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抱怨不如說服(2)(2 / 3)

總經理:“當時決定5個名額是因為你們部門有幾個人工作不夠積極。你們評選一下,不夠格的就不安排了,對他們來說,算是一個提醒吧。”

這個時候,你可以委婉地說:“其實我也同意您的想法,有幾個人與其他人比起來是不夠積極,不過這與我們對他們缺乏了解,沒有及時調整都有關係。責任在我,如果不讓他們去,對他們打擊會不會太大?如果這種消極因素傳播開來,影響不太好吧!公司花了這麼多錢,如果隻是因為這2個名額而降低的效果,恐怕太可惜了。我知道公司裏的第一筆開支都是要經過精打細算的。如果公司能拿出2個名額的費用,讓他們有所感悟,促進他們來年改進,那麼他們給公司帶來的利益要遠遠大於這部分支出的費用,不知道您認為怎麼樣?總經理,您能不能考慮一下我的建議。”相信,在這種情況下,總經理一定會通情達理地接受你的建議,再給你2個名額。

在與領導進行溝通時,必須學會看上級的臉色和暗示,借勢而行。抓住上級領導一瞬間的靈感閃光,做同樣的事情,會給老板不同的感覺。總之,與上級經常進行富有藝術性的溝通,可以幫你建立一個融洽和諧的工作環境,這也是取得事業成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其實,有些話,直接說出來會很尷尬,這時不妨先從相關聯的事情談起,把對方引導到自己想表白的話題上,等到對方有心理準備時,再順著表白出來。這樣不但可以避免尷尬,而且對方很容易就會接受。

也許很多人都會羨慕別人站在萬人講壇或辯論場上滔滔不絕地演說,或是進行激烈的唇槍舌劍,再看看現實中的自己,卻好像總是笨嘴拙舌,總是說錯話。其實,你如果懂得在自己的講話中間巧妙地穿插一些講話的技巧,也許你也會很出色。

當然,在與同事和上司的交往過程中,使用適當的言辭,也並非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在商業談話中應該盡快切入正題,但在切入正題之後,一些人總是喜歡使用一些煩冗的托詞,例如:“我原來隻是認為……”“我們也許可以……”這就使得表達效果大打折扣。要知道,謙虛不過是粉飾之物,這樣做的結果隻會讓大家繼續討論,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被排除在外了。

一句話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從不同的人嘴裏說出來,不同的說法,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不要說“但是”,而要說“而且”。試想你很讚成一位同事的想法,你可能會說:“這個想法很好,但是你必須……”這種認可就大打折扣了。你完全可以換一種說法,把一個比較具體的希望說出來,以表達你的讚賞和建議,比如說:“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而且,如果在這裏再稍微改動一下的話,也許會更好……”在公司開會時,對各種建議進行討論,不要總是說“老實說”,所以,你身邊的人也說:“老實說,我覺得……”在別人看來,你好像在特別強調你的誠意。你當然是非常有誠意的,可是幹嗎還要特別強調一下呢?所以你最好說:“我覺得,我們應該……”

不要總把“錯”字掛在嘴邊,而要說“不對”。一位同事不小心把一項工作計劃浸上水了,正在向客戶道歉。你當然知道,他犯了錯誤,惹惱了客戶,於是你對他說:“這件事情是你的錯,你必須承擔責任。”這樣一來,對方隻會產生厭煩的心理。你的目的是調和雙方的矛盾,避免再發生一些爭端。所以,把你的否定態度表達得委婉一些,把你的理由實事求是地說出來。比如說:“你這樣做的確是有不對的地方,你最好能夠為此承擔責任。”這種說法對方比較容易接受。

不要總是說“本來……”如果你和你的談話對象對某件事情各自持不同看法,你輕描淡寫地說道:“我本來是持不同看法的。”一個小詞看起來很不起眼,卻不但沒有突出你的立場,反而讓你沒有了立場。類似的表達方式如“的確”和“嚴格來講”等等,幹脆直截了當地說:“對此,我的看法不相同。”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本來是一件小事,但是因為說法不當,把事情變得複雜化了,其實,如果是一些會說話的人,同一種意思,換一種說法,就可以小事化了。

我們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話的確很有道理,但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對象麵前,運用這句話的道理就要慎重了,這要看對誰來說,對於被批評者,這句話是積極的,能使人從正麵去接受別人的意見。對於講話的人,就不能以這句話為借口,出口傷人。所以,在我們想要表達出某種意思之前,首先要考慮一下怎麼說,怎樣說出來的話才會容易被別人接受,同一種意思,換一種說法,就會達到不同的效果,所以,在要說服他人時,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方式。

“投其所好,將心比心”的說服法則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分析問題,能給他人一種為他著想的感覺,這種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極強的說服力。要做到這一點,“知己知彼”十分重要,惟先知彼,而後方能從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