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韜光養晦,隱忍圖強--沉得住氣成大器(1)(1 / 3)

做人最高的智慧就在“韜光養晦”這四個字上。韜光是隱藏自己的光芒,養晦是修正自己的不足之處。隱藏自己不是無能和自我封閉,而是在堅信自己力量的同時所表現出來的寬厚,是一種優秀的做人策略,也是一種美德。

十年磨一劍,厚積而薄發,隱忍以圖強。一個懂得韜光養晦的人,一個懂得擇時而動的人,最後會贏得大家的尊重和愛戴,贏得自己人生的極大成功。

今日韜光養晦,日後方能成王

在時勢未到的時候,低調的人一定更善於韜光養晦,靜待時機。時機一到,必能一鳴驚人。

韜光養晦,待時而動,是著眼長遠、圖謀大業的韜略。一個人要牢牢掌握自己的生存之本,有了它,就不用擔心自己將來沒有發展。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曆史上最為著名的韜光養晦的故事。

東漢末年,正值諸侯割據的混戰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傾朝野。而劉備盡管招兵買馬,組織了一支不小的軍隊,也結交了關羽、張飛這樣肝膽相照、武藝超群的兄弟,卻也不敢輕舉妄動。

為了積蓄力量,保存實力,劉備處處低調行事,並投靠了曹操。曹操表麵上非常尊敬劉備,暗地裏卻防備著他,因為曹操知道劉備是個大英雄,怕劉備以後不利於他。劉備也知道曹操防著他,為了打消曹操的戒心,他就經常在家關著門,在院子裏種菜,裝出一副對時事漠不關心的樣子。

有一天,曹操請劉備喝酒,議論當世英雄。剛落座,曹操不動聲色地對劉備說:“你在家做的大好事!”說者無意,而聽者有心,劉備頓時麵如土色。曹操隨即又轉口說:“你學種菜,實非易事!”劉備懸著的心這才稍稍放下來。

兩人青梅煮酒,至半酣,曹操以當時英雄自比,而後問劉備說:“你認為當世英雄都有誰?”劉備裝出一副胸無大誌的樣子,隨口提出當時的幾個諸如袁紹之類的人物,皆被曹操否定。

“那誰是當今的英雄呢?”劉備問。曹操從容回答說:“現在天下英雄,隻有你我兩個人。袁紹之流,算不上英雄。”劉備見曹操把自己說成英雄,以為自己的私心被識破,不覺大吃一驚,手中的筷子也掉在了地上。

這時,正巧天上響起一聲巨雷。劉備為了掩飾自己的恐懼心理,低頭將筷子拾起,從容說道:“古人說:‘迅雷風烈必變!’這話真有道理。雷震的威力,想不到竟這樣厲害。”他把筷子落地的原因輕輕地掩飾過去了。曹操笑著說:“大丈夫也怕打雷嗎?”曹操見劉備如此膽小,打雷也怕成這樣,以為他是個沒有出息的膽小鬼,就對他放鬆了警惕。

劉備知道曹操始終對自己有戒心,就找機會從他那裏逃走了。憑著自己的謹小慎微和低調的為人原則,劉備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劉備深知,自己羽毛未豐,勢單力薄,在勢力強大的曹操麵前,隨時都有被消滅的危險,因此必須將自己的政治抱負深埋於心,不能流露出絲毫的跡象。隻有低調行事,故意裝傻扮癡,讓曹操覺得自己沒有遠大誌向,從而放鬆警惕,才能擺脫險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需要表現出自己有多聰明,有多能幹,事實上,很多人並不喜歡我們的聰明和能幹。這種時候,我們要善於保護自己,保全自己的實力。否則過於表現,別人會認為自己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相反,隻要還有實力,就一定能夠有出頭的一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韜光養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而核心是有所為,是高明的為、巧妙的為、有選擇的為。

能夠蟄伏一時,才能圖謀長遠

能夠隱忍待機,才能振翅高翔;能夠蟄伏一時,才能圖謀長遠。

維斯卡亞公司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最為著名的機械製造公司,其產品銷往全世界,並代表著當時重型機械製造業的最高水平。曾有許多人畢業後到該公司求職遭拒絕,原因很簡單,該公司的高技術人員爆滿,不再需要額外數量的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豔羨的地位,仍然強烈地吸引著那些有誌的求職者。

詹姆斯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測試會上被拒絕申請,其實這時的用人測試會已經是徒有虛名了。詹姆斯並沒有死心,他發誓一定要進入維斯卡亞重型機械製造公司。於是他采取了一個特殊的策略--假裝自己一無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