最陰暗的亭子間,她仍要為房租發愁。

受醫生鄭德音的影響,並由她引薦,董竹君一度想加入共產黨,卻未能如願,於是她就做了一位不簽字的黨員。那位姓李的神秘人物倒是給她指出了一條創業的光明路,這方麵她在四川已積累了不少經驗。董竹君也想到了辦企業,可是資金從何而來?她找到二叔,二叔倒是極力讚成她開辦紗管廠。她通過可靠的門路,東拚西湊,集資四千元。

1930年春,董竹君辦起了小規模的群益紗管廠。由於資金周轉困難,她在銷售方麵下足了苦功夫,直跑得雙腿腫脹,患上嚴重的關節炎。當時,女子辦廠在上海還是新鮮事,很難贏得上海銀行界和實力雄厚的企業的信任,可想而知,要找他們貸款和拆借資金均是此路不通。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董竹君經高人指點,遠涉重洋,去菲律賓馬裏拉華僑界招回一萬元股資,從而擴大了生產規模。

1932年1月28日夜,侵華日軍悍然進攻上海閘北,群益紗管廠遭到炮擊,被迫停工。

董竹君又回到了零點。

局勢平靜後,不甘心失敗的董竹君又著手準備重出江湖,但談何容易。海外股東不明真相,停產以後,有不少流言中傷董竹君,說她是“拆白黨”,意即為空手套白狼的騙子。為了恢複生產,董竹君想方設法籌措資金,一時心急,她險些中了專門設局坑人的“翻戲黨”張雲卿的圈套,待她識破張雲卿的鬼把戲後,張雲卿不但沒有惱羞成怒,反倒敬佩她在商機無限、危機也無限的上海灘敢闖敢幹,還無償地資助了她一筆錢,以解燃眉之急。

這期間,董竹君的母親去世了,父親重病,債主催迫得一日緊似一日。眼前八麵懸崖,看不到半線生機。董竹君“頓時覺得四海茫茫,束手無策。一陣心酸,一陣沮喪,自殺之念油然而生”,甚至覺得死是最好的解脫,可以了卻萬般煩惱。但這個念頭閃現時,她耳畔立刻響起了夏之時的那句預言:“到頭來,如果你不弄得走投無路,帶著四個孩子跳黃浦江,我手板心煎魚給你吃。”於是,董竹君便又堅定信心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