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韜光養晦,隱忍圖強--沉得住氣成大器(1)(2 / 3)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於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裏的廢鐵屑。一年來,詹姆斯勤勤懇懇地重複著這種簡單但是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後他還要去酒吧打工。這樣雖然得到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1990年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有問題,為此公司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解決。當會議進行一大半仍未見眉目時,詹姆斯闖入會議室,提出要直接見總經理。在會上,詹姆斯對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並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後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點,同時克服了已出現的弊病。總經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到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以及現狀。詹姆斯麵對公司的最高決策者們,將自己的意圖和盤托出,經董事會舉手表決,詹姆斯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詹姆斯在做清掃工時,利用清掃工可以到處走動的方便,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並一一作了詳細記錄,發現了所存在的技術性問題並想出解決的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作了大量的數據統計,為最後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礎。

古人雲:“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適時讓自己表現得愚鈍一點、低調一點沒有什麼不好。暫時的蟄伏,不代表你一輩子蟄伏;暫時的低頭,隻為了你未來永久的抬頭;暫時的屈服,為的就是未來的不服;暫時的忍讓,為的是某一天的一蹴而就。

深藏不露,不顯真相

處處拋頭露麵的人,不僅容易暴露自己的弱點,還容易招致他人的反感。為人處世還是要有所節製為好,采取謹慎的處世態度,不可處處占上風。

智者告誡仁者說:一個聰明而富於洞察力的人身上潛藏著危險,那是因為他喜歡批評別人。雄辯而學識淵博的人也會遭遇相同的命運,因為他暴露了別人的缺點。

世上有許多高人其貌不揚,由於不太搶眼,可以避免別人的注意力,所謂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練就一手好字的人謊稱不會書法,這樣可以推掉許多違心的差事;力大無比的人往往裝成手無縛雞之力,緊急時才能夠出乎意料地打敗來犯者。做人做事,太過於顯露自己的才能,就等於把自己的底細給對方交代得一清二楚,一旦交起手來,首先就輸掉了一半。

但做人又不能完全不露鋒芒或藏而不露。不露鋒芒、藏而不露,總給人一種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感覺,讓人覺得你虛偽無比。因此,深藏不露的真諦就在於:不刻意顯露。有能力終究是要露出來的,隻要時機、地點、人事三者合適。如果有一樣不合適,那就不要亂露,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徒然增加自己的苦惱。

這種深藏不露的處世智慧與西方注重張揚個性的表現有所不同。西方教育注重“表現”,主張“有能力就要表現出來,有一手就要露出來”,否則和沒有能力沒有什麼兩樣。西方人不但好表現,到處表現,而且還要隨時告訴別人自己表現了些什麼東西,甚至隨身攜帶一些以茲佐證的物件,證明自己確實如此。

中國人當然也明白“表現”的道理,知道“老虎不發威”,很容易被當作“病貓”。不過我們更了解“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慘痛苦境,在表現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所以兩者的區別不在於表現不表現,而是怎樣表現。前者是舍身哲學,主張能露就露,露光了就走路;後者是守身哲學,主張先打聽一下,看一看應該露到什麼程度,然後才合理地顯露。

深藏不露是為了考察是否有比自己更合適的人走出來。若大家都爭著要露,特別是那些才能平庸又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其結果隻能是埋沒了真正有才華的人。不強出頭,其實就是在不應該自己出頭的時候,千萬不要出頭;非要出頭不可,也應該設法讓別人先出頭。萬一讓不過,才抱著“我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姿態來出頭。當然,沒有什麼本領的人就無須講究什麼深藏不露了。因為自己很平庸,就算以此來“藏拙”,也隻能隱瞞一時,最終會被人識破,結果反而原形畢露。